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中关于“水”的变化

2016-05-30 17:25丁可
教育界·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

丁可

【摘 要】《七颗钻石》是一篇典型的充满象征色彩的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它的主题围绕传统童话对“善”的赞美,语言简洁,情节曲折离奇,有着很深的道德内涵,寄托着作者所追求的完美道德理想。本文由对“水”的思考,来简析《七颗钻石》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七颗钻石》  水    教育     道德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推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语文教师对课文的解读应该呈现多样性、多角度、多维化。本文以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为例,针对文中“水”的变化,来简析《七颗钻石》的思想内涵。本文最大的象征物,也是贯穿全文的重要载体,就是“水”。

故事主要写的是在大干旱的时候,一位小姑娘为生病的妈妈找水喝而遇到的一系列情况,其中她的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最后变成了七颗星星。水罐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众多读者,当然也包括我,可是在神奇水罐的万丈光芒下,我却瞥到了水的一丝独特。文中的水发生了三次变化,即“稀少→一罐子里装满清亮新鲜的水→水罐落地,但水还是满满的→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这里水的变化对整个文章内容和情节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水的珍贵,铺垫情节

故事开头交代发生的背景——大旱灾,那么旱灾严重到何种程度呢?河流、水井干涸,草木丛林干枯,人及动物焦渴而死; 另外从“所有的”以及“许多……都”这些限制词语更可以看出旱灾波及范围的广泛,一切生物都处在灭绝的境地,由此从侧面凸显了水的宝贵,水就是生命。除此以外,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突出了水的宝贵,如“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喝还不够呢”,“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这些都写出了水的少,进而突出水的珍贵;而“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这一情节写小姑娘撞到小狗时她的第一反应不是脚下的小狗而是掉在地上的水罐及罐中的水,由此可见小姑娘对水的重视,同时也凸显了水的珍贵。正因为水如此珍贵,所以才有小姑娘夜里出去找水、不舍得喝水留给妈妈等情节,可以说水的珍贵为下文一系列情节做了铺垫。

二、水的抉择,彰显主题

在水源如此缺少、如此重要的情况下,面对突然从天而降的水,那么该如何抉择、如何面对呢?下面我们看看小姑娘和母亲对水的处理以及由此带来的神奇变化,并且试着去探究变化背后的原因。

(一)水的抉择,神奇变化

文中对于水的抉择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小姑娘把水给了一点给小狗——“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水罐从木的变成银的。第二次是母亲让水给小姑娘——“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水罐从银的变成金的。第三次是小姑娘将水给过路人——“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这时从水罐跳出七颗钻石,后来升到天上变成七颗星星。

(二)舍己为人,道德完善

第一次水罐变化是在小姑娘撞到小狗之后。面对哀哀尖叫的小狗,小姑娘不禁动起了恻隐之心,面对自己节约下来给妈妈还不够喝的水时,她还是毅然拿出了一点给小狗,这时她做出了自我牺牲,但这里的牺牲只是一点,文中描述她是倒了在手掌一点,所以她在这里的牺牲是不会对自己造成大的损害的小牺牲、小善。

第二次变化是小姑娘的母亲将水给自己的女儿喝。文中交代小姑娘的母亲生病了,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再加上前文交代许多人焦渴而死,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测小姑娘母亲的病因就是缺水,所以水是挽救她生命的良方,就算不能根治,最起码能够延续生命,可是面对小姑娘辛苦找来的水她却选择了拒绝,母亲是这样说的:“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这里“反正”的意思是不管我喝不喝这水,最终也不免一死,此刻的母亲大概已经病危,她已经看到了自己最后的结果,对她来说虽然喝了这罐水能缓解些许,但作用已不大,所以此刻母亲的舍弃较之第一次小姑娘的牺牲有了质的飞跃,这种对于亲人的爱,是大爱,但我们说这样的牺牲十分理智,还不够纯粹。

第三次变化是小姑娘将水给过路人喝。此刻的小姑娘已是焦渴难耐,她已经忍不住连嘴都已经凑到水罐上了,面对过路人的要求,她甚至咽了口唾沫,可是最终还是选择将水给过路人。此刻的水对她来说就是生的希望,可是她选择了舍弃,她把关爱投注于不认识的路人,她的无私牺牲在此刻也完成了最后的升华,是博爱。

三次对水的抉择,三次舍己为人精神不断升华的过程,道德的不断完善最终将朴实无华的水炼成了耀眼的钻石、闪亮的星星。

三、水之为度,巧设人物

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小姑娘在得到水之后设置的人物,分别是小狗、母亲和过路人。这三个人物的安排很重要的一方面取决于水的情况。首先,小狗相对于人来说对于水的需求量比较少,所以小姑娘给了它一点水后它便欢喜地叫了起来,因此先给小狗一点不妨碍下文对于水的处理;而接下来的母亲和陌生人对水的需要可能差不多,但是他们两人的身份不同,对水的迫切是不同的,病重的母亲她还是能想到自己的子女,而作为一个过路讨水喝的人,遇到一罐水他可能则是一饮而尽;同时,如果过路人先于母亲出现,那么本文的中心事件为母亲找水也就不了了之。所以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物的安排。

四、留白寄愿

留白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文章开头交代的是大旱灾的背景,而文章的结尾则是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故事到此已是结局,最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旱灾解除?大自然恢复了生机?人和动物重获新生?这一切我们都无从得知,但是我们可以去猜测、去想象,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这就是作者在最后留给我们的无限想象,同时在这里也寄予了作者的美好祝愿,他希望一切阴霾都会消散,人间留下的终是美好。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什么是“好的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