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凤
摘 要:以社会流动下农村精神养老问题为焦点,通过深入进行个案研究,探讨老年人精神自养不足、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区精神养老意识缺乏、当地政府执政理念老套、过于重视物质养老、精神养老方面被忽略等问题,以期为中国其他地区的对比研究提供样本,以及能改善农村老年群体精神养老问题,推进政府精神养老体系更加完善。
关键词:农村老年群体;精神养老;社会流动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9-0036-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社会流动也加剧,农村地区也不例外。在社会流动背景下,大量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农村老年群体的精神养老问题便是其一。本研究拟以社会流动下农村精神养老问题为焦点,通过深入进行个案研究,为中国其他地区的对比研究提供样本。同时,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改善农村老年群体精神养老问题,推进政府精神养老体系更加完善。
一、概况与方法
(一)调查点概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青泥镇劳动力人口13 262人,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5%以上,65岁以上的1 351人,大量的老年人和儿童被留在老家,青壮年背井离家支撑着家里的生计。青泥是个农业大镇,但大量的农田都是家里50岁以上的长辈在操持。居民的生活条件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物质上都能实现基本的温饱。因此,选择劳动力大量流失严重的青泥镇为我们调查点。
(二)研究方法
在调查点上我们主要是运用了结构式访问法,由当地的村干部或者当地的志愿者向村名发放问卷,并且进行解释说明。问卷的回收率较高,老年群体的真实反馈度也是较高的。后期,我们运用SPSS软件,将有效问卷进行系统分析。
二、农村老年群体精神养老现状
分析数据结果,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
(一)老年人的精神自养不足
在调查点,研究者发现大量的老年人生活只局限于农田里的庄稼以及晚辈,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感受,更没有规划过自己晚年生活,缺乏独立的圈子。
(二)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
农村青壮年大量外流,老年人晚年孤独,难以享受天伦之乐。“重幼轻老”现象突出,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下降,缺乏关爱,心理落差大。
(三)老年人社区融入度不高
就社区养老方面,虽然晚上有广场舞之类的群体性活动,但是白天的社区活动较少,老年人都忙于家庭和农事,没有时间同邻里交流感情。经济快速发展,邻里之间的感情也冲淡了许多,不如以前那么亲密。农村社区“比富”现象严重,家庭经济条件差的老人无法融入到社区中,自卑感严重。
(四)老年人精神生活缺失
老年人虽然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金等养老政策,但这些都是在物质方面对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帮助,对精神养老没有意识。
三、问题及原因
(一)高社会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大量的老年人和儿童被留在老家。子女的外出,使得老年人无法与子女经常见面,得不到子女的关怀与慰藉。子女在外忙于工作,无法经常与父母沟通交流。并且,大多数的子女只注重物质上能够让父母无忧,但却忽略与父母的交流,使得老年人非常孤单。
(二)中国传统的“孝文化”的没落
中国的“孝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越来越被忽视,“重幼轻老”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古代的“父母在,不远行”思想,在现代已经被推翻。老年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在退化,家庭中的地位更是排在最后。子女的重点在于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没有考虑过老年父母的精神需求。
(三)老年人身心脆弱
从老年人的生理角度来看,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在退化,身体素质越来越差,需要药物和住院才能解决疾病问题,甚至需要子辈服侍。医疗费用使得老年人有亏欠感、内疚感,认为自己是家庭的负担,对自己的存在感到怀疑,不肯与人交流,将自己排斥在家庭之外。
(四)经济有一定发展,但是仍然不足
目前农村的经济相比于原先来说,确实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相比于城市来说,差距仍然还是很大。农村的经济水平依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所以,在养老方面,首先落实的就是经济上的养老,在物质还不能得到最大的满足时,很少有人会想到精神层面的补充。所以在农村老年群体的养老过程中,物质养老还没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导致精神养老被人们忽视。
四、对策及建议
(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留住农村劳动力
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优厚的工作待遇。相比于农业活动耗时耗力并且回报率过低,外出务工是个不错的选择。因此,如果乡镇能够留住劳动力,老年人在精神方面的养老也将会有一定的满足。
(二)鼓励老年群体精神自养
中国的父母将自己捆绑在儿女的身上,没有为自己的生活着想。老年人年纪又大,身体也越来越不如以前,可以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要将自己封闭在家庭中,封闭在子女中。走出家门,走入社区,走向社会。
(三)重新定义和宣传“孝文化”
传统的“孝文化”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重新定义“孝文化”。对父母的孝不是只表现在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能给父母带来精神慰藉,懂得孝敬父母,赡养父母,并且能够尊敬父母。老年人需要认可与尊重,老年人在家中如果能够感受到温暖以及被重视的感觉,这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四)加强社区融入
社区可以组织集体性的活动,比如可以针对地方特色组织地方戏曲赏析,以及可以开展广场舞等集体性较强的活动。能够让老年人积极参与其中,走出家门,融入到社区中。
(五)执政理念创新
政府相关的社会养老制度的缺失和不到位,没有与时俱进。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养老制度仍停留物质层面,忽视老年人精神上的赡养。农村老年群体精神养老更是很少顾及到。建议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老年群体的关怀力度,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结语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关注农村养老问题。农村精神养老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正确处理好农村精神养老问题,对整个社会有着重大意义。农村老年群体精神养老不仅仅牵涉农村老年群体,还与城镇化建设、社会养老体系改革等有关。处理好农村老年群体精神养老问题有助于减少社会摩擦,促进农村社区发展,完善社会养老体系,增强公民的幸福感,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周湘莲,周勇.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2] 任高丽,万春灵.应当高度重视精神养老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
[3] 安俊美,邱成岭,张大勇.社会转型期农村老年人精神养老问题的政策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责任编辑 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