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上任始末:大力改革,拿国务院开刀

2016-05-30 04:58
党史天地 2016年17期
关键词:朱镕基国务院总理

1998年3月17日,朱镕基就任国务院总理。上任之后,他坚持改革,他以为只要他的政策符合民心,也就当然地能够获得干部的支持。可是他沒有想到,他面前最大的“地雷阵”不是别的,正是官员队伍。于是,朱镕基下定决心整治官员队伍,甚至率先拿国务院开刀。至今,人们还记得他的誓言:“不管前边是万丈深渊还是地雷阵,我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高票当选总理

朱镕基出任国务院总理,是在1998年3月17日。他得到了2890张选票(只有29个人反对他,另外有31个人弃权)和连续3次掌声:投票程序尚未开始,当时2000多位代表一听到江泽民主席提名朱镕基出任国务院总理,当即鼓起掌来。等到大会主持者胡锦涛宣布投票结果的时候,会场上再次爆出掌声。然后,上午10点40分,高音喇叭里面响起一个声音:“朱镕基被批准为国务院总理”,掌声第三次响起。

此后好几天,这3次掌声成了国内外报刊津津乐道的话题,记者们对掌声持续时间的描述也是长短不等———从“30秒”到“数分钟”,总之可以恰如其分地说是“经久不息”,就像潮水似的,一浪高过一浪,未肯止息,以至于胡锦涛几次想要继续下面的程序又被掌声打断。然而最重要的是,这掌声完全发自代表内心,而非事先的安排。

第三次掌声响起时,朱镕基站起来,双手合十,微微地躬身前倾,向全场致谢。掌声依然不息。在会议大厅二楼的记者席上,媒体记者和工作人员纷纷起立鼓掌。一个自称连续十年采访人代会的记者说:“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热烈的场面”。另外一个更老资格的记者说:“我看到过,那是在周恩来时代。”

假如记者们有机会评选十年以来人代会上最热烈的场面,那么无疑就是此刻,可惜他们没有这个机会。他们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写消息,却为找不到朱镕基的“镕”字而发愁。这是那天中午中国人最频繁使用的一个字,可是所有计算机汉字处理程序当中都没有。《说文解字》说它的意思是“冶器法也”。《辞海》说它是铸器的模型。《现代汉语词典》把它作为“熔”的异体字,放在一个小小的括号里。就从这一天起,“镕”字人人皆知。

“政府太庞大,把财政都吃掉了”

大会闭幕这天,朱镕基举行了他就任总理以来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

朱镕基没有发表就职演说,不过,一开始讲话就很精彩。就像他迄今为止生命中的许多篇章一样,这次演说也具有悲剧气氛。当朱镕基说出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时候,记者席上掌声响起,连外国记者也在鼓掌叫好。

朱镕基还说了一些一针见血、纯粹朱镕基味道的话:“为什么不能实行科教兴国?因为政府太庞大,把财政都吃掉了,吃饭财政。”他把手一挥:“本届政府决心精简机构,减掉一半人。”他说完了,向记者摆摆手,转身走了。记者用掌声送他出去。在这种场合,他们通常是不鼓掌的。他们把这看作一种工作会议,担心鼓掌会影响了自己的客观公正。可是新总理的魅力把这些苛刻的善于挑剔的记者都吸引了。这倒不是他特别棒,而是由于政府官员中如此富有个性的人实在太少。电视上播出了朱镕基的这次讲话,老百姓看了也不禁神往。他们编了一支新歌谣,到处说:“镕基!镕基!镕旧基,铸新基。”

《人民日报》连续两天都是彩印,上面刊登江泽民、李鹏和朱镕基的照片。3个人微笑握手,亲密无间。这是向世人昭告,未来五年,中国是一个“三驾马车”的局面。

西方人对朱镕基的评价很高

西方人喜欢随和、幽默、机智和具有开放态度的政治家,他们对朱镕基的评价很高。

一位德国《商报》驻北京的记者赛德力兹,在朱镕基就职记者招待会之后承认,“朱镕基闪烁着知识分子的智慧,有着一下就能抓住你的心的气质”,“谁见到他,都会受他感染”。美国副财政部长萨默斯见了他一面,就说他的“智商系数高达二百以上”。还有一篇文章干脆说,“这个人怎么不早些当中国总理?”

但是朱镕基最令西方人叹为观止的地方还不在这里,而是在于,当邓小平已经不在人世的时候,他的出现使得所有人都对中国的未来放下心来。有如《汉堡日报》所说:“一个卓越的总理将领导庞然大国前进。”

改革后出现的大量失业、不安全感和群众的不满、亚洲经济危机等等,给中国带来不少困难,“朱镕基是唯一可以把中国如此混乱的经济理顺的中国人。朱镕基本人的标志,就是‘现代化的中国”。美国有个爱德华集团,是个很大的金融财团,它的金融专家预测:“朱镕基的成就,将使他成为伟人。”

在国内,还没有人把朱镕基叫“伟人”。不过,他已有很多绰号:“铁腕总理”、“朱老板”、“铁血宰相”。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无保留地赞扬朱镕基的成就、思想和品格。在他就任总理的前几年,朱镕基所持有的经济主张,已经多次被人指责为“私有化潜行”,后来则更进一步把他叫作“经济沙皇”,或者“中国的戈尔巴乔夫”。这使朱镕基不得不作出反应:“对于外界叫我‘中国的戈尔巴乔夫也好,叫我‘经济沙皇也好,叫我什么东西也好,我都不高兴!”

最大的“地雷阵”是官员队伍

1998年3月11日,朱镕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参加湖南代表团的讨论,看到官员代表依次发言,就知道都是事先的排定,于是询问有没有农民在场。的确有个农民代表,但被排在最后,会议主持者还告诉他如果没有时间就不要说了。

但是朱镕基打断那些官员的话,把这位农民叫到前边。“这里都是干部,我听不到普通代表的意见,”朱镕基对这位农民说,“你们那里的情况怎样?”

那农民果然直截了当:“收费的太多,还有警察,收钱的事就干,不收钱的事就不管。”

朱镕基听了大为恼火:“农民的负担太重,还要乱收费,你们于心何忍呀!”

朱镕基当时以为,只要他的政策符合民心,也就当然地能够获得干部的支持。以他多年所接受的党的教育来衡量,这种判断理所当然,他要求属下官员把“讲真话”作为守则,还对几百个记者表示他是不会惧怕前边的“地雷阵”的。可是朱镕基却没有想到,他面前的最大的“地雷阵”不是别的,正是官员队伍。朱镕基是中南海里最尖锐地斥责官员腐败无能的人。他们中正在弥漫“报喜不报忧”的风气,整天歌舞升平,不知危险正在降临头上。

东南亚的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极大困难。“今年外贸出口增幅要下降十几个百分点,使国民收入下降两个百分点;乡镇企业下降,使国民收入下降一个百分点。”朱镕基这样警告他们,可是这些官员根本不愿理解其中含义。

朱镕基说新疆那边的棉花全都积压,要不了几年就会成为废品,而山东却在走私棉花。于是他跑到山东的官员中去,说他希望山东能够“大踏步地后退”,去购买新疆的棉花,“我给你补贴打折,你们可怜可怜我吧”。看到山东人不理他,又连连感叹“管不了啊”。

朱镕基还要求湖南的一群官员不要在农民身上增加苛捐杂税,甚至用哀求的口吻说:“你们给我一点面子好不好?”

这样一些小事,處处透露出一个信息,朱镕基对面前这个庞大官员队伍的某些风气既愤怒又无奈。于是,他拿定主意,要拿国务院开刀。

先拿国务院开刀

朱镕基把很多时间用在官员身上,希望他们不要阻碍他的新政。他把国务院的60多个部长一个一个找来,告诉他们,他打算把国务院的部门大大裁撤,还要减少300个部长和副部长、1900个司局长和副司局长,把国务院的3万工作人员减少1.7万人。

部长们心中忐忑,问朱镕基什么时候做这件事,他说立刻就做。于是大家开始叫苦不迭,都说自己的部门如何如何重要,为国家所必需,不能撤销。只有胡启立———此人在1980年代是党的政治局常委中最年轻的一个———对朱镕基的计划做出积极反应,同意撤销自己领导的电子工业部,还说自己早就打算辞去部长职务了。这让朱镕基这位新总理感到失望。旁人处在这个时候,也许会悬崖勒马,不再提这件事。可是他不是这样的人,就像他自己说的,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此后,朱镕基对各领域进行改革,虽然力度与深度并不是齐头并进的,有的是大破大立,有的是小破小立,有的则刚刚破题。然而,改革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以至于任期满五年后朱镕基带着并非“功德圆满”的遗憾离职。

(摘自《变化:1990- 2002年中国实录》,凌志军/著)

猜你喜欢
朱镕基国务院总理
新总理
国务院纠正“一刀切”停产限产或“运动式”减碳
国务院明确取消投标报名
总理答记者问最『强』音
朱镕基慷慨助人严律己
朱镕基巨额版税全给了基金会
朱镕基慷慨助人严律己
总理说的事我们怎么做?
国务院确定2016年深化医改重点
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