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音乐欣赏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2016-05-30 07:09周咪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乐曲习惯音乐

周咪

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刚刚从幼儿园毕业,从无忧无虑的游戏中走出来,心理意志能力是有限的,长期注意的时间不会很长,他们喜欢多样变化的教学,接受各种方式的音乐风格。因此,培养小学低段欣赏教学中的聆听习惯我们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培养他们乐于聆听,善于聆听,激发他们聆听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尝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兴趣引路,乐于聆听

《小学生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提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享受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面对孩子们认为本身就枯燥乏味的欣赏环节更需要兴趣来引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爱上聆听,培养乐于聆听的习惯。

(一)创设情境,培养聆听兴趣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1、故事激趣,渴望聆听

“音乐教育不是理论的说教,而是长期渗透的攻心教育,通过共鸣达到情感变化。”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的要求创编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去聆听音乐中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学生聆听兴趣培养。如:一年级上册的《玩具进行曲》欣赏中,老师把主人翁精彩的梦境带到了课堂,充满童趣的小故事立马吸引了孩子对聆听的渴望,从而培养学生聆听的兴趣。

2、图片情景,助于聆听

音乐欣赏如果只靠耳朵是远远不够的。乐曲中的音乐形象、音乐语言对儿童来说有一段较大的感知认识距离。因而利用图片的直观展现,让孩子们说有所指,看有所在,听有所思。学生在欣赏优美的画面和聆听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例如:一年级上册《快乐的一天》教学中,孩子们先仔细观察和欣赏四幅不同场景的画面,展开想象提问,这样的一天发生了什么情况?激发孩子的同时学着小猴子的听音乐方法安静的初听歌曲并提问有几部分组成,之后产生疑惑,无端音乐和四幅画面怎样连接起来,可带着疑问继续复听,发挥想象,让图片和音乐对号入座。聆听过程中孩子们听着音乐,看着画面更进一步地感受着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二)注重原则,建立聆听信心

1、三个和尚都对原则

每个学生只要有他自身的体验,不论是怎样的,都应该给予肯定。不绝对地裁判学生欣赏体验的对错,有助于学生建立聆听信心。同时奖励是低段儿童最喜欢的课堂方式,所以在聆听的培养中,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可进行有奖竞猜的聆听,当学生能听出音乐中强弱的变化。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时,教师可以说:“哇,你真有音乐的耳朵,你的听力真了不起。”这样一句简单的赞扬之外还奖励孩子们喜欢的小贴纸,孩子们很清楚那是老师给予的表扬,会因此增加聆听的信心,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能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

2、“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

对低年级的欣赏我们只要求学生在欣赏结果上有个大概的感受就够了,孩子们聆听可遵守“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因为音乐本来就是说不清楚,讲不明白的,建立起大概的、整体的、混沌的感受,这符合音乐的特质,教师决不要生硬地将所有学生的感受统一起来。可以提倡模糊的囫囵吞枣式的教学,这样更有助于学生聆听信心的建立。

二、体验感受,善于聆听

聆听中获得音乐感受是欣赏教学中重要的领域之一,所以学生要养成善于聆听音乐的习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主动去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油然而生的有了善于聆听的好习惯。

(一)巧用聆听方法,感知乐曲情绪

1、闭上双眼,静静地听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心灵语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沟通。音乐课中,第一遍欣赏可以让孩子们闭上自己的小眼睛,竖起自己的小耳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音乐带来画面。设问:“你在音乐中看到自己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呀?”只有闭眼静听才能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等因素逐渐感知,才能体会作品的情感。如《狮王进行曲》孩子们用心聆听,就能感受是有动物出现的画面,教师引导后马上出现狮子在大草原上的画面,有利于增加孩子们聆听音乐的兴趣。

2、紧抓特点,对比着听

首先任何一首乐曲都是由音乐要素组成,包括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等,各个要素有不同的表现意义。每首曲子由于重点要素的不同而显示出的不一样的特点,老师可以抓住重点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这种音乐特点的感受,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兴趣并且更专注地去聆听音乐。如《铁匠波尔卡》这首欣赏乐曲,巧用聆听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融入音乐中,体验并参与音乐活动,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快乐。老师通过音乐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音的强弱和长短,让孩子们通过静静地聆听来感受和比较,用铁匠打铁的故事串联整个乐曲,孩子抓住乐曲变化中的特点,对比着听,并用律动哼唱等方式享受欣赏乐曲带来的美妙旋律,整个课堂气氛和谐融洽。

(二)注重“表演”技巧,体会美妙旋律

1、引导学生动情“唱”

有目的、有意识、有方向地引导学生聆听音乐,遇到熟悉的乐段可在复听环节引导孩子哼唱,这样他们就不会迷失“方向”,学生“听之有物”,并且“耳听脑想”,循序渐进地引导小学生有目的地聆听音乐。如:欣赏《玩具进行曲》的时候,初次聆听带着美丽的梦感受曲子的情绪,感受乐曲的画面,第三遍再听我让学生轻轻跟着旋律哼一哼,来进一步体验旋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2、鼓励学生充分“演”

低段孩子天真、可爱、好动、好玩、好奇又好表现的,因此更乐意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根据音乐特点科学的设计律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习的效率,让学生爱上聆听并且愉快学习,养成律动中完整聆听的习惯。例如:《劳动最光荣》欣赏教学中,小朋友和着音乐有节奏地模仿自己喜爱的劳动动作,完整的聆听,充分表现乐曲中音乐的形象。

欣赏教学中聆听习惯的培养是所有我们音乐教师的一致目标。因此,我们要多花一些精力去研究学生和教材,用我们的睿智走近学生,而不是让孩子在欣赏教学中毫无无目的地玩,要懂得因材施教巧妙的设计教学环节让孩子们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课堂中,引导孩子共同感受、吸收、融合、升华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使音乐释放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发生共振,让起伏的旋律小鸟般飞进孩子们的心灵,让美的使者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猜你喜欢
乐曲习惯音乐
始乱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