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内木雕花板期刊文献的分析,总结中国民间木雕花板在美学、文化、题材、工艺、流派、鑒藏、创新方面的研究状况,思考其当代境遇和发展瓶颈,分析文献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展望木雕花板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木雕花板;期刊文献;活化
木雕花板是中国传统建筑、家具、器物中嵌合的板式木雕装饰构件,包括门窗绦环板、裙板、家具嵌板、屏板等,其形式和内容承载了中国民间文化和木雕工艺的精华。
据百度学术资料显示,木雕花板的研究始于1916年,到2014年达到高峰,至今共发表258篇相关论文。内容新颖、时效性强、信息集中的期刊文献是反映当前研究状况的重要参考领域。21世纪以来,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木雕艺术的关注,相关研究日渐升温,从艺术、文化角度奠定了中国民间木雕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基础。其中,木雕花板的跨学科研究特征明显,涉及艺术学、语言学、教育学、地理学、哲学、建筑学等多个相互渗透的学科,并衍生出多个对应的研究主题。然而,国内针对木雕花板这一特定对象的研究仍很有限,国外同主题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截至2015年年底,在中国知网搜索主题中含有“木雕花板”或“绦环板”的文献,共检索到期刊文章29篇,百度学术33篇,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18篇。以上文章多数同时收录于不同学术资源平台上,内容一致。可见,以木雕花板为主题的期刊文献实际数量并不多,且内容趋同。这些文章展现了当代社会对民间木雕花板的关注情况、观点态度和研究成果,具有参考意义。当然,也有一些文章是关于木雕花板的新闻、漫谈、杂记,内容零碎主观,缺少学术含量,参考价值不高。
通过查阅总结,当前木雕花板的期刊文献内容集中在以下方面:
1 装饰美学
木雕花板是中国传统民间木雕的组成部分,其形态、手法、风格均与功用性紧密相连,在技艺和美学方面成就斐然,同时也是传递吉祥祝福和教化信息的视觉语言。因此,对木雕花板装饰美学的探讨不仅是感性的亮点,也是理性的高点。此类文章从装饰功能、工艺特色和视觉风格角度出发,梳理、解析、阐述花板特有的装饰美学,形成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观点。不足的是,文章中表面描述和概念套用过多,对民间木雕花板装饰美学的历史成因、人文内涵、地缘特色、发展趋势的研究有待深入。
2 传统文化
21世纪初始,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一直呈现稳健发展态势。毋庸置疑,木雕花板体现了中国以道为本、以儒为纲、以释为怀的多元合流民族哲学,反映了老百姓乐观积极的处世态度和审美情趣,折射出中华民族最质朴的生活愿景与传承不息的民俗气质。通过查阅,不少文章对木雕花板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但是,木雕花板应如何创造性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这是值得继续思考的问题。
3 题材寓意
木雕花板是镌刻民俗生活和社会价值观的画卷,题材广泛,寓意丰富。常见题材,如祥禽瑞兽、虫鱼瓜果、花卉草木、历史名人、民俗风情、神话传说、戏曲典故、博古杂宝、君子雅趣、自然景观、几何纹样、吉祥文字等,通过象征、表意、谐音、符号、文字的传播手法讲述故事,达到祈福攘凶、道德教化、装饰抒情的目的。时过境迁,当年家喻户晓的民间典故和祥瑞寓意日渐模糊,有些含义被淡忘和曲解。毫无疑问,还原木雕花板中所承载的文化本义,是理解、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工艺的前提。当前文献对花板题材的解读存在套用概念、主观臆测和断章取义的现象,与历史、地缘、民俗文脉脱节,造成解读的笼统甚至偏差。破译花板中尘封的视觉密码是必要而紧迫的工作,须在古今、地域、文化的语境中深入调研、辩证思考,诠释其历史含义与当代意义。
4 表现工艺
木雕工艺是体现功用和审美统一的传统民间手艺。浮雕、透雕、镂空雕、阴雕、嵌雕等传统技法在木雕花板中往往混合使用,并根据实用对象有所侧重,例如,隔扇窗因采光需要,隔心部位多采用透雕形式;隔扇门中间的绦环板接近人的视平线,常以精细的浮雕工艺表达主题;下方裙板因与人腿位置齐平,故采用不易损坏的浅浮雕或者干脆不加雕饰。家具和器具的工艺更为丰富,除雕刻外还有配套的髹漆、彩绘、泥金、铺砂、螺钿等技艺,不仅丰富装饰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木制品开裂、虫蛀等问题。工艺形式也是各地木雕花板的特色,如徽州花板精细质朴的深浮雕,东阳花板极具画面感的清水浅浮雕,宁波花板金碧辉煌的朱漆贴金浮雕,潮州花板玲珑剔透的金漆镂雕。由于木雕工艺偏于技术性,通常以章节、段落形式包含在木雕艺术的论著中,或出现在木雕技艺教材中,独立成篇的论文很少。然而,工艺对木雕花板的传承和创新至关重要,不仅需要工艺技术的学习和创新,而且需要工艺理论的探索和指引。
5 地域流派
中国木雕花板的分布极广,种类繁多,巧匠辈出,流派林立,代表性的有东阳白木雕、潮州金漆木雕、宁波朱金漆木雕、徽州木雕、剑川木雕、苏州红木雕、永春木雕、泉州彩木雕、湘楚木雕、山西木雕等。各种流派基于当地民俗、文化和资源,取材不一、技艺有别、各有千秋、精彩纷呈,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对当地花板的面貌产生直接影响。近年来,东阳、潮州、宁波、徽州、剑川、湘楚等地木雕的研究较为活跃。其中,三个方面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是对面临消亡危机的木雕花板流派的抢救性研究;二是对同一文化区域内的木雕花板不同流派的比较研究;三是不同地域木雕花板流派的相互影响与演变趋势。
6 收藏鉴赏
过去半个世纪,木雕花板曾经历“文革”的破坏及城镇建设的冲击,大量艺术价值极高的花板惨遭毁坏。21世纪以来,那些幸存的花板纷纷被主人从旧宅或老家具中拆卸下来,流向古玩市场。今天,作为一种记载着民俗文化和工艺精华的装饰构件,木雕花板的艺术和文化价值终于得到社会和大众的认可,价格逐年走高,成为时下炙手可热的收藏品。近年,木雕花板鉴藏类文章增多,但多为零散评论或新闻报道,信息可靠度较低,尚未形成规范系统的鉴藏理论体系。
7 创新应用
相较木雕花板鼎盛的明清时期,当代社会的生存格局和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建筑的拆迁和家具的更新使花板失去其依附的原始结构,而转变为寄托传统文化和古老乡愁的孤立标本。如何重新发掘木雕花板的价值,使之适用于当代生活功能和情感所需?纵观当下,木雕花板通常被当做装饰元素应用于室内装修中,以求装点复古情怀、提升文化品位。然而问题有三:一是板原物日益稀缺,且水准不一,难以保证装饰的量化与品质;二是零散的装饰和不伦不类的装裱,割裂了花板原有的形态结构、组织体系和完整语义,这种机械套用使花板真正的魅力被掩盖;三是为了装修需要,有人对花板进行裁切、刷漆、洗白等处理,造成对文物的直接破坏。因此,木雕花板的创新应用有待于科学的思考和探索,须本着尊重和保护工艺遗产的原则,深入研究花板的文化内涵,并结合创意思维、科技手段、商业渠道,使之具备适应时代需求的再生能力,找到传统与当代的价值交集。可以预见,木雕花板的形式和语义具备与当代生活对接的巨大潜力,其活化研究序幕正在拉开,创新前景不可限量。
参考文献:
[1] 徐艳国.木雕花板风俗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08(15):25-27.
[2] 杨芳.连城清代木雕花板调查[J] .福建文博,2010(02): 59-63.
[3] 孙静.木雕花板艺术中折射出的儒家“孝文化”思想[J] .福建文博,2010(04):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