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野
【摘 要】当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许多孩子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成长,他们从小受长辈和父母的宠爱,自立意识差、依赖性强,缺乏责任意识,惯于享受别人为自己服务,不懂得如何关心他人。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使他们学会关心别人、学会认真投入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提出从学校、家庭这两方面来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
【关键词】小学生 责任感 培养
责任心是一种良好品德的表现,具有责任心的小学生会对学习、生活和所负责的工作积极主动、一丝不苟;对他人、对集体很关心;反之,缺乏责任心的小学生常表现出马虎、自私、任性,不会关心他人,不会关心集体等缺点。责任心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关系到儿童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那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呢?结合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学习习惯中培养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每位学生的好坏都关系到集体的荣誉。教师应在每一堂课中渗透与课堂教学知识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中长期受到教育的影响。课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抓住学习习惯培养的每一个时刻让学生清楚作为一名学生,有责任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教师应指导学生各个环节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听讲、回答问题、读书、写作业及做事认真的态度,教育学生学习不单纯从兴趣出发,要磨练自己的学习意志,在学习中能吃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班级民主管理培养
班集体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集体管理好,这就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关键是使班集体成员具有责任感,形成积极性和创造性。传统的包办代替式管理会使学生一切听命于班主任,其责任感必会遭到泯灭,久而久之,创造性个性品质不仅不能形成,还会使学生养成一种奴性。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与学生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形成双性积极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给予”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如在组建班委会时,采取竞争上岗。首先给同学们一定的时间作准备,想想自己竞选什么职务,并想一想怎样才能做个称职的小干部,准备竞选演讲。然后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请参加竞选的同学进行竞选演讲,回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问题,最后进行无记名投票,选出班干部。通过这一活动使同学们享受到了民主权利,也培养了主人翁责任感。在班上我们还可以设立了许多岗位,如“图书管理员”、“卫生检查员”、“餐桌管理员”、“纪律监督员”等,使每位同学对班上的各项活动和各岗位全权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后,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集体的责任感,也培养了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个性。
三、学校和班级活动中培养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责任感在具体的行为情景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所以我们寓责任感培养于各种活动中,借助各种活动,体验责任意识。
1、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责任感
我们针对不同的主题,开展了不同的活动。例如,围绕“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开展“今天我是值日生”等活动,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懂得为自己负责;围绕“对集体负责”等活动,使孩子在活动中树立主人意识,发扬团队精神,以“班荣我荣”为己任,为集体的荣誉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2、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责任感
一个集体中,如果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感,那么这个集体一定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所以,我们也要将责任感的培养寓于班级活动之中。首先,在班级创设一种责任氛围,号召并鼓励大家要对自己负责,对班集体负责。老师要在班级中创设一种“家”的氛围,让孩子把班集体当成是自己的一个大家,同学是亲人,同学之间要象亲人一样互相帮助,互相关爱,要懂得每个同学的一言一行代表是一个班集体。这样,孩子们在“爱”与“责任”中,学会去关爱,去承担责任。其次,要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确立班级的奋斗目标,鼓励孩子们都积极努力,为目标而努力,不仅能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班风,而且还能增强班集体成员间的凝聚力。再次,明确分工职责,培养工作责任感。在良好的班风影响下,孩子们骨子里的表现欲被调动起来。通过班队委的竞选,即使孩子克服了胆小、怕羞的弱点,而且,竞选的班队委在工作中,也表现出了认真、主动、负责的特点。第四,开展劳动实践,深化责任意识。做到“人人有任务、任务负责制”,不仅负责清扫,而且负责责任区的卫生保持与监督。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劳动能力,而且,大家都不会随手乱扔了,责任区的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种方法,孩子们也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深化了责任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应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午餐后教室垃圾筒里杯盘狼藉,周围遍布菜汁米粒,负责值日的学生不知去向,其余的学生也熟视无睹,各自忙着做自己的事情。
学校进行课间操,全班大部分同学动作规范,准确到位,但偏偏有那么几个同学,冒出不和谐的音符,动作拖沓,精神倦怠,严重影响了班级,找这几个同学谈话,他们都说:“我已习惯这样,改不掉了。”
以上都是现在职校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相信每个老师,都可以举出类似的许多例子,不可否认,当今在校学生有他们可爱的一面,思想活跃,敢想敢做,不崇拜权威,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是以前学生所不能比的。但是为什么他们面对教室里的脏乱环境无动于衷,宁愿有损班级荣誉而不改陋习呢?归其原因,这是由于某些学生缺乏责任感而造成的。针对这些情况,在开展责任感教育时,我利用以上这些事件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到对自己负责,体现在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承担自己言行所造成的后果等,又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理想等行为负责;以强烈的责任情感推动他们去进行各种负责任的行为。事实也正是这样,我班学生从此以后都很注意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对班级工作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尽职尽责。
总之,我在德育工作,班级管理,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教育始终贯穿的主线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班级稳定了,學生成长了,我看到了成功,并且决定在今后的德育工作,班级管理,教育教学中继续教育学生深入进行做人的思考,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教师一定要善于在平凡中,在小事中播种关怀小事的感情,同时也要播种学生关怀师长的种子,一点点浇水施肥,共同成长为参天大树。使同学们生活在幽深茂密长满相互关心的感情的森林中,共享阳光,分担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