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汝芬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发展,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师语言还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特点和风格。本文学小学语文教师语言特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语言;特点分析;教学能力
在小学阶段,教学语言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语言的合理有效运用,对母语环境下的词汇、句式、结构、涵义等掌握能力影响很大,小学阶段是接受语言教育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认知还处于大片空白状态,语文教学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弄清楚语言特点是必须的工作。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标准性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标准性主要体现在发音和词汇方面,这也是语文教育的基础部分。其中,发音的标准性以普通话为基础,配合汉语拼音的学习,让小学生在校园环境中(或课堂环境中)能够自觉地使用普通话交流。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方言特色比较浓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发音的准确性,会导致学生平翘舌部分、声韵母混淆等问题,影响未来的表达能力。
此外,词汇的标准性也同样重要,但在语文教育中很容易被忽视。笔者提出的“词汇准确性”即符合普通话语境下的词汇应用,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得不借助通俗易懂的事物进行说明,而这一过程中就会借助大量方言土语。例如,“冬至节要吃饺子”这句话中的“饺子”,是普通话系统中较为符合通用语境的词语,而在一些方言中,饺子也被称为“扁食”“扁肉”,如果把以上这句话换成“冬至节要吃扁食”,很显然是不伦不类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精确性特点
语言的“精确性”即简练、流畅、清晰、易懂,是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的基础要求。如果一句话或一个观点翻来覆去地说,不仅会降低课堂效率,同时也会造成“废话连篇”的感觉,降低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
小学教学以课堂形式为主,但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40分钟以内如何让学生领悟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如何利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就要侧重语言精准性表达。一些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往往担心学生理解不透彻,因此会三番五次的强调,但这种做法是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而语文教师也无法保证每次表达都一致,反复强调的过程中产生的差异,反而更加让学生迷惑。
强调语言精确性的特点,在应用中要强调语言质量以及讲课内容的关联度,既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又为学生保留下来自我思考的空间。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特点
在长期的传统教学工作中,大部分师生都认为语文属于“文科”,与科学性存在明显的分隔。而事实上,教学工作是传播知识的途径,任何一个学科都具有人文和自然两方面的知识体系,语文教材内容包括的知识点丰富繁多,其中也同样具备科学性特点。例如,笔者在讲授《司马光》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就有学生提到:水是有浮力的,为什么非要打破水缸才能救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显然不能从纯粹的物理学理论入手,笔者简单地说明了一下人体的含水比例,然后强调在众人都惊慌失措的时候,司马光砸缸的举动是一种随机应变的表现。这样即解释了学生心中的疑问,也没有偏离语文教学内容的主题。但在这一过程中,要强调特殊环境、特殊情况,语言的科学性十分重要,否则会造成学生的误解,如掉入缸中就没有浮力,而掉入河中就有浮力。又如《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中,提到了“绛紫”的概念,学生虽然知道这是一种颜色,但与日常中所接触到的“红黄蓝”等色彩相比,完全缺乏认知概念。教师在解释的时候,由于自身的知识体系不足,简单地解释为“深紫色”或“紫色”,学生就会把“绛紫”单纯地理解为“紫色”,但事实上颜色之间是存在很大区别的。绛紫代表的是一种红中带紫的情况,如果学生不能深入理解,也无法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美感和意境。
四、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特点
语文教学是母语环境下开展的基本素养训练,小学阶段是学习语文的最佳时期。由于这一阶段学生认知中没有杂念干扰,如同白纸一样便于规划,所以在教学语言的应用中必须强调规范性的特点,语文教师是一个典范也是一个榜样,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如果日常教学中不注意,那么学生也会无意中进行模仿。
如很多方言在主谓宾的表达结构上与普通话差异较大,如“你先走”说成“你走先”、“难道说”说成“难不成说”等现象,虽然这种表达方式并不影响词义理解,但却会导致规范性的弱化,小学生有很大的猎奇心理,在模仿的同时也会“创造”;同时,加上现代传媒信息十分发达,一些不正确利用汉语的方式导出可见,如很多影视剧中可以改变的读音、句式等,语文教师应该在规范自身的同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方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规范的一大障碍,不仅仅是教师,学生同样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在一些方言体系普遍且影响严重的地区,如四川、海南等,普通话经过改造之后,形成一种“杂合体”,并被应用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杜绝这种错误,实现规范性的建立。
参考文献:
[1]赵惠霞.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性探微[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