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蒙古袍制作工艺研究

2016-05-30 18:09苏燕茹
艺术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鄂尔多斯

苏燕茹

摘 要:当代鄂尔多斯文化,处于传统与现代相互依存、并行不悖的现状,鄂尔多斯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人文资源和精神财富;对传统的鄂尔多斯蒙古袍的研究有益于我们传承民族文化蒙古袍制作过程的学习,可以很好地了解蒙古族服装的工艺与结构,对保护民族传统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鄂尔多斯;文化背景;鄂尔多斯蒙古袍

1 鄂尔多斯文化背景

鄂尔多斯蒙古传统文化,是鄂尔多斯传统文化中最能体现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部分。系统深入地研究其历史渊源、基本形态、基本要素、基本特点以及新时代传承现状、创新路径、发展前景等,对全面认识鄂尔多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蒙古传统文化,具有草原文化基本特质,又因鄂尔多斯部肩负使命的特殊性、地理环境的天然封闭性、长期聚居群体的稳定性等影响,致使鄂尔多斯蒙古文化具有自然地域性、包容吸收性和自我传承性等鲜明的特点。

当代鄂尔多斯文化,处于传统与现代相互依存、并行不悖的现状,诚然也面临着既要尊重多样性又要恪守统一性,既要加速现代化又要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两难选择。用新时代的新视野,观察分析、研究认识鄂尔多斯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也就是保护传承和与时俱进地改造创新的过程。鄂尔多斯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人文资源和精神财富,是建设鄂尔多斯和谐文化的底蕴。

2 鄂尔多斯蒙古袍的制作过程

2.1 面料的选择

鄂尔多斯蒙古袍分为丝面、缎面、绸面和羊皮、貂皮、獭皮等类型的袍子,在过去丝质的由贵族妇女贴身穿着,至于其他面料便作为外袍的面料。不同材料做成的袍子不仅穿着舒适度不一样,也能够反映穿着者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蒙古袍子的颜色有红、绿、粉、白、蓝、青、紫等艳丽的色彩为主,每种色彩有不同的寓意,上面绣有不同的吉祥纹样,如云纹等。

2.2 裁剪

做蒙古袍的版师裁料经验丰富手法娴熟,版师用粉笔在面料上比画几下,就动剪刀剪裁了。这应该就是老手工艺人特有的用时间和经验积攒下的手艺,他说不外传,所以这里本人无法详细讲解,只是看上去觉得和我们汉族的量体裁衣是一个道理,我们专业的缝份:正常缝份为1厘米,如有剪口须按剪口大小缝份,也可根据体型变换余量,我们专业的线迹:正常为每3厘米明线10~11针,暗线每3厘米12~14针包缝9·0针,但熟练的制作者的眼睛就是我们的服装制作的计算公式,大约我们用专业的服装公式算出的尺寸和制作者比划出来的也不差多少,制作者裁了两片领料,两片前身,一片后身,四片下摆,两片袖料,两片肩料,从边角上裁出许多个3厘米宽,若干厘米长的镶边布条,这整个袍子的料就全部下完了。在整个裁料过程中版师一直强调对花纹的重要性,分割线缝合起来的花纹一定要处理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2.3 粘衬和面料缝合

蒙古袍粘衬的部位有领部,前襟宽5厘米处,裙身,这几个地方必须用厚点的衬。剩余的其他部分粘薄衬,当把所有的料都粘完衬之后就可以缝合了,缝合的过程和一般的服装缝合程序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前后片的肩部先缝合,当然肩缝要顺平、注意肩弧线的走向、不能有扭曲现象。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的蒙古袍子分为装袖式和连袖式两种。在制作装袖式袍子的时候,肩部和袖子是分开的。对于装袖式而言在上袖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避免车线扭曲,上袖方法和西装上袖类似,在袖隆弧线的上端注意吃势量适度,以保持袖型的美观。接着就对袖子整体处理,处理袖口的时候要平顺、不扭曲。然后是开袖叉,两只袖子的袖叉长度必须保持一致,然后缝上马蹄袖,上领子的时候切忌拉伸、缝份不能过大,领口必须圆顺,领里领面松度要适当,领子的接缝处缝份0.2厘米左右,将领片缝合到领围,线路要均匀不能有弯曲、断线、反线上下线不和等现象。最后用电熨斗熨平。这样上半身就完成了。

处理完上半部分,就该缝制袍子的下摆了,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的蒙古袍较长,所以下摆以盖住脚面为准,两侧开衩,大襟右边系扣。缝合上下部分的时候腰部上片和下摆要对称的捏一个省道,这样做出来的蒙古袍会比较紧身,可以显示出女子的苗条身材,下摆缝合不能有扭曲反线,由于下摆处在人活动时容易磨损,所以制作者在此处强调多走几道线。这样整件袍子的缝制工作便基本完成了。

2.4 镶边处理

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袍子的前襟处是整个袍子的一个焦点部位,要想让整件衣服出彩前襟处的工艺起着重要作用。制作者在前襟处用回纹、盘长纹、云纹等传统纹样的刺绣绣片来装饰。然后配上鄂尔多斯妇女独有的镶边技巧,镶边儿是蒙古袍子的最重要的修饰之一。镶边的蒙古语称为“德勒,各如勒胡”。含义是“亮化”或“光化”。镶边使用的材料是颜色鲜艳的丝绸,镶边的裁剪宽度一般是三厘米左右,一定要斜裁。鄂尔多斯蒙古族女性穿着的衣服,在袍子的领边儿、前襟袖口、下摆都要进行镶边处理,镶完边以后,整个袍子大致上就算完工了。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处理,比如缝制扣子等。

2.5 扣子缝制

袍子的基本造型完成后,这时就该缝纽扣了,过去人们用传统的手工盘扣,非常美观,但在多年实践发现,手工盘扣容易破损,且在情急之时不易解开,所以现代的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多用纽扣代替,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袍子的纽扣可分为三种,即金银铜扣,其大小比例按老中青,年龄来制作,也就是说,少年不允许订制大纽扣,大一些的金制纽扣刚开始的时候是贵族专用的,使用纽扣的数目和镶边是配套使用的,所以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的袍子上一般缀有圆形,椭圆形,如铃铛大小的银扣子以基数为准。

制作人喜欢用手针穿四股线,画好扣眼和缝口,右手戴顶针,缝好一粒扣子,开个和扣子同宽的扣眼,这个程序大约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了,在这制作人讲述了她们鄂尔多斯蒙古族的一个独特的习惯,那就是他们不会在衣服穿在身上的时候动针动线,不管是需要钉扣子还是需要缝补,都必须脱下来之后再做,因为在他们看来,针就好像刀剑,不能拿着直接在活人身上使用,假如衣服必须缝补或者是定扣子,那么被缝衣服的人嘴里必须要有一个小木棍,让小木棍承担动针会发生在人身上的一切,人就可以平安无事了,现在孩子们的衣服破了需要缝补时,老人们会给她们嘴里含一块糖,以代替从前的小木棍:此外,假如纽扣遗失了,蒙古人是不会去捡的,因为他们认为丢掉的纽扣意味著霉运。同时,他们也不会穿没有纽扣的衣服,或者是把这样的衣服送人,平时尤其是重要场合必须整齐系好扣子,只有受孝或参加丧葬期间才可以不系扣子或敞开前襟,订完扣子,检查是否有跳线的地方,剪去缝合线头,然后挑出之前绣好的刺绣绣片,在镶好边的五十毫米处用熨斗将刺绣好的绣片一一粘烫,两边要对称,粘完之后用缝纫机用转角的方式压边走线,这样一件漂亮的鄂尔多斯蒙古子妇女常穿的袍子就做成了。

总而言之,对于鄂尔多斯文化与蒙古袍制作过程的学习,可以很好地了解蒙古族服装的工艺与结构,对保护民族传统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鄂尔多斯
地理盲
桩基托换在鄂尔多斯大道桥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鄂尔多斯长8储层的影响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鄂尔多斯方言概况
徽州体育形成的文化背景及文化担当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锐意改革 打造健康鄂尔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