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素真 衡衍
摘 要 对于工科类高校来说,专业任选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层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专业任选课在教学中却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工科类高校专业任选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专业任选课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001-03
近年来,随着人类需求的多样化,各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评价人才的标准已从知识掌握的深度扩展到了宽度。多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一批交叉学科,这是科技、经济及社会一体化的结果,也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工科院校本科生专业选修课主要以本学科专业知识为基础,进行延伸和拓展,是目前重基础、宽口径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扩展专业视野,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对新领域的探索创新精神。专业选修课是指学生可以选择性地修读的课程,分为限选课(限定选修课)以及任选课(任意选修课),其授课对象都是各个专业内部的学生。专业任选课主要为扩大知识面,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宗旨,所开设的课程大多为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交叉学科,实用性强,学生感兴趣。
但高校选修课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学生层面。首先,学生在意识层面认为选修课没有必修课重要,轻视对选修课的规划,在选择课程的时候并不是以自己的兴趣以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选课的标准是教师的宽松程度,例如点名频率,是否容易通过等因素,这也是普遍存在的“混学分”现象;其次,学生在选课前对本课程教授的内容了解甚少或者有所偏差,导致其选修了这门课后学习内容与心理预期不符,降低了学习的兴趣;最后,由于选修课的上课时间多集中于大三和大四学年,正值学生找工作和考研复习之际,学生很难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正常的选修课的学习中去,常常导致出勤率不高、课堂纪律差,学生都成为低头党,教学流于形式,“选而不学”现象严重,势必影响选修课开课的初衷,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二是教师层面。首先,部分教师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备课不充分,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的;其次,教学方式单一,上课平铺直叙,缺乏激情,趣味性、启发性不强,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缺乏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果差。
专业任选课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对于专业限选课,任选课承担着更多的让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通过这些课程窗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了解目前更多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理念,使学生具备更好的社会生存能力。在专业任选课教学中,合理的课程内容、雄厚的师资配备以及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辅以重实践、重实用的教学方针将会使专业选任选课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一、专业任选课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
专业任选课其授课内容与特定专业知识相关,对于工科类专业,任选课可以开设与所学专业有交叉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将专业知识与时代潮流紧密联系,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实用的课程。以2015-2016学年上学期,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专业限选课《摄影技术》为例(也是笔者本学期所教授的课程)来说明专业任选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
《摄影技术》课的授课对象是光电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13级的学生,课程性质是专业任选课,选课人数36人。主要教授学生摄影艺术的发展史、照相机的原理、摄影构图技巧、摄影的光线以及用光、曝光原理及如何控制曝光。从课程内容上看,照相机的原理及曝光原理部分都涉及到光学知识,即前期需要学生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做支撑;从学生兴趣上看,随着摄影设备的多样化和普及化,人们可以选择单反相机、微型单反相机、卡片机来拍摄照片,摄影的门槛越来越低,不需要有很高档的设备,甚至手机都已经完全满足人们日常的拍摄要求,从而使得其普及度很高。不管是亲朋好友相聚还是旅游远足,影像资料都将是人们留住美好回忆的最佳选择。但相同的环境,相同的人物,同一部相机,不同的摄影者拍摄的效果可能千差万别,差别的产生主要源于个人审美素养以及摄影艺术方面的造诣的不同。学生选择“摄影技术”课的初衷是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掌握更多的摄影技巧,从而使拍摄技术更上一层楼,使眼睛所及之美可以保留在图片或视频中。
二、专业任选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专业任选课具有课时较少,但课程内容相对较多的特点。如果授课内容选择过多,教师很容易选择“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参与度很低,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性,选修时的兴趣也随着枯燥的教学模式消失殆尽,教学效果较差。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而讲授的知识量和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很多时候并不成正比,教师的任务是尽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创造力的提升。通过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其创新意识,从而达到授课目的。
(一)选择适量的授课内容
针对专业限选课课时较少,但授课内容较多的问题,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实用性、趣味性和系统性的原则选择授课内容。以拓宽学生视野和掌握实用性知识为目的,确定略讲内容和细讲内容。对于略讲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查询或网络搜索相关参考资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查阅信息的能力,并且锻炼了思维能力及分析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加深了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进一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仍以《摄影技术》课程为例,在选择授课内容时,需根据所授课的对象的需求。《摄影技术》包含的内容很多,但由于听课群体并非摄影专业的学生,并且很少有专业的设备,更很少有机会使用胶卷相机拍摄,所以很少涉及到照片的冲洗,这样在安排授课内容的时候,可以略讲胶卷的组成、胶片的成像原理和胶片冲洗部分的内容。对于选修课学生群体,更关心用数码相机的拍摄技巧及成像效果,还可以根据需要加入手机拍摄专题,以满足越来越多的人日常拍摄时仅仅是使用手机进行拍摄。可设计开放性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资料,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专研精神、独立探索的精神。
(二)聘请更专业的老师做专题讲座
工科专业任选课的授课教师为本专业教师,但课程本身仅仅是涉及到少量本专业知识,部分课程大量内容属于其他专业相关的范围。例如重庆邮电大学的传媒学院设置有摄影专业,在《摄影技术》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可邀请传媒学院的相关教师做专题报告,报告者可针对某一专题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或针对某一专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报告,学生从中可以了解课程相关内容的最新动态。另外,学生可对感兴趣的问题和报告者进行交流互动,这种热烈的学术交流的气氛有益于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深化其对课程内容的兴趣。通过专题报告的形式,在科技创新层面对学生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一) 启发式、探索式教学
对于专业任选课,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启发并诱导,引导他们将其应用到新课程的学习中。例如在讲授“成像原理”时,引导学生回忆“小孔成像”的知识,再通过启发、提问的方式。如果小孔成的倒立像不能被记录和保存,就不会有照片的产生,中间需要什么步骤才能将小孔成像记录下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感光物质的发现及发展过程,并一直演化到现在数码相机所采用的感光元器件。整个授课过程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启发学生完成知识的应用及升华。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法能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的积极性。
(二)重视实践教学
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课程学习中关键的环节。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实践教学可体现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实验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体现查阅资料、自我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等。以《摄影技术》课程为例,此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拿起身边的拍摄器材进行拍摄。根据所学习的构图技巧、用光原则以及曝光技术等理论进行大量练习,然后体会每种技巧的拍摄效果,从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并掌握摄影技巧。
(三)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
由于专业任选课的内容较多,多媒体教学将有助于缓解这一矛盾。但目前很多课程虽然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流于形式,仅仅是把课本上的内容罗列在PPT中,全部为文字呈现,没有很好地发挥多媒体所具有的图、文、声并茂的多种功能,很容易使学生感觉视觉疲劳,昏昏欲睡,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是使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教师的当务之急。对于《摄影技术》课程,在每节课的开始,可以在音乐的背景下让学生欣赏与本节课所讲授摄影技巧相关的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感性认识。
四、结论
工科类专业任选课的宗旨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专业任选课的教学效果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全方位的努力。学校要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使专业任选课的课程设置合理、可实践性强;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能力,通过活跃的科研活动,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并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将更多新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始终如一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喜萍. 专业选修课教学中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22,(3):112-115.
[2]梁娟, 曾汉元, 李爱民等. 高校公共选修课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怀化学院学报,2015,(03):124-125.
[3]范丽娟.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能力[J]. 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0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