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1980年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1980年因“渤海二号”沉船事故被解除石油工业部部长职务
宋振明在1978年被全国人大任命为石油工业部部长,时年52岁,到1980年8月因“渤海二号”事件被解除职务,任部长不足两年。此后,宋振明一直心情不悦,积劳成疾,于1990年病逝。他在临终前,坚决要求回到他魂牵魂萦的大庆。
为石油开发屡创奇迹
宋振明,出生在河北省馆陶县西河寨村的一个贫苦家庭。1938年,12岁的他就参加了范筑先领导的“抗日少年先锋队”。他1940年参加了“百团大战”,1942年入党,参加过攻克广平县、沙河县、馆陶县等对日伪的战斗和多次对日反“扫荡”战斗。解放战争时期,宋振明任营教导员。1949年7月,他在陕西“扶眉”(扶风县、眉县)战役中,胸腿两处负伤,成为“二等甲级残疾军人”。
1952年,宋振明作为人民解放军第57师13团的代政委,与57师全体官兵一起脱下军装,成为一名新中国的石油人。此后,他历任玉门矿务局运输处处长,玉门石油管理局采油厂厂长、党委书记,大庆油田党委书记。
1973年,按照周恩来和国务院的指示,为了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决定开发喇嘛甸油田,要求在两年内建成800万吨的生产能力。刚被解放并任命为大庆党委副书记的宋振明,排除多种干扰,组织领导了这场会战。他针对“四人帮”搞的“抓生产就是惟生产力论”的谬论,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理直气壮地提出了“四个大干”的口号(即大干社会主义有理,大干社会主义有功,大干社会主义光荣,大干了还要大干),大张旗鼓地开展大树标兵、表彰先进的活动,树立了“钢铁钻工”吴全清、“学习铁人的带头人”屈清华、“继承铁人精神的好队长”高金颖等10大标兵,使整个油田又呈现了一片轰轰烈烈的喜人局面。1975年,全油田生产原油达到4600多万吨,为缓解当时国民经济的困难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5年,宋振明已是大庆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按照时任石油化工部部长康世恩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解决国家能源紧张的局面,宋振明提出了“攻坚啃硬,再夺高产”。他发动全油田广大干部群众,并亲自动手,进行油田地下情况大调查、大讨论。在充分的、大量的调查研究,切实可靠的资料数据,干部群众思想高度统一的基础上,确定了“高产上五千,稳产再十年”的奋斗目标,并制订了相应的规划部署和科技措施。这个产量在当时相当于全国原油产量的一半以上。1976年,大庆油田实际生产原油5030万吨,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自此以后,大庆油田经历了几届领导班子,经过他们的努力,年产5000万吨以上已经连续高产稳产了24年,并跨入了21世纪。这不仅对国家、对中国石油工业贡献巨大,就是在世界石油开发史上也创造了奇迹。
1975年10月,宋振明被任命为石油化工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仍兼任大庆党委书记和革委会主任。
1978年,宋振明升任石油工业部部长。
事故起因令人扼腕
1979年11月25日,石油部海洋石油勘探局“渤海二号”钻井船在渤海湾迁移井位拖航作业途中翻沉,死亡7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700多万元;这是天津市、石油系统建国以来最重大的死亡事故,也是世界海洋石油勘探历史上少见的。
身为石油工业部部长的宋振明,当时刚刚带着石油工业部31名部级领导和一批司局干部进行“西北万里行”回来,“渤海二号”就出事了。
“渤海二号”是1973年从日本购买引进的一艘自升式钻井平台,该工作平台有4根大型桩柱,当钻井平台开展钻探作业时,沉垫舱会加水、加载,缓慢沉入海底,以便固定船身。但当工作平台需迁往新井位时,即应卸载,使全船的可变载荷减到最少。按照高纬度海上钻井平台的作业规范,“渤海二号”应实施“夏季作业、冬季检修”,但鉴于当时石油供应严重匮乏,石油工业部领导于是要求下属发扬大庆精神,连续作战,冬季不能“闲着”。
海洋石油勘探局也曾提出书面报告说:“渤海二号”不抗冰,新井位水深不达标,““渤海二号”不宜(拖航)就位”。可惜,石油工业部领导未能采纳海洋石油勘探局的这一建议。
恰在此时,“渤海二号”桩柱沉垫舱内潜水泵坏了,导致“渤海二号”无法对钻井平台进行有效的排水卸载。为保证拖航安全,“渤海二号”钻井队长刘学(遇难),曾3次从海上打电报给海洋石油勘探局,要求上级派船送来新的潜水泵,以便给“渤海二号”卸载;要求派潜水员帮助,以便打捞估计已掉入沉垫舱内的潜水泵;要求派出3条拖轮,同时拖航,以提高钻井平台在冬季移动的稳定性,加快航速……
但这些意见,均被相关领导和专家否定了。而令人震惊的是事发当晚(24日),海洋石油勘探局领导已经得知,天津、河北、山东3个气象台同时发布了大风警报,但该局领导仍要求“渤海二号”按原方案进行降船(降低水位)拖航……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真相报道开媒体先河
第二年6月20日,万里在一次会议的讲话中,公开提到了当时尚处于保密阶段的“渤海二号”事故,他说:“《工人日报》应该为工人说话,包括批评厂领导、部领导、国务院领导的官僚主义。做记者,不要怕得罪哪一级领导。代表工人讲话,才会使工人感到你像工人的报纸。”
在这种背景下,《工人日报》社和《人民日报》社,先后组织了阵容强大的报道组、评论组和领导小组。至7月22日,中央主流媒体终于把沉船事故披露了出来。随后几天,中央报刊又把批评的矛头———直接对准了石油部。
消息发布,舆论哗然。同年8月21日,中央召开联席会议,讨论“渤海二号”沉船事故责任人的处分问题。在讨论中,谷牧表示:“石油部有功,有成绩,但有傲气,老虎屁股摸不得!”万里插话说:“老虎的屁股要摸,大象的屁股要摸,獅子的屁股也要摸!”
会议最后作出决定,追究海洋石油勘探局局长马骥祥的刑事责任,解除石油工业部部长宋振明的职务,对主管石油工业的副总理康世恩给予记大过处分。配合公开披露这一处分决定,8月下旬,《人民日报》还发表了社论《深刻的教训》。
《人民日報》的社论指出:石油部的领导组织的大庆会战,十分成功。但“功劳再大,也不能成为骄傲的资本”。因为一骄傲,“一言堂就出来了,唯心论、形而上学的东西就多起来了”,这样一来,领导对于专家的意见就听不进去了,对于客观规律也不大愿意尊重了,结果就是使“经济建设遭到挫折”。
新闻史家认为,关于“渤海二号”事件的报道,实现了批评报道,特别是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一大突破:它突破了对重大事故(包括责任事故)和重大决策错误不公开报道的做法。国务院为此在《关于处理“渤海二号”事故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一切重大事故均应及时、如实报道,不得隐瞒和歪曲。”这为后来新闻传媒及时如实报道重大事故开辟了道路。
1981年,交通部烟台海难救助打捞局,把“渤海二号”切割成10大块捞出。随后,原六机部702研究所、上海交大、中国船舶科研中心等单位,对该船翻沉进行了实物科学技术鉴定。专家据此证实:“渤海二号”的船体设计,本身也存在严重缺陷。
其一,“渤海二号”是日本的二手货,原名“富士号”,由于设计不够合理,在日本就出过事故。其二,这艘船的通风口设计,位置太低、距水面太近,一旦遭遇大风浪,通风口可能变为“入水口”。其三,“渤海二号”的底层设计,竟然是通舱。底舱之间,没有设计密封门,导致一舱进水,就会“水淹全军”。
但鉴于1973年时正处非常期间,当时国家只批给那么多的外汇(折合为3700万人民币),按照“少花钱、多办事”的传统,石油工业部只能选购买得起的二手货。
宋振明后任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总经理,一直心情不悦,积劳成疾,于1990年6月13日病逝,终年64岁。宋振明在临终前,坚决要求重游他魂牵魂萦的大庆,并在病榻上写下了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万人广场作证》:
我又一次回到/朝思夜想的大庆/大庆的水甜/大庆的人亲/对大庆的一草一木/我都怀有深深的感情……
宋振明去世后,大庆万人为他送行。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他举行了骨灰安葬仪式,中央领导送了花圈。而他的大部分骨灰则按宋振明本人生前的遗愿,放在了大庆的7个会战著名纪念地,“好让我的灵魂永远伴着大庆”。
(摘自《破天荒:中国对外开放的划时代事件》,何建明著,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