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颖
摘 要:本文就校本课程开发与图书馆资源利用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引入图书馆资料资源,抛弃旧观念所认为的图书馆只是供阅读者借阅的场所,图书馆可以办在校园的随意一处,让师生随时可以借到自己需要的书籍,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校本课程开发做好坚实基础。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 图书馆 资源利用
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内容离不开条件性资源和素材性资源。条件性资源首先被列入开发利用范畴,如注重设备的添加配置、硬件的建设。学校图书馆的资源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更新,给教师利用素材性资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学校要重视图书馆的建设,更要重视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以及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的提高。
一、图书资源的选取
《中小学图书馆宣言》中曾提出“中小学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卓越成效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事业”。图书馆的利用与开发尤其重要,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图书的选择问题。那么,职高中职院校图书馆应该选择那些图书呢?
国家教委颁布的 《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规定,中学一级图书馆的人均藏书量应达25万册,二级图书馆应达20万册,三级图书馆应达15万册。许多学校因为经费不足,数量没有达到以上标准,靠师生捐书构建,甚至有购买盗版书的情况,良莠不齐。 再者许多图书馆用复习资料、习题集等应试材料扩大图书量,这样的图书馆便失去了它为广大师生提供素材资源的真正意义。因此,图书馆的馆藏图书的内容和水平对于信息资源的补充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要通过质的转变、量的提高来改善图书馆素材信息资源短缺的现状。笔者学校的图书资源大多为教辅类丛书,而且较多已陈旧过时。可能许多职高中职院校也有同样的情况存在。图书的图书购置要建立在学生和教师的需求的基础之上。学校在选购图书类别时,一方面,要满足教师课程教学的需求与学生对知识渴求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
有一项有关中学生读物选择倾向的调查,是以素材资源中的人文作品为例进行的相关的调查资料,可供参考。
问题:如果请你开《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你将首先选择哪些类型的书刊。
结果:被选率较高的书刊名称如下(排名不分先后顺序):
《读者》文化期刊;
《花季雨季》小说;
《金庸小说》小说;
《苏菲的世界》小说体通俗哲学;
《萌芽》文学期刊;
《三重门》小说;
《相约星期三》自传体纪实小说。
根据以上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确定该为学生购置哪些人文作品的图书。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作为中心,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专业特点来开发恰当的校本课程,能够使学校的素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由此也可以扩宽学生的知识来源。
除去参考别人的调查资料以外,更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调查,根据广大师生的意向来加强图书资源的购置建设。
二、图书馆功能开发
图书的选择与购置只是图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第一步,应通过充分开发图书馆的功能,以保证这些图书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过去,学校图书馆一直被认为只具有搜集、收藏图书,供师生阅读的功能。其实,学校图书馆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素材性资源,而不仅仅只是藏书的书库。图书馆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其一图书馆要秉承发挥指导教师学生阅读的基本功能,其二又不能“坐以待借”,必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去。例如,运作方式上可由封闭式的静态图书馆转变为与时俱进型的动态式的图书馆。
学生走进学校图书馆是一贯的形式,我们能否对此进行创新?让图书馆办在教室、校园一角、学生住宿区,真正做到走进个人、走进教室、走进生活。图书馆不应该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式的,让校园图书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娱乐资源、提升自身素质的资源,做到主动为教育服务。这样,图书馆的素材性资源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
此外,图书馆不仅仅是图书的管理者,同样也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据调查,在图书馆事业极为发达的美国,在图书馆服务的范畴所发生的影响力,图书馆的建筑物占5%,信息资源资料占20%,而图书管理馆员占75%。比如,图书馆员可以参与开发有关图书咨询、录入、编目、管理以及检索方面的校本课程,既能促使图书馆素材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利用,又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更为便捷的素材资源。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对校内的各种文本、音像、影视材料以及多媒体资源等进行选择、组合、删改、转化,使之进入校本课程。图书馆在此过程中也完成了由静态式图书馆过渡到动态图书馆的成功转变。
因此,图书馆的改革工作不仅仅局限在图书馆的信息化水平方面,更要加强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业务水平的培养,使其能在校本课程建设开发上发挥图书馆借阅、咨询、引领、导读、教育、研究、交流等方面的综合作用。
(作者单位: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