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术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时,一要教会学生的信息技术,二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对于情景创设和主题活动,应该从信息的核心问题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注意解决好虚拟与真实的关系。让情境和主题活动都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让学生用信息技术的眼光关注情境或主题活动,总之要为学生信息技术服务。我个人以为信息就是课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基于技术实践、问题解决、信息交流和文化重构的信息素养。而解决问题、信息交流以及文化重构等实现有需要以技术实践为基础的。所以信息技术教学中,脱离技术实践会使信息技术课程变得空洞,离开了信息技术谈信息素养无疑是纸上谈兵。
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首先是一个教师,和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首先要多学习教育理念,特别是新课程。
有人说,高中是有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但小学还没有,怎么学?其实,不管是什么学科,有些教学的基本理念应该是相通的。据我个人的实践体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是值得我们一读的。因为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的熟悉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使命是什么,它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如何,小学科学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好多教学理念对信息技术教学时很有意义的,如探究教学法。在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一般只有一二个,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跨学科听课,在模仿中学习上课经验。新授的操作技能要让学生明确新技能具体的操作步骤,教师既要注重这节课需要完成那些只知识点,又设计出包含操作技能重复训练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行着操作技能的重复操作,从而让学生把基础的练扎实了。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现在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是相当普遍,作为信息技术很重要的一部分,哪有在信息技术课上不用之理,何况正可以让学生领略信息技术的无穷魅力。
由于多媒体特有的表现力、逼真、虚拟的学习情境和交互会话操作程序,以及在学习内容选择的方便性,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我们又如何来整合呢?一方面,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指导小组中安排一个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学生的信息技术顾问。当学生在开展活动中有技术需求是,可以进行信息技术的专题培训。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上设计了主题学习活动,让学生会应用技术来学习的方法与策略。主题可以来源于各学科的课程中与生活中。主题化教学时一种在学习资源环境下的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的主题活动中,缺少知识资源,教师较难达成因材施教的目标,很难促成学习的自主学习。为此,可以制作一些主题学习活动的网站,然信息技术性和文化性向结合,在信息技术课中构建一种学习时间的环境。例如,新开发的《开天辟地学电脑》,利用多媒体技术,并结合仿真虚拟技术,创设逼真的“现实世界”的效果,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探索学习,发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主人翁感。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光盘,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声有色”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网上有许多电脑方面的初级教程,好像一本电子书,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相应的链接,依托网络进行自主性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在高年级学生中是很值得倡导的。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初学者的乐园。教师也可以建立学习网站,比如,分为“导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讨论区”等几个模块,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透明化,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水平区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教材是学生用得最多的学习资源,但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通过建立学习网站,我们可以把许多优秀的资源整合在一块,如视频、动画、网上电子教程和大量的创作素材。这樣的设计是基于一个单元的或一个主题性地活动,而不是具体的课时,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有个整体的规划,要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活动。
三、从教材的使用者到教材的开发者
新课程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实施者。课程具有生成性,开放性,动态性、实践性等特点。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载体,教材的内容、价值取向等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过程的推进,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新的课程观的指引下,教师与学生有必要对现有的教材做有效处理,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向教材挑战,发挥教材的“特殊功能”。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把这门课程作为一门如同数学、语文等的学科看待,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受这些学科影响很大。从而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本来生动活泼的信息技术课,却因为“别动,先听我讲”而变得枯燥无味。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呢?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打破个模块之间的界限,但每个模块要有所侧重,只要学生能够乐意接受。例如我在“文字处理”,把上网的一些基本操作教给学生,从而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提供方便。目前,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我们如何在这样的新标准下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我认为,要强调信息技术的学习在于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救赎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学生生活实践的整合,特别是在综合实践中的应用。现象在整合成风的今天,信息技术掺杂了太多的元素在里面。
因此信息技术的“本”,到底是什么?“本”还应落在交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并能用这些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技术的知识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信息技术是让学生掌握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不能让历史知识喧宾夺主,淹没了信息技术课的本质特征。在课堂上要尽量去除太多的“旁系”元素,从信息层面减少掩饰,着重突出“超级链接”的核心价值。随着课改的推进,情境创设、主题活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模式和方法越来越多地被用到课堂中。这着实让我们的课堂热热闹闹地动了起来,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教学中情景要创造,活动需要搞,多媒体要运用,但这些都不是教学的本质,我们教学的本质是把握目标,讲清重点,突破难点,衔接知识的成长点。课堂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课堂教学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