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后现代思考

2016-05-30 05:51孙娟
艺术评鉴 2016年2期
关键词:后现代普通高校以人为本

摘要:新世纪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后工业社会已然与现代主义时期音乐教育管理的文化基础有所不同,笔者试图通过对中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管理的简单回顾,及其与当下世界其他国家此方面的对比,得出新世纪中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即通过“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人本关怀管理氛围,各级行政部门职责权行政管理的整体观和后现代多元化音乐教育理论指导下的音乐课程设置等综合管理理念来建构新世纪中国的音乐教育管理。这不仅有助于完善音乐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同时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普通高校  音乐教育管理  全球化  后现代  多元化  以人为本

全球化理念日益渐深的后现代社会,给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如何培养各级各类全方位的音乐人才提出了挑战。本文运用音乐学和比较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当下中外普通高校管理体制进行了较详实的调查与比较分析,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也进行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与总结,指出目前中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组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督导组织的必要性。同时,依照新世纪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出笔者对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构想。论文将对进一步完善、健全、优化以及提高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管理层次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曾有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的确,科学揭示自然界的奥秘,音乐则揭示人类精神的未知,科学用逻辑语言论证而音乐用形象手段展示客观真理。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提高青少年的音乐审美和修养,同时可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和创新意识,是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艺术教育管理是一种基于艺术教育工作之上的客观实践活动,它是高等教育文化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能就是组织、协调各种教育资源,实现艺术教育机构科学、持续、高效地运转。音乐教育管理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正因为音乐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校音乐教育管理也就成为相关研究人员的一项重要课题。当世界进入全球化概念进一步深入的后工业时期,产生了文化思潮上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概念后,这一理念在哲学、文化学、社会学、政治学、艺术、美学及教育学领域扩展并逐步渗透到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领域,且在世界范围内传播,音乐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后工业社会已然与现代主义时期音乐教育学发展的文化基础有所不同,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发了笔者开始运用后现代主义的某些思路来思考新世纪中国高校普通音乐教育的管理。

后工业社会中后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自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以来,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和广泛被运用的概念,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对社会的广泛影响,引起了各国人文社科领域的高度重视。无论全球化是好是坏,不可否认的是在以美国为首包括欧洲、亚洲的多国资本主义或跨国资本主义的后工业社会时代已掀起了经济、文化的全球化浪潮。这也是整个世界发展的一个总体特征。随后工业社会出现而产生的文化思潮上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种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概念。它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规范其主义。它的复杂性可用设定相对主义来理解。它主要是对现代主义的回应,主张用多元化、多视角的理念去认识观察世界。因此,他反对现代主义的一体化世界观。以上有关后现代的主要理论,较广泛地被运用在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例如:美国、英国、德国等。

从文化角度来看,工业社会由于源于欧洲的认识论哲学在理念上体现出普遍性、单一性、权威性及二元论,而后工业社会则体现出特殊性、差异性、平等性及多元论理念,也就是后现代哲学所体现出的多元论特征,这一点在音乐文化所展现的全球化平台上越来越凸显出世界音乐的多元化特征。对后现代时期的音乐教育美国采取了多元化的策略。美国历来对艺术教育非常重视,就拿最负盛名的麻省理工学院来说,这个著名的理工类教学研究型大学,不但本专业学科发展在世界上堪称第一,其人文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深入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对于一直就有着重视音乐教育传统且最早进入后工业时期的美国,早在1967年7月23日的唐哥伍德会议上就讨论了其后工业时期的音乐教育问题。会议针对美国迅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时期音乐教育对美国发展的作用及音乐教育的发展问题展开了议論。产生了对多元化音乐教育有着重要里程碑作用的唐哥伍德宣言。在实施此宣言的过程中美国音乐教育者会起到了主要作用。此外,许多组织机构都为实现多元化音乐教学目标做出了努力,如美国音乐教育者学会少数民族关系委员会就于1984年和1990年分别召开了“音乐教与学的社会人类学视野”专题讨论会和“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方法”讨论会,并出版媒体、教材等等。美国这一西方社会中最重视音乐教育且以地方分权制为主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国家,非常注重发挥地方各教育机构的自主性,全美各相关部门全心投入到音乐教育多元化改革的工作中,取得了好的效果。他们把后现代多元化的概念引入到音乐教育的教学中是其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在高等教育方面有着注重人文精神传统的德国给予多元化很深的回响。2002年9月德国第39届音乐教育学联盟召开的由柏林艺术大学承办的以“音乐文化——陌生的和熟悉的”为主体的音乐教育研讨会针对全球化的政治与文化及多元文化音乐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看来德国也把音乐教育的多元化作为后现代音乐教育的主要策略之一。

多元化理念在这些国家音乐教育中的引入是后现代思想在音乐教育中的反映,引起了音乐教育计划和教学课程方面的巨大改革,例如,唐哥伍德会议其中一决议指出:“美国音乐教育者学会将鼓励国家和地区教育的评价机构,对所有教育计划,特别是音乐教育计划,用广阔的多元文化视野进行审视。”而教育教学计划也是音乐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些国家运用后现代思想重新审视了音乐教育的人文价值和其独特性,他们通过政策法规制定了音乐教育的国家性质的统一课标,并坚持音乐教育管理的“以人为本”和“以科学和人文同体互补”的理念。

中国高校音乐教育管理发展进程及现状

肇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思潮影响下以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为标志的学校音乐教育,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曲折发展历程后,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方在20世纪50年代基本成型并发展起来,由于文化大革命被迫中断了发展的步伐,之后又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20世纪70年代末复苏并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先后成立了音乐教研室,开设了音乐选修课。公共艺术(音乐)教育体系已建立并在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了对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部(原国家教委)也设立音乐教育委员会,全国许多高等院校对音乐教育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并成立了相应的音乐教育管理机构,在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发展进程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政府对高校音乐教育在政策上给予诸多支持的几件大事(1988、1996、1999、2006)中可见一斑。其中,1988年4月,国家教委下发的“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音乐教育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以“普及”为要求,着重端正和提高对音乐教育性质、功能的认识和把音乐选修课逐步纳入教学计划两个重点。1996年,又一次从国家层面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它较全面的对艺术教育的内容,管理体制的相关要求、选修课程等做了相关论述。文件明确指出:“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为此,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有关精神,更进一步提出了对高校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加强对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领导,不断完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的相关要求:将其作为学校年度发展规划的一项内容,统筹安排。此外,各校要确定艺术教育的归口管理部门、重视艺术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及科研。此外,1999年6月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江泽民和李岚清在此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多次强调了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2010年7月14日,时隔11年后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主席在会议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着眼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就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涉及教育各个阶段和领域,更涉及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用人制度等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切实把实施素质教育这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同时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温家宝总理也对以上有关教育的重要观点发表了讲话。第四次教育会议与之前相比,有很多新意。首先体现在教育管理思想上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等方面。它已给高等音乐教育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那就是音乐教育的人本关怀管理氛围。因此,中国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一开始就以普及音乐知识为目的,以“美育”为指导方针,这种观点对中国高校艺术教育有着很深的影响。且从一开始就建立起以国家统筹管理,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管执行的管理模式。大部分高校都是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来进行其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工作,这种方式一直延续至今。

当今中国的音乐教育多元化理念不断反映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小学基本理念第九条:理解多元文化。指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高中音乐课程基本理念也有关于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理念。如:第四条就是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指出:“普通高中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列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综上所述,中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与中国高校音乐教育相比更加的视野开放,它运用了多元化的视角。这不仅反映出中小学音乐教育与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着某些脱节现象,也突出体现出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改革进程远远滞后于中国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里,“三个面向”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这其中也蕴含着教育要应对全球化。而多元化、全球化的理念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却没能突出的反映出来,诚实地讲,这的确应引起高校音乐教育各有关方面的重视。

此外,虽然在我国政府的重视下,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从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实践来看,音乐教育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我国是由国家统筹管理,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管执行的管理模式,各高校政策的不同呈现出音乐教育的随意和不确定。教育部2006年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也由于管理的不规范拉开了现实和文件规定的差距。使中国高校音乐教育呈现出以下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1、音乐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从普通高校教育机构和管理体制上看,大多数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中心隶属文学院、艺术类学院或挂靠宣传部、团委等,自主发展空间小,管理不清晰,这就直接導致音乐教师及其职业发展道路以及科研、规划学科发展等方面受限及出现从事专职公共艺术教师学历层次偏低,且人数远远低于教育部规定的编制要求等问题。2、学校管理层面对音乐教育职责划分的不明确和教学资源及教师层次硬软两方面的缺乏。公共艺术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有一些成为附和国家政策和应付检查而设的临时机构。3、音乐课程设计杂乱无章且质量不高。公共艺术教育课程(音乐教育)数量参差不齐,内容杂乱,被排除在必修课之外的其他选课形式。4、公共艺术教育机构申办音乐专业后原有的音乐教师转为专业教师,公共艺术教育机构形同虚设。

后现代中国音乐教育管理构想

综上所述,教育部的各项规定只有高校音乐管理部门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把政策性、总体性和学科综合性的原则相结合才能真正地把音乐教育落到实处,才能让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祈祷主导性的作用。笔者围绕这三点结合我国目前高等音乐教育管理中所出现的弊端,根据后现代主义概念中的某些观点对新世纪音乐教育管理有以下几点构想:首先,“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人本关怀管理氛围建构。2010年的第四次教育会议首先提出在教育管理思想上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以人为本”在音乐教育上的体现,最通俗的就是把学生作为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对“教师”来说,则是其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自我体验、自我实现和超越;其次,理顺各级行政部门的职责权,建构行政管理的整体观及合理的管理评价制度。目前,我国教育管理的责权混乱不清、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是其主要的缺陷。而在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评价机构中设立专门的公共音乐教育评价部门(其中也包括对音乐师资队伍的管理)也是必要的;再次,引入后现代多元化音乐教育理念设置有利于全面素质发展的音乐课程。当今正是科学与人类的IQ、EQ以及后天审美等素质全面开发的阶段,这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崭新的课题与要求,如何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全面的、综合能力的人?全面素质的提高需要有培养全面素质的有效课程设置,后现代多元化理念的引入无疑对此有着重要作用。

当然,以上三点是笔者对新世纪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思考。此外,统一规划指导下的普通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国家统一音乐教育课程标准的多元化思路,艺术设施和师资条件的优化,人文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渐融发展,为艺术教育的新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如何运筹帷幄政府、学校以及学校本身管理责权,是音乐教育管理的核心,有待专家学者们的更深入研究与探讨。

我国高等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它是需要多维去考虑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目前它在中国发展的落后水平。普及大众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提升整个国民的音乐水平需一个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已进入新世纪所谓的后工业社会时期,转变旧的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做到与时俱进,跟上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步伐更应是我们应意识到并付诸实践的。2004年10月16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由南京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江苏省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是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的一次了解和对话,也是中国音乐教育首次对世界后现代音乐教育学的一次回应,当然本次会议大部分议题还是针对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而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发展步伐不应滞后于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脚步而应与其位于同等重要的发展地位。

全球化经济高速发展且激烈竞争的时代给予艺术教育更高的发展要求和挑战。具有特殊意义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各个方面起到了协调与均衡发展的作用。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抑制了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迫切需要体制改革。为满足社会对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音乐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然引起了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关注。音乐教育立法是首要的,在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各级高校音乐教育相关人员要以第四次全国教育会议中对高等教育的方针要求为指导,揣摩音乐教育管理的新世纪发展模式。同时,从各普通高校的实际出发决定对音乐教育的相关投入。笔者上文所述的人本关怀管理氛围建构,建立合理的管理层次、建构行政管理的整体观以及以文化发展模式为主而引入的后现代多元化音乐教育文化理论相结合的综合管理理念愿能为新世纪音乐教育管理的发展构想提供抛砖引玉之计。

参考文献:

[1]Terese M Volk. Music, Education and Multiculturalism[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中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人民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OL].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gwyfg/1996/206004199619.html

[5]人民網.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2673891.html

[6]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孙娟,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后现代普通高校以人为本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90后现代病症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