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灏
最近的一项人事变动,引起众人关注,李书磊任北京市纪委书记,接棒叶青纯。
1964年出生的李书磊上一次离开北京前的职位是中央党校副校长。他曾在这个副部级的职位上待了6年。在这6年里,李书磊几乎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他的低调,是任何场合的低调,绝非刻意掩饰”。
他的部下给出了6个字评价:严谨、低调、务实。
14岁考取北大的“神童”
1978年,14岁的李书磊参加完高考后并不作多想,乖乖回家干活。一天,他正在黄河滩上放羊,他姐姐拿着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去找他,他在看到通知书的那一刹那,把羊鞭狂甩进黄河,“当时就想,这下子终于不用放羊了。”
相比大多数同龄人,他要早4年进大学,“神童”之名由此而来。
李书磊有一次对“神童”之名进行了解密:“我小学时连跳两级,跳级是因为在班里学的东西我大哥在家里都教过我了,听课没意思, 就逃学。逃学被老师逮着,我就装病,装肚子疼,肚子疼不好查。老师告状到我家,我爸就和我哥商量,让我跳级,跳了级,课都是新的,都不会了,就不敢逃学了。”
为什么选择北大?李书磊这样解释。
“在考大学之前,我在人民日报上看见一幅照片,是北大中文系工农兵学员高红十和她的同学在讨论长诗《理想之歌》的写作。高红十与《理想之歌》,我当然仰慕得很,但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诗,也不是诗人,而是他们围着的那张桌子:桌子有光可鉴人的桌面,他们的影子映在上面,在我眼中,那太漂亮了,太高级了。这桌子极大地打动了我,使我对北京大学产生了强烈的向往之心。”
44岁出任中央党校副校长
北大十年,同学们也教会了李书磊很多东西。
他们大都是高中毕业后闯荡过一阵子的人,工农商学兵五行八作的人都有,他们带给李书磊的简直是一部中国社会史。
李书磊后来谈起这段岁月,“同学们的经历与见识使我很快摆脱了中学时代通过报纸、课本认识世界的偏狭,加上当时正如火如荼的思想解放运动,我的思想与心智在不断的惊愕中进步。”
毕业后的李书磊走了一条坚定的学而优则仕的道路。
自1989年12月起,他先后担任中央党校语文教研室主任、文化学教研室主任、文史教研部副主任、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培训部主任,中共中央党校校务委员、培训部主任,校务委员、教务部主任。
其间,他还曾先后赴河北青龙挂职县委副书记,赴陕西西安挂职市委副书记。
2008年12月,年仅44岁的李书磊出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官至副部级。其时,中央党校校长是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
敬佩白居易的悲天悯人
尽管身居高位,在中央党校同事心目中,李书磊还是习惯于用学者的语言与周围人討论问题,而非官员的语言。他通常的讲话,只对一个问题进行学理分析,同时又能与党的重大理论联系起来。
一方面,李书磊的学问在学界一直颇受好评。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李书磊闭户读书,写出了一系列重读经典的好文章。
那个时候,“李书磊”三个字堪称如雷贯耳,他的《为什么远行》《杂览主义》《重读古典》《文学的文化含义》《我观世音》等一系列书籍,不仅引起学界的注意,更在全国拥有相当可观的粉丝读者。
另一方面,李书磊海纳百川,由文到政,颇有见地。
“虽然是文学专业出身,但他对政治学领域也有自己的学理思考。他往往从政治哲学的高度,能够把我们的观点包容进去。”一位党校教师说,“他的见地就是能把年轻教师吸引住。虽然早就知道他有‘北大神童称号,但仍然会被他的超然禀赋折服。”
曾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提出中央党校要成为一流学府。李书磊对此有自己的思考。他经常对教师们说:“外界评价中央党校的老师讲话敢讲,我更希望外界说我们的老师很有学问。”
李书磊曾自称最敬佩白居易。 在他看来,白居易“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用佛家的无差别心洞见人生,他避免了人们常用的那种等级偏见。”
从《琵琶行》到《长恨歌》,白居易不仅体察了下层的苦难,为歌妓的遭遇而湿了青衫,也还给了帝王“人”的角色,同情作为一个帝王内心的痛苦与无助。
李书磊说:“这入骨三分的倾诉使我们对无限的人生肃然起敬,我们从这里读出了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深深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