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群燕
一、导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二、自身也是课程资源
在教學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自身”也是一门课程资源。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文中指到“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在传统的课程观念中,教师往往是传授书本和他人的知识,而忽视了自身作为一部“生命的经典著作”的课程价值。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照亮学生心灵的阳光。”所以我们认为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是珍贵的隐性课程资源,是最具生命性和创造性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应当进一步开掘,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系列课程。
三、自身资源的构成
根据相关的研究,教师自身资源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1、情感资源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中有许多是文学作品,它们包孕着丰富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领略文学作品中情感,首先自己能体验文章中的情感。教师情感丰富,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语言的情感魅力。情感资源还包括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 爱心。
2、素养资源
语文教师深厚的文化素养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板书应该工整或者漂亮;教学语言简洁,诗意,有情感,有渗透力;广泛的阅读,大量的背诵;文字运用上,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常写“下水作”,为学生提供写作范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个学识广博、善于旁征博引的老师,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智慧。
3、理念资源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对话,尤其体现在学生与教师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三个层面上。学生与教师对话,应以民主、和谐、相悦、相容的氛围为构建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应有平等意识、宽容意识,切忌高高在上,唯我独尊。
4、模范资源
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如果教师课堂上振臂高呼,课余散漫懒惰等,学生觉得反差很大,相应的对教师产生厌恶,恨乌及屋,累及相应的学科。语文的学科特点,有很多的人生哲理蕴涵在文章中,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说一套,做又是另一套,言行不一致,这无形中对我们的教学起了反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我们的言行举止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四、自身资源的开掘途径
对于教师自身的课程资源的开掘我们相应的从自身的情感资源、素养资源、理念资源、模范资源四个方面着手:
1、努力挖掘自身情感资源
教师是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想引导学生体验文章中的情感,那么教师本身必须要具有丰富的情感,比如教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一文时,我酝酿自己的情感,理解体会司马迁的丧魂落魄,感受无所依靠和寄托的忧愁,认同“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痛苦,向学生表述自己对司马迁不幸遭遇的情感认同。学生会喜悦着你的喜悦,忧伤着你的忧伤,与你一起进入文章中的情境。如果,你是情感上冷漠的,照本宣科的,哪怕课堂的思路或导入如何精巧,也无法引发学生的共鸣。开掘的方法是充分调动自身的情感,体会文章的内涵,并且在备课过程中实际体现出明确的情感方式。
除此之外,我还与学生一起读报看微信,谈时事论焦点,将这些新鲜的内容引进到课堂中,既体现了自己对社会的关注,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表述自己的爱恨,也让课堂充满了生动的内容,与学生一起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2、努力提高素养资源
文化素养是许多教师容易忽视的。很多人在取得教师资格或者师范毕业以后,就不再注重自身的文化素养。缺乏文化素养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会让语文课变成政治课或者历史课等等,文学味不浓,缺少听说读写这些教学环节,不像语言教学。
语文教师的书法既是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也是自身的一种素养。我自己坚持练书法,并且指导学生练字,让他们能够书写工整,书写工整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好习惯,并且试卷上工整的卷面容易赢得评卷老师的好感。平时还需要多看一些文学类名著,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应该看哪些名著,可以指导,可以和他们探讨,并且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进一步评论,充分的解读。我让学生品读唐诗,比如《春晓》、《赠汪伦》、《江畔独步寻花》等,我用诗意的语言描述诗歌中所表述的意境,然后让学生也用诗歌的语言表述,让他们的学习生活也充满了诗意。在作文教学上,教师本身应该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常写“下水作文”,为学生提供写作范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自己偶尔能在报刊杂志上发表。通过自身的文化素养来感染激发学生,使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情有独钟,唤醒他们对文化素养的追求,使他们自己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修养。
3、努力树立平等宽容的理念
语文教师的平等意识、宽容意识是教学必备的理念,这些新理念必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展示出来。尊重学生,把学生放在一个鲜明的个体,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位置上。我们给学生一个平等的教学过程,那么学生更会尊重我們的平等,同时他们也会平等的对待其他的人,这样,让整个学校以及社会处在平等的氛围之中。我尊重学生的隐私,注意学生的学习感受,并且尽量轻松的引导学生说出学习的感受。对于学生的感受,我尽量换位思考,理解学生学习的难与易,尽量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实在。每次课堂教学后,我都审视自身的教学过程,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及时的反思,写出自身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4、积极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
在教学课程中,我规定学生规范答题,及时改正错题;养成速读速记的习惯;教育学生学会自我反思等等。将自己的严谨,规范,诚实等特点展现出来,比如批改作业及时,详细,并且确定“言必信,行必果”、“诚信”做人原则等,及时修正自身的小缺陷,让学生明白我们并不十全十美,但是有缺点就应该及时改过。平时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举课文的例子详细准确,备课时考虑周全,详尽,尽可能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方方面面。比如,早读课时与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这样学生朗读课文的声音就更响了;要求背诵的文章,与学生一起背诵,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激励了学生。再比如,一碰到自己的难以把握的生字,词语等,就查字典,不武断,不望文生义。如果自己写了下水作文,就和学生一起品读,研讨,找出文章的得与失。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怎样的人,那么我们自身就要怎样去做。
五、意义
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我们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研究开发自身的课程资源,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教育者,如何把自身的各种学识,能力发挥到极致,如何直接在我们自身,我们和学生之间找到一条教育的沟通之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视角审视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作者:吴伟星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引论》作者:黄伟,
《给教师的建议 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作者: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