徐睿 郭长文
摘 要:着眼于力学课程的系统学习,分析了现行受力分析教学的弊端,在此基础上,适当调整某些知识点的教学顺序,加深薄弱知识点的认识,同时在实例教学中讲清楚与中学、与大学物理中受力分析的联系与区别,讲清楚“分布力”,并讲清楚现在能解决的注意点和今后才能解决的注意点。
关键词:受力分析 分布力 摩擦力 简化 教学注意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5(c)-0090-02
受力分析是深入学习力学课程的基础。它看似简单,但却很难不出错误,学生完全掌握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究其原因有以下3条:首先,学生从中学开始接触简单的受力分析,直至大学物理仍继续学习,如果仍作为新内容出现在理论力学中,学生往往认为是以往知识点的重复学习,会忽略课程之间的区别,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处理问题,学习效率很低;其次,受力分析不仅与静力学内容相关,与运动学、动力学也有密切联系,涉及面甚广,仅在一个章节介绍,总感觉讲不透彻;最后,现有的教材先讲受力分析,后引入“力偶”“分布力简化”概念,学生很容易在受力图中忽略掉“力偶”,也容易造成所受的力都是“集中力”的错觉。
受力分析没有掌握好,会影响摩擦力和摩擦角的深入理解、对动力学的分析,甚至会影响到材料力学中的内力和应力的理解与掌握,因此有必要提高此环节的学习效率。
1 理论力学课程的定位
受力分析贯穿整个力学课程的学习,前期有中学和大学物理课程,后有材料力学等其他后续课程,理论力学处于“中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先前的力学知识为基础,又有区别于物理课的新内容。物理课研究对象为质点或做平动的刚体,不考虑物体的形状与尺寸。而理论力学研究对象是需要考虑形状和尺寸的刚体。因此,理论力学中的“力”一般是分布力,但这些分布力在一定条件下等效为一个“集中力”。
2 小范围调整教学顺序
笔者在教学伊始,先介绍“力”,紧接着引入“力偶”,在课程一开始就植入“力偶”这一重要元素;在静力学公理后,随即介绍“力的平移定理”,掌握等效简化的基础知识,达到 “先入为主”的效果。
3 具体案例,突出教学注意点
重量为的均质物体放置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并用柔绳系在中心处,绳的另一端绕过滑轮系一重量为的重物,如图1所示,不计绳子与滑轮的质量,试分析各物体的受力。
解:首先,将重物从约束中分离出来,使它成为隔离体,在质心受到重力的作用,在悬挂点处受到绳子的拉力作用,受力如图2(a)所示。这里的教学注意点是:这个重物的受力分析与物理课没有区别,因为它做平动,可以看成质点。
其次,将滑轮和与其接触的一段绳子作为一个整体,从约束中分离出来成为隔离体,滑轮的轮心受到销钉的约束力作用,其约束反力可分解为水平和垂直的两个分力和,绳子的拉力分别为和,受力如图2(b)所示。这里需要讲清楚的注意点是:和,和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由于系统的运动状况不清楚,这里的和一般是不相等的,只有轮做匀速运动时,两力才相等,在动力学中就可以理解原因了。
再次,研究滑轮,轮心处有约束反力和,绳子对滑轮的约束力应该是压力和摩擦力,但绳子与滑轮连续接触,因此它们都是分布力,其中分布摩擦力沿着滑轮的切线,分布压力的方向指向轮心,受力如图2(c)所示。这里的教学注意点是:摩擦力的作用方向,需要根据系统的实际运动情况确定,在此题中,因没有说明系统是如何运动的,所以摩擦力画成哪个方向都算是正确的;滑轮在轮心受到销钉处约束力也是分布力,类似于图2(c)中的分布压力,可以用力的平移定理简化为一个力,可以用一个大小和方向都未知的力表示,也可以用两个正交分力表示,如图2(b)所示。
最后,研究物块,将它从周围约束中分离出来,使它成为隔离体。在物体的中心点处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作用,因考虑尺寸,物体与地面接触面的受力是分布力,如图3(a)所示,根据力的等效可简化为平行于接触面的和垂直于接触面,如图3(b)所示。这里的教学注意点是:是摩擦力,因系统的运动状况没有说明,所以摩擦力画成哪个方向都算是正确的;是支持力,其作用线并非一定通过质心,作用线的具体位置还要取决于系统的运动状况,学完动力学就可处理了。
4 结语
通过此例题,旨在重点说明理论力学中的力为“分布力”,这样在理解摩擦力和摩擦角时就不会有误区,更容易掌握材料力学中的应力分布规律;同时通过物理知识得知重力过重心,说明分布力在一定条件下可简化为“集中力”。同时,受力分析贯穿整个力学课程,可根据学习情况,先讲清楚一些问题,再提出一些今后要讲清楚的问题,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理论力学[M].7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李俊峰.我怎样讲受力分析[J].力学与实践,2005(25):68-69.
[3] 苏振超,薛艳霞.论理论力学中摩擦力和摩擦角的引入[J].力学与实践,2012(34):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