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田乔平的玻璃艺术

2016-05-30 18:09陈冰冰
艺术科技 2016年2期

摘 要:玻璃是一种有着丰富内涵的艺术材质,它具有有趣且自相矛盾的特质:明亮却寒冷,坚硬却又脆弱;光可以穿透它,却又能映射其材质内在,但同时也可以像瓷器和漆器那样抑制这种映射。正是玻璃这种“与光嬉戏”的特点,彰显了世界奇妙的空间与神秘的色彩,所以玻璃这种材质被欧洲人称为“上帝送给人类至上的礼物”。虽然玻璃在久远的古代就被发现,但至今玻璃仍然是一种拥有无限可能性的新型艺术材质。

关键词:藤田乔平;玻璃艺术;原创力;创作生涯

提及现代玻璃艺术,就不可避免的提到日本现代玻璃工艺先驱、玻璃艺术家藤田乔平。藤田乔平1944年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工艺科雕金部,被誉为“独立工作室式玻璃制作”的前辈,从1947年至2004年他在玻璃艺术的道路上走过了漫漫的艺术之路,在这条道路上他别出机杼、另开生面,创造了绚烂的艺术面貌。根据其艺术语言和造型形态的变化,笔者将藤田乔平的艺术创作生涯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

1 为玻璃工艺公司工作阶段

二战结束后,26岁的藤田乔平决定做一个玻璃艺术家,他说:“我感觉到玻璃器物的形成过程非常适合我个人的天性”。在这个阶段,藤田乔平受到玻璃艺术家岩田藤七的影响,并进入岩田玻璃工艺公司工作。藤田乔平与岩田藤七一起研习玻璃工艺,设计制作餐具或烟灰缸这样的日常生活用品。但是仅仅,2年的时间,他就离开了岩田玻璃工艺公司,成立了自己的玻璃艺术工作室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这个阶段被后来的艺术评论家描述为:“赌博一般开启了事业”的阶段。这是因为即使有岩田藤七这样的“玻璃艺术家”的存在,但“玻璃艺术家”这个职业是在此之后许久才被世界广泛认可的,而仅仅在过去40年的时间里日本玻璃艺术才作为一种“类别”进入当代艺术领域,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与现在的繁荣境况相比,二战之后,全世界的生活必需品都非常的匮乏,更不用说是玻璃成为艺术材料了。藤田乔平离开岩田玻璃公司整整10年,他才可以做一些正式的艺术作品并在展览会上展示它们。此后,一场新的玻璃制作运动(工作室式玻璃制作运动)在美国开始了,在这场运动中玻璃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才确立成为一种艺术材料。

2 “流动”系列作品创作阶段

这批作品是以“流动”为标题的摆件和花瓶。但“流动的玻璃”对藤田乔平来说意味着独特的创作手法与艺术风格。藤田乔平说:“我觉得瞬间凝固是玻璃艺术创作的本质……我几乎不怎么按我最初的计划进行。玻璃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东西,关键在于当你在创作时,如何使自己的意愿进入玻璃的运动中。”

“流动”这个名字最早使用于1967年的一次个展。但是,早在藤田乔平1964年的个展上,《虹彩》《绿彩》和《融》这些作品已经显露了这种创作倾向,而这些作品至今仍被看做是藤田乔平的主要作品。从1967~1970年,藤田乔平制作的作品充分利用了这种“流动”的表达方式。在1979年,藤田乔平又一次采用相似的方式创作了《芳魂》,两年后,藤田乔平又在瑞典将“流动”的风格尝试在水晶材质上。“流动的玻璃”这种创作手法从1967年起不断地被使用,我们可以看出藤田乔平十分醉心于这种艺术风格。“流动”系列作品的创作必须使玻璃保持在它最柔软并最具生命力的状态下进行,但是,艺术家必须大胆地将这种“状态”转变成一种“艺术表达”。藤田乔平发现了液态玻璃因为流动所具有的吸引力,而这种艺术形式清晰地显示了玻璃艺术的活态感觉。

众所周知,玻璃的热加工是一个与时间战斗的工作,玻璃的形态和颜色都取决于艺术家的瞬间判断,进行判断的关键在于艺术家本身的敏感性,而非知识或技术。艺术敏感性和感受力对作品灵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一角度出发,“流动”系列作品可以被视为经典代表。就其形成过程而言,“流动的玻璃”与建模和雕刻相当不同,最大程度上揭示了玻璃的特性,在这种创作手法下,玻璃的审美特点——光的折射和反射,即它的透明度与光泽与之相比并不重要,对于藤田乔平这一阶段的创作,我们可以理解为:艺术家认为创作最重要的就是体现材料所具有的真实本质。从熔融玻璃中提炼某种形式感,给予这种从未有过的“形式感”一种生命力,这个过程可以被看做是对于玻璃作为一种艺术材料其本质进行发掘的本能行为。探寻隐藏于熔融玻璃中美的精神意蕴,可以被看做是创作的另外一种形式。也许这是一种情绪化的创作手法,但却有助于揭示玻璃这种艺术材质中神秘的吸引力。艺术家投身于玻璃艺术的直接行为,不仅仅是通过吹铁来吹制,还必须在靠近玻璃艺术的真实本质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敏感性,感受到偶然抓住这种本质的快乐。“流动”系列作品可以被看做是通过艺术家的敏感性和决心,从征服流淌的玻璃中获得一种满足感,是一个坚实的形式感的再塑造。形体源于充满节奏感的流动曲线的相交,而且从未有两条曲线雷同。在每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提示:所有这些流动的形式感已经被藤田乔平的意志而非玻璃自发的倾向决定了。因此,“流动”系列作品的创作并不是暗示被动的妥协,而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从而再现玻璃真实的本质。

在“流动”系列作品创作过程中,藤田乔平不使用任何固定的法则来提取形象。当他对液态的玻璃进行创作时,他的创作都不倾向于一个具体的形象。一旦创作开始,藤田乔平就以他的手和身体的自然移动来自由地驾驭他的艺术作品,而这种感性的创作方式在日本传统的绘画和书法艺术中同样存在,这样的创作方式需要艺术家彻底的专注以及全身心的投入。使用玻璃这种艺术材质进行创作,玻璃的颜色是瞬间产生的,并不能够事先核对。这也是为什么藤田乔平他的大部分作品并非围绕原初计划进行,结果使他的“流动”系列玻璃艺术作品就好像处于中间表达的状态,是具有瞬间活力的物体。一旦藤田乔平创造出了这些具有表现力的艺术作品,他作为一个玻璃艺术家的信心就更进一步了。在工艺美术史上,以玻璃艺术作品为例,使用如此单纯直接的手法来进行艺术创作是十分罕见的。

3 “宫盒”系列创作阶段

这系列作品是“可以和琳派媲美的装饰匣子”,“宫盒”系列作品的创作是对“尾形光琳色彩的铺展”,这个阶段的创作赋予了当代玻璃工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古典精神。藤田乔平说:“你使用玻璃这种材料来表达什么这是一个问题。我是一个东方的人,日本人,所以我想要表达一种东方的,日本的东西。”毫不夸张地说“宫盒”系列作品代表了一种真实的艺术品质,而并非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风格。自从1973年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得以展示,“宫盒”系列作品似乎已成为藤田乔平的代表作品。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的创作看成是对于“个人创作”的持续探索,通过日常普通形状的“盒子”进行传统的日本审美方式的表达,既自然又大膽时尚。

相对于“流动”系列作品,“宫盒”是极其静态的作品,但与此同时也是极尽装饰的作品。较之简单的形体变化,颜色和样式的变化却十分丰富。相对于在“流动”系列作品中所展示的那种对三维形式感的强烈兴趣,“宫盒”系列作品更多地强调表面文章。这当然并不意味着“宫盒系列”作品中三维的形体构造被忽视了,而是“宫盒”通过自身形体上的微小变化常常产生一些新的样式。换言之,藤田乔平通过“宫盒”这个媒介,试图展示的是一种现代的独创性的装饰艺术,这种艺术遵循了传统的日本审美精神,而“宫盒”的构造在强调创造性方面至关重要,它是不可替代的支撑元素。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藤田乔平的意识中,玻璃应该是第一位的,接下来是日本的审美传统,最后才是“盒子”本身。藤田乔平紧密地遵循着“琳派”的审美观念和表达模式,他带着“无论如何找到一些东西将日本的审美传统与自身、当下联系起来”的创作意识。从这时起,他的创作与自身文化传统就保持了一致。藤田乔平曾经表述:“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从学校中学习而来的,那就是‘日本艺术。”就这样他开始了一场和日本文化艺术传统有关的战斗——遵循,又将其进行变化,并且使之纳入一个极为重要的立足点,这不光是“宫盒”系列作品进行创作的立足点,也是日后创新发展的落脚点。这个落脚点采用了藤田乔平自身的种族背景的意识和自我觉醒的形式,再一次肯定这样一种事实:任何一个人,即使是艺术家,也不能否认自身的民族性。

当然,这种对于民族和血统的坚守并不是日本文化所独有的。但是,对藤田乔平而言却是特殊的,这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相对于欧洲传统文化,现代日本文化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第二个原因是历史的发展和日本玻璃艺术的现状。前者的根源在于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与其他文化密切的交流所造成的文化敏感性,不管是在艺术还是在工艺美术的领域中,许多成功的艺术家都在努力探寻已经丢失的“民族性”。现代社会,充斥着多元性的文化,对“民族性”的探讨作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在日本文化艺术领域备受重视。关于后者,明治时期日本的玻璃工艺确实承受了进步中断的重创。因此,从江户时期传承下来的玻璃艺术保持了传统的形式,但日本的现代玻璃艺术被技术和样式所局限,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藤田乔平在学习日本古典主义风格上显示了浓厚的兴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觉得自己需要在现代玻璃艺术中表现出强烈的日本传统。另一个原因则是相对于陶瓷艺术而言,玻璃作为一种艺术材质几乎没有种族或国际意义,玻璃艺术的创作其“表达”具有统一的评价,没有任何单一的、具体的条件适用于任何特定的国家、民族或个人。而在装饰方面,藤田乔平选择了向“琳派”学习,这是因为他非常了解日本艺术,他尤为喜欢“琳派”。笔者认为藤田乔平选择“琳派”作为他的出发点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喜爱,更是一种审慎而合理的策略。但是,无论传承或拒绝传统,藤田乔平的目标始终在于发展自己的原创能力。

“宫盒”系列作品的造型风格可以追溯到“平安时代”用金漆、贝壳装饰的盒子、砚台等。“宫盒”系列作品的装饰形式和形体构造是不可或缺的相互关系,正是由于其二维的平面装饰与三维立体造型的惊人结合,使它们受到了高度的评价。藤田乔平创作的“宫盒”具有与众不同之处,因为“宫盒”系列作品没有实体形式的构造,并且它们的装饰构成是连续的,它们是一种抽象的表达。藤田乔平采用“琳派”风格的装饰方法,同时创造出了有色玻璃和黄金或白金叶的结合。这项技术主要包括吹制成型、有色玻璃的融合。就技术而言,这绝不是复杂的或者独一无二的,但是它们的重要性在于装饰的审美表达上,这点关键在于艺术家的敏感性。藤田的“宫盒”无与伦比的美丽,无论从作品的色彩,还是从构造,都源于他自身敏锐和丰富的感受力。毫不夸张地说,藤田乔平的代表作——“宫盒”系列作品,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审美新世界。

4 穆拉诺岛时期

藤田乔平另外一个著名的时期是在威尼斯度过的。1977年11月他开始在穆拉诺岛进行创作。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风格:一种风格是用美人蕉设计而成的花瓶;另外一种则是一些大型创作。这两种风格都依靠了威尼斯独一无二的技术工艺,尤其是吹制工艺。这些作品所代表的风格和“流动”系列作品、“宫盒”系列作品完全不同。同样也不同于传统的威尼斯玻璃,这个时期的创作显示了强烈的个人化倾向。是什么让他决定前往威尼斯进行创作?藤田乔平这样描述了他的艺术目标:“一个原因是我想填补我自身已经失去的东西,我想创造一些日本本土无法做出的东西”,“我们这些人在我们工作中都有两个侧重点,那就是,我们过去的工作和未来的抱负……在那里工作,我的工作将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尽管他意识到不确定性和意外将会出现在他刚刚在威尼斯开展的工作中,但他相当明确地表明了他的工作方式:“开始的时候,我被历史与传统推得远远的,觉得这样一种强大的压力使我几乎不能动弹”,“我首先想做的是使自己沉浸于这些传统,你看,感受那块土地上的风,呼吸清新的空气,喝水,喝酒,吃食物。我来自日本,在那块土地上。然后,我将看到所有的颜色,这些颜色将会被我这样一个日本人在威尼斯看到。我打算重新制作它们”,“有一种情感来自于纯粹的文化,当这种情感参与到我内心的敏感,一些新的东西就产生了……创造性的事物是一个积累的微妙变化”。把这些话语联系在一起,藤田乔平试图在他的威尼斯系列作品中向新的创作阶段进阶。在他在威尼斯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为自由而生的新鲜色调和优雅形式,从他创作的作品越来越饱满的形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实验精神和冒险创作是多么的奢侈。这时,我们不必去重新审核这些作品是否有“藤田乔平的颜色”或“日式的形状”,毫无疑问,它们是被藤田乔平所创造的。藤田乔平关于他在威尼斯的创作曾经这样总结:“如果我们想得清楚,我们便可以说美丽的就是美丽的,不管它是日本或以其他方式……我感觉我继承了两个国家的辉煌。”

藤田乔平采用了玻璃这种常见而又现代的材质作为一种表达的媒介,玻璃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冷,与工业社会有着强烈的联系,这一点赋予了他的艺术作品一种当代的特质。但是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他并不仅仅凭借对玻璃这种材质自由的表达与当代艺术有关。难能可贵的是,他出众的艺术风格赢得了极高的国际赞誉,这种赞誉源于纯粹的“日本式的审美情趣”。在审美的领域中,“国际化”反而意味着赋予艺术的形与色一种个体表达的特质,这种特质源于艺术家对于各自民族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于审美传统的敏感。创造艺术的人们被限定于特定民族和特定时代的文化传统中,并且不管艺术家是有意识的接受或拒绝这些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都会呈现在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中。但是,继承传统决不意味着模仿传统。藤田乔平用当代的情感表达传统日本美学精神。由于他关注日本传统的审美内涵,思考它所形成的精神意蕴,这便意味着使用“永恒”的审美和当代的感受去重新探索和创造。在这个过程中,藤田乔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给世界玻璃艺术领域带来了新的面貌,并使玻璃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

“我打算继续前进,因为我认为我的作品才刚刚开始”。这是他在自己的“古稀纪念·藤田乔平的世界”个人展览上的表述。藤田乔平在今天被世界奉为艺术大师、日本的国宝。日本人以他拥有人类最美好的品质而骄傲:他崇高的职业道德标准,他工作的完整性;他的慷慨,愿意与他人分享他丰富的知识与经验;以及他的勤奋和创造力。

作者简介:陈冰冰(1986—),女,河南郑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藝美术,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