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捐赠我都会想起以前的一名学生。哲很懂事,管理班级事物很认真细心。他的家境很不好,虽然也是90后,但是他根本没有同龄人的优越条件。他父亲身体不好,不能工作,全凭母亲一人操劳,全家三口租住在一个几乎破旧的平房里。在如今暖气取暖的年代,他每天回家要帮助母亲生炉子做饭。父亲因为长年有病,脾气暴躁,经常打骂他和母亲。但他从来没有表现出抑郁或不开心的样子。若不是开家长会,听他母亲叙述,我真的以为他与其他学生家境是一样的。
那次学校号召学生给灾区捐物。班级同学带来很多衣物。在整理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两件新衣服,衣服的包装袋完好无损,而且还挂在衣服挂上。我当即就问,这是谁拿来的。我本以为是哪个家境很好、母亲讲究穿戴的学生带来。万万没有想到居然是哲。我把哲叫到教室外,悄悄地告诉他,“这衣服留给你母亲穿,捐的衣服是家里不要的,就是旧一些也没有关系的。”哲笑着摇摇头,说:“我妈妈有衣服穿,捐的是我妈妈特意买的。我妈妈说了,送给别人尤其是需要帮助的人衣服,不能是旧的或穿剩下的,那样对人家不尊重。”我当时就愕然,转而就汗颜,也从此明白了如此家境的他为什么生活很乐观。(见长江网,文/杨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