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培泽 王雅琦
摘 要:中国古建筑是古代劳动人民和匠师们,在不断探索改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凝结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劳动,也散发着属于我们民族的光彩与风格。是我国建筑宝库中一份难能可贵的珍贵遗产。而面对现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和发展速度,我们应将古建筑的精粹和现代建筑文化进行完美的融合。
关键词:古建筑文化;现代建筑文化;融合
中国北方的传统建筑和江南别致幽静的园林等古代建筑,都体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思想理念,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由此可知,从古至今坚持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目标。所以,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我们应把古代传统建筑作为现代建筑的基础与背景。在现代建筑中传承古建筑的工艺和精粹的同时,注入时代的元素和气息,让中古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在时代的进步中完美融合。
1 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发展过程
1.1 古建筑中的宫殿、寺庙、桥梁
从我国的建筑历史可知,古代建筑的定型时期,是从原始社会后期开始至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从刚开始利用黄土、木架、草泥建筑简单的穴居和浅穴居,到商代利用夯土技术建筑宫室、宗庙和陵墓。到了西周以后出现了瓦,建筑技术又有所提高。秦汉至三国,我国的古建筑已步入了成熟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时不仅修建了规模空前壮丽雄伟的阿房宫,还修建了西始临洮,东达辽东的万里长城。汉魏时期在建筑上开始吸收外来民族的文化,佛教建筑成了这一时期一大建筑特点,如北魏时建立的大同石窟寺,雕刻的样式和花纹都极具浓重的西域风情和印度情调。隋唐至辽,我国古建筑已发展到高潮时期,隋朝时营建的长安城,开始将宫殿、衙门、寺庙、居民住宅和市场进行布局分置,对我国城市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另一个堪称世界桥梁史上首创的河北赵州桥,更是构思精巧。[1]唐时期因为大力宣扬佛道思想,因此寺庙、佛堂院落、道观遍布全国各地,最著名的有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的五台山佛光寺大雄殿。宋金元时期是我国古建筑的转变时期。例如,北宋时建的万安桥,采用的“筏形基础”,很好地解决了湖水冲刷的问题;金代建的卢沟桥,不仅是一座石砌连续圆拱的大桥,柱头雕刻的狮子更是生动活泼,姿态万千;元朝时闻名遐迩的白塔寺,在砖造的建筑上添加了彩色的玻璃砖瓦。明清是我国古建筑逐渐改变的一个时期,这时期最重要的建筑就属当今的北京故宫了。故宫宫殿繁多,每个宫殿又自成一体。
1.2 古建筑中的园林与民居
中国古建筑中的园林主要以崇尚自然山水为主题。西周时期的灵囿算是中国古建筑中最早的园林了。至春秋时期的姑苏台和梧桐园是江南园林的先风。汉代园林以塔和楼阁作为园林的远景,使之与园林的近景形成交相辉映、层次错落的鲜明对比,增添园林的美感。而到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因为佛教之风的大肆盛行,使得寺庙遍布于大江南北。所以,在寺庙兴盛的基础上带动了寺庙园林的发展与兴盛,如东晋高僧慧远大师在香炉山瀑布旁建园。唐以后是苑囿和私家园林的大力发展时期,尤其是北宋时期的私家园林十分兴盛。到明清两代时期,不论是私家园林还是皇家园林都达到了鼎盛时期,有名的皇家园林有明代建立的北京皇宫的西苑,清朝建立的三山五园,即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和万寿山的清漪园及圆明园和畅春园。私家园林的代表有上海的豫园、苏州的拙政园等。[2]这些园林成了中国建园艺术的杰出代表。
民居,是指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它属于建筑艺术史上出现最早、数量最多和分布最广的建筑。但由于我国各地不同的自然地貌和人文习俗,民居在我国古建筑艺术史上也展现出了精彩纷呈多样化的面貌。
例如,汉族地区的民居主要以中轴对称的方式布局为主,北京四合院是其典型代表。南方则以多楼房较紧凑的住宅为主,其典型的住宅以天井为中心,外部或圆形或方形,福建的永定土楼是其代表。而少数民族的居住楼也是非常多样化的,西北部的新疆维吾尔族多以平顶、土墙,建一至三层外带院落的楼房作为住宅;西藏则以外部为石砌内里木构的碉楼为住宅;蒙古族是可移动的蒙古包;西南少数民族则是一木构的栏杆式楼房为多,其中以云南的竹楼最为特别,还有就土家族和苗族的吊脚楼;北方黄河中上游则是以窑洞为住宅。[3]
从中国建筑的文化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中国古建筑文化作为一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被流传至今,它所表现的是一种巨大而宏伟的空间文化形态。不论是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恢宏璀璨的北京故宫,还是意境深远的江南园林,朴实平凡的居民建筑,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给人们以深刻的思考,诉说着属于我们民族的独特文化。
2 中国古建筑文化如何立足于现代建筑文化
2.1 现代建筑中对古建筑文化的把握
我国的古建筑文化之所以能够保存延续下来,不仅经过了历史长河中时代变迁的考验,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考验。它是现代文化和未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现代建筑中,对古建筑文化应进行传承和汲取并发揚,但在这个传承汲取的过程中应要有所把握,对古建筑文化的理解和运用,绝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不应一味地想着生搬硬套盲目复制,而是应该吸收古建筑文化中丰富的内涵。例如,让我们从永定土楼的建筑中,学习中国古建筑的包容、仁爱、和谐。从中国古建筑主要选用土、木为材料这一点,学习中国古建筑对土地森林大自然的依恋,理解那份对大地、对自然的一种血肉相连的真正依赖,在古建筑的传承和汲取中继续创造出了令人感动的东方文化。而从那些流传保存下来寺庙院落、道观,可以看出儒道释的思想对中国古建筑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2.2 将中国古建筑元素融入现代建筑中去
很多人认为现代是一个新的社会,应该有新的思想,新的表达形式,传统的东西已经成为过去式。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什么叫做传统文化?是具有重要价值,具有生命活力,历经历史风霜,积淀、保存、延续下来的文化才被称为传统文化。那么,古建筑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如果现代建筑摒弃这种传统文化底蕴,完全采用新世界的新潮流来创造,这样只会沦为这个世界中平淡无奇的一类。因为它将古建筑中的文化底蕴丢失了,没有了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和风采。所以,在现代建筑中应吸收中国古建筑的元素,将两者完美合理的融合起来,展现出古建筑与现代建筑文化风采和建筑风采。例如,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将苏州的历史文化融入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中,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标志性建筑。
3 结束语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自然环境和气候都遭到破坏,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应寻求自然与人类,自然与建筑和谐发展的道路。我们既可以从传统的文化中汲取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可以结合现代的环境、气候、人文风俗等特点,将古建筑的传统文化的内涵,添上新时代的特征,实现古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的融合统一。
参考文献:
[1] 刘琦.中国古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融合[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2:4-6.
[2] 贺奇,罗鹏.刍议江西古建筑文化在当代建筑中的传承应用[J].四川水泥,2014(11):156,159.
[3] 陈擎,李小娟.传统文化中的现代主义——谈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J].价值工程,2010,29(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