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岁时记》之民俗事象分析

2016-05-30 02:46齐晨
艺术科技 2016年2期

摘 要: 《荆楚岁时记》是一部记录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散文著作。为我们今天研究荆楚地区的民俗风情提供了宝贵资料。在此通过对《荆楚岁时记》中蕴含的民俗事象的归类梳理与分析,使人们能够更清晰地体认荆楚地域独特民俗现象及其民俗价值。

关键词: 《荆楚岁时记》;岁时节日;民俗事象

1 《荊楚岁时记》及作者宗懔

《荆楚岁时记》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宗懔所撰写的一部描述荆楚大地民俗风情的专著。宗懔(499~563),字元懔,世居涅阳(今邓州市穰东镇),后迁江陵。懔幼年聪明好学,被誉为“小儿学士”。有文集20卷,今存诗4首及《荆楚岁时记》辑本。

《荆楚岁时记》的写作年代已无从考证,该书记录了大量荆楚大地的民间习俗与奇闻趣事,是古代荆楚地域广大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叙事化呈现。全书由三十七篇构成,其中涉及多种民俗和门神、木版年画、木雕、绘画、土牛、彩塑、剪纸、镂金箔、首饰、彩蛋画、印染、刺绣、乐舞等多种民间技艺,这些民俗与技艺有些至今还活跃在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荆楚岁时记》是帮助我们了解荆楚地域民俗文化,还原历史文化记忆的极好材料。

2 《荆楚岁时记》民俗事象分析

就《荆楚岁时记》所反映的节日民俗内涵划分,大致有如下方面:

2.1 与农耕相关的民俗事象

《荆楚岁时记》介绍了不同季节里农民的不同农事生产活动及有关习俗。古代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岁时节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方面的习俗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农事生产繁忙之际,如:古代的劳动人民喜欢在正月十五那天迎紫姑神来占卜将来的桑蚕生产及其他农事。《荆楚岁时记》第八篇“夕迎紫姑,以卜农事”中写道“其夕,迎子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介绍了正月十五晚上老百姓迎接紫姑的情形。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记载,紫姑原为一人家之妾,因不能忍受大妇嫉妒,于正月十五日含恨而死,后世奉以为神,在正月十五做成紫姑的形象来迎接她。第二十五篇“取菊为灰以止麦蠹”中写道:“是日,取菊为灰,以止小麦蠹。”这里介绍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菊粉来防治小麦虫害的经验,含有一定的科学性因素,对今天我们防治小麦病虫害也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2.2 与祭祀相关的民俗事象

楚国的很多岁时节日都有祭祀祖神的活动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了较大的比例。祭祀祖神在古代人民生活中是一件大事情。他们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平安、身体健康、风调雨顺,于是在一年里要多次祭祀众神,如灶神、财神、社神等。《荆楚岁时记》就记载了许多这样的祭祀活动。第七篇“豆粥加膏 祭祀门户”中写道:“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先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仍以酒脯饮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这里介绍了正月十五日煮豆粥加油脂,用来祭祀门户的仪式过程。祭祀者在祭祀时口里还要祝告说:“登高糜,挟鼠脑,欲来不来?待我三蚕老。”意思是替蚕驱赶老鼠了,此祭祀仪式的记述表现了人们通过祭祀驱害祈福的心理祈求。

固然,在这些与祭祀相关的民俗事象中,包含着一定虔诚而虚幻的,期盼神明保佑的信仰和意识,但这不能苛求古人,在那样一个认知和科学水平相对低下的时代相信科学,人们也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神明那里。

2.3 与卫生防病相关的民俗事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代人民凭借着自己的不断探索研究出许多治病、防病、医疗卫生方面的方法,这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部分精华,有的至今仍在运用。楚人尤其重视防病、治病及卫生问题。《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了大量这方面的内容,如第二篇“依次拜贺 饮椒柏酒”中记载:“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介绍了敬奉椒柏酒,喝桃汤水,饮屠苏酒,吃胶牙糖,吃五辛菜,服敷于散和却鬼丸等。

魏晋南北朝是极其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人的生命朝不保夕,因而人们惜生意识更加强烈。《荆楚岁时记》中与卫生防病相关的民俗事象虽含有一些迷信色彩,但却体现了一定的防病健身的朴素意识,也表明了南北朝时期在医术研究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2.4 与趋利避害相关的民俗事象

趋利避害、求福躲祸可以说是人类的共同心理意识。这种心理意识在《荆楚岁时记》中也有形象的体现。如第一篇“爆竹庭前 辟除邪恶”中写道:“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介绍了在正月初一燃爆竹以避山臊恶鬼的习俗。第三篇“帖鸡户上 桃符镇鬼”中说:“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傍,百鬼畏之。”意思是正月初一在纸帖上画只鸡,贴在门上,把苇索悬挂在画鸡上面,桃符树立在纸帖两旁,各种鬼都会害怕。“汉末巫风盛行,到了南北朝时期则愈演愈烈。苦难多灾的人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将精神寄托在幻想出的神鬼巫灵身上,故彼时各种求神赐福,驱禳辟邪的手段特别多,巫术种类也颇多,大致可分为辟邪、求福及预知三类。彼时巫术在人们的时常生活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但在节庆中却是仪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

2.5 与文体游艺活动相关的节日民俗事象

古代荆楚人的生活中,文娱、体育和游艺活动十分丰富。《荆楚岁时记》中也有许多此方面的民俗事象。第三十一篇“野游登高 佩茱饮菊”写道:“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此篇不但记述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吃糕、喝菊花酒等习俗,还记录了荡秋千、施钩、藏钩、斗鸡、斗石草等游戏活动,此为书中所叙民俗事象中最富有朝气的部分,可以看出楚人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荆楚岁时记》中所记载的文体游艺活动多是与祭祀祖灵、敬神事鬼、祈福禳灾、道教佛禅密切相关。古时人们认为在节日里,通过体育活动来与鬼神沟通、对话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愿望。同时,这些在岁时中进行的体育活动也反映出南北朝时期的民间信仰观念。也正是由于这样信仰与仪式的存在,使得一些体育活动传承千年,历久不衰,成为我国民俗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1]

2.6 与禁忌文化相关的节日民俗事象

民间禁忌是属于民间信仰的一个部分。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岁时节日、人生礼仪等等民俗活动中都有禁忌的存在。《荆楚岁时记》中也有很多关于民俗禁忌的叙述内容。第二十篇“俗称恶月 禁忌上屋”写道:“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忌盖屋。”这里体现了当时的人们禁止在五月晒席的民间风俗。

“禁忌”看起来充满神秘性,实际上,也是人们生存经验的变相呈现。“古今禁忌的目的都是为了禳灾避祸,其中不少具有实实在在的现实意义,并且是从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的。”[2]如上面提到的“恶月”之俗,很可能是民众因季节和时令等自然因素遭遇生存坎坷而形成的“集体无意识”化的过度记忆。

《荆楚岁时记》所记叙的民俗现象和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这种极具民间生存体验感的叙述为我们存留下了古代荆楚地域独特而诱人的民俗文化记忆,成为今人体验和研究荆楚民俗风情的极佳视角。

参考文献:

[1] 张艳.岁时节庆体育与南北朝时期的民间信仰——《荆楚岁时记》之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38-143.

[2] 万建中.解读禁忌——中国神话、传说和故事中的禁忌主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44.

作者简介:齐晨(1991—),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