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万明
【摘要】物理学科是一门研究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自然科学,其中所涉及到知识具有很强抽象性与逻辑性,因此许多学生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得心应手。学生具有个体性,每个学生的知识构成与思维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分层次的辅导,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在对分层次教学的内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分层次教学实施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物理 分层次教学 措施
学习物理必须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将抽象的物理现象用具象化的手法呈现出来,因此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基础能力、知识构成、思维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传统“一刀切”的统一教学具有片面性,不利于学生个体性的发挥。而分层次教学是在尊重每个学生个体性的基础上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一、关于分层次教学的概述
1.发展概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这与分层次教学的思想不谋而合,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而近代关于分层次教学的首次实施是在1868年美国所设立的“活动分团制”,这是第一次将分层次教学真正应用到教学中,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2.内涵概述。分层次教学是一种具有流动性的教学方式,是指在原来班级的基础上,将不同班级中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集中到一起,集体授课。而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目标、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针对知识能力层次较高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将学习的自主权交到学生的手中,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迁移与拓展,使这部分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主要是采取基础强化的教学策略,这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是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很好的应用。因此需要对原有知识进行巩固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强化训练,使其能够有所突破。而对于较低层次的学生,则是以教师教导为主,对基础知识加以完善并巩固,同时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
二、传统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无差异性。每个学生具有个体性,存在着知识能力高低的差异,因此在教师教学过程中,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会觉得教师教授的知识晦涩难懂,而知识构成与能力水平较强的学生则相反,认为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这杨会使得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下降,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2.教学内容固定。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根据书上要求的内容照本宣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接收程度是不一样的,统一授课会使得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很难掌握。[2]
3.习题内容固定。学生基础知识与理解能力不同,这就使得他们在解题过程中也存在差异。习题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但是不分梯度的习题会使得能力层次较低的学生不能解出高难度习题,从而产生自卑心理,降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学生为了得出正确答案可能会在解题过程中抄袭他人的解题结果,影响学习风气。
三、在高中物理课堂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建议
1.教学班级层次化。根据分层次教学的内涵,可以按照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分班授课,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的班级,再对不同班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期使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层次班级并不是固定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的学习状况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差等生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而中上层次的学生也有可能有所退步,因此在还需要适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对班级进行调整。
2.教学内容层次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尊重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对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与整合,使之能够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例如同样是关于“平抛运动”的教学,对于A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平抛运动的规律进行总结或者利用平抛运动解决复杂题型。而对于B层次的学生,主要是对平抛运动的特点与规律掌握,并能够在一般题型中加以应用。对于C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当耐心辅导,要求学生掌握平抛运动的形成条件以及基本特点,能够做到简单运算。[3]
3.习题内容层次化。在教学内容层次化的前提下,学生课后练习的习题也应该具有层次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符合自身特点的习题作进一步的巩固提高。
结束语:
分层次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突破,从而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军.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马传青,周长彬.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探讨[J].中华少年,2016,23:135-136.
[3]邓晓钧.高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理论与实例探讨[J].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15,0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