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玲玲 程晓琳 周华峰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小额信贷需求日益强烈,现有农村金融体系的问题日益暴露。文章以湖北省农村金融为代表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难以满足农户自身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农村金融体系创新迫在眉睫。从农村经济全局来看,不断完善市场机制,着手解决当前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问题,使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是金融体系创新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农村金融;小额信贷需求;非正规金融
一、农村金融体系现状
目前,农村金融体系中主要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民间借贷、私人钱庄等机构,本部分将其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进行研究。
(一) 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的正规金融
我国正规农村小额信贷市场中,由于商业银行退出农村市场、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限制,实际上形成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垄断的格局。其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1.农村经济不景气,商业银行在农村市场盈利空间过小;2.农村信贷的分散性和小规模特征,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二) 以民间借贷为主的非正规金融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非正规金融组织形式有银背、合会、私人钱庄、民间集资和民间借贷,其中民间借贷为主要形式。与农村信用合作社相比,非正规金融更能充分利用农村分散的信息,提高农村金融体系在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效率。
然而,我国目前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监管仍然处于空白状态,任其自由发展对农村市场也产生了一定危害:1.部分借贷演变成为高利贷,危害社会、经济稳定发展;2.增加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不可控风险;3.增加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
二、湖北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证分析
为详细了解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和农村小额信贷特征与发展情况,笔者以问卷的形式对湖北省农村的小额信贷情况进行调查。
(一)样本选择和调查方法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总人口数达5816万,其中农村人口2578.2万,占总人口数的44.3%。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与少数民族聚居情况,选取了武汉市蔡甸区、孝感市大悟县和恩施州巴东县为样本地区。其中,蔡甸区小额信贷公司较多,民间借贷较为频繁,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大悟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代表;巴东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其常住人口的半数以上,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代表。通过对以上三个县(区)的调查分析,可以较好地反映整个湖北地区小额信贷活动的特点。
此次调查以三个县(区)的村镇农户为对象,随机进行走访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整理后共收回有效问卷279份。
(二)抽样调查结果
1. 农户小额信贷借贷行为普遍
在279户被访农户中,214户在三年内有过小额信贷行为,占76.7%;其中208户为纯借款户,5户为纯贷款户,1户同时存在借款和贷款行为,纯借款户占比97.2%。
2. 农户参与小额信贷方式多样化
借款户主获得融资的方式呈多样化,从各类正规、非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如图1所示,其中民间借贷占比最高,达44%,农村信用合作社次之,占比35%。
3. 农户收入与小额信贷发生率
由表1可知,小额信贷发生的概率随着农户的年收入差异而有所不同。人均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的富裕农户小额信贷发生概率为100%;人均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中等偏下收入及贫困农户小额信贷的发生率也较高,超过了80%;而收入在2万元至4万元的中等农户,小额信贷发生的概率最低,仅为63.7%。
4. 农户收入与资金用途
调查结果显示,人均年收入水平不同,农户的资金用途也不同。人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的富裕农户,其资金主要用于大规模的种植养殖投资以及工商业生意经营;人均年收入在2万元至4万元之间的农户,其资金用途主要为住房建设和婚嫁活动,少部分用于创业;收入偏低的农户,其主要资金用途是住房建设和婚嫁活动,此外,还用于农业生产必需品及子女教育支出;而贫困农户的贷款主要是为了日常生活消费和突发性的医疗支出。
总体来看,住房建设和婚嫁活动是农户借款的主要目的,随着人均年收入的增长,消费型需求越来越弱,而投资性的生产需求愈发强烈。
5. 区域与民间借貸的关系
此次调查中,民间借贷呈现出较强的地域差异性。一方面,蔡甸区农户的小额信贷意愿较另外两个地区更为强烈,因其经济较为发达,农户资金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蔡甸区在小额信贷的额度和期限上也较其他两个地区更为丰富,民间借贷的利率更低,这是由于蔡甸区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更多,信贷产品种类更多,形成了一定的金融竞争市场。
三、农村小额信贷需求发展趋势分析
(一)农村信贷需求愈发强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农村金融。农户的农业和非农业生产也离不开资金投入,其对信贷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二)农村信贷需求呈多元化、规模化发展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和生产水平的提升,农户的信贷需求将越来越向城镇居民靠近,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同时,技术进步使农业生产越来越专业化、规模化,农户对资金的需求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
(三)农户对长期贷款的需求增加
专业化的种植、养殖使农业生产的回报周期变长,原有的信贷期限难以满足农户的生产需要,农户期待期限更长的信贷产品。
四、金融体系创新思路
(一)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格局,提高市场有效性
1. 引入农村金融市场供给方竞争,打破垄断格局。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供给方市场,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形成竞争市场。
2. 逐渐放宽利率管制,推动农村利率市场化。利率管制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信贷配给”的根本原因,推动利率市场化将有效促进金融机构的充分竞争,提高金融市场的有效性。
(二)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改革创新
1. 政策性银行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创新主要从融资渠道创新和贷款业务创新两个方面着手。通过发行金融债券、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联合国际慈善机构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并进一步延伸贷款业务范围,真正实现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与保护。
2. 商业银行
首先,政府可参照美国“社区在投资法”对商业银行进行约束,推动商业银行重回农村市场;其次,创新信贷投放机制,通过村镇银行、新型小额信贷机构等,实现农村资金“回流”。
3. 农村信用合作社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存在较强的地域差异,因此,在经济发达地区,允许农村信用合作社“商业银行化”,利用市场机制,实现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而在经济欠发达和落后地区,应保留其合作社性质。
(三)对非正规金融进行有效监管和引导
一方面,应赋予非正规金融合法地位,使其正式地参与到农村金融市场中,成为正规金融的补充;另一方面,应将非正规金融纳入金融监管体系,同时推动非正规金融同业监管协会的建立,对非正规金融进行有效约束和规范,引导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元保,齐伟娜.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创新发展及可持续性应对:以海南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2014(05).
[2]陆强.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效应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4(07).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2011jyte164), 项目名称“基于农村小额信贷需求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研究——湖北省农村金融的实证分析”;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2014-IB-038)。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