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菊凤
[摘要]现在的中学生大都喜欢流行音乐,不喜欢课本上的内容。面对这样的状况,在音乐教学中巧妙地借助流行音乐,合理地将流行音乐带进音乐课堂,使学生在音乐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选择地欣赏和学唱流行音乐,并渗透于传统的经典音乐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使音乐课更生动,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流行音乐巧用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061
让学生在短短一节音乐课中获得最大的收获和提高,是每位音乐教师梦寐以求的。可是,学生大都喜欢流行音乐,不喜欢课本上的内容。怎样让流行音乐辅助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使音乐课更生动,学生更喜欢?又怎样以更专业的眼光,对流行音乐进行合理利用来传递音乐知识? 通过实践锻炼琢磨,笔者在平时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巧用流行音乐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一、巧用流行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由于课本内容的局限,想唤起学生的强烈共鸣及浓厚学习兴趣并非易事。而流行音乐则以其新鲜的感觉吸引着学生,使学生能积极且精神饱满地学习。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学生喜欢流行歌曲这一心理,巧妙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如在教唱广西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时,上课铃一响,笔者尝试着自弹一些健康向上的流行乐曲,如《我最闪亮》《最美的太阳》《超越梦想》等,这时,学生脸上露出了惊喜。接着播放斯琴格日乐用摇滚风格演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学生的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并明白《山歌好比春江水》是一首经典之作,很多人还把它翻唱成不同版本。再播放刘三姐演唱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让学生比比评评,后来在请学生演唱时,发现他们都满腔热情了。
在教唱京剧歌曲《甘洒热血写春秋》时,着时让人头疼,虽然京剧是国之瑰宝,被誉为“国粹”艺术,可今天的我们又有多少人喜欢呢?如何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了解京剧、接纳京剧、传承京剧是难题。一次音乐课,笔者唱着《门前情思大碗茶》走进教室时,学生都热烈地鼓起掌来。接着,笔者播放了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对于李玉刚学生都很熟悉,而且这首歌很有时代特点。学生反响异常热烈,整节课气氛活跃,大家对京剧都显示出了相当大的热情,在学唱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时也异常卖力。学生在下课时仍表现出强烈的兴趣,都觉得意犹未尽,对下节课产生了莫大的期待。
二、巧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增强课堂活力
彝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很好听的民歌,由于和学生距离太远,跟学生说这首歌旋律如何欢快优美,学生还是不爱唱。但一次笔者偶然发现,平时不爱唱歌的一男生唱得津津有味,仔细一听,他正用唱摇滚的嗓音,手里还拿着一本书作吉他样一边点着头一边尽情地唱。旁边的学生看了有的跟他学着,有的偷偷地笑着,等着看他挨老师说。其实,现在很多歌手都在重新演绎一些老歌,想到这,笔者面带微笑并鼓掌赞许道:“这首歌经你这么演绎,还别有一种风味呢。”便让他到前面领着学生一起唱,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于是笔者马上用多媒体选了两首,将唐佩珠演唱的和轮回乐队用摇滚唱法演绎的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听一听原唱,然后再听一听重新演绎后的效果,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接着趁热打铁,让他们试着重新演绎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小小的教室立刻沸腾了,课堂气氛空前高涨。以后的音乐课上经常用这种老歌新唱的方法,真是别有一番味道,既让学生学习了教材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又给了学生再创造的机会。
三、巧用流行音乐,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的歌词,本身就是非常精美的诗歌或散文。笔者巧用学生感兴趣的优秀流行歌曲进行渗透,使其与课本歌曲产生“美感共鸣”,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学歌曲《送别》时,让学生欣赏了《红河谷》《从头再来》等,从音乐中体验情感,在生活中增进友谊,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音乐又是情感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情”字架起心灵与音乐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积极巧妙地在课堂上推荐一些健康向上、优美动听的流行音乐。例如根据时节教唱的歌曲,清明时学唱许嵩的《清明雨上》,母亲节时学唱张含韵的《妈妈我爱你》,父亲节时学唱筷子兄弟的《父亲》等,这些歌曲学生都很喜欢唱,而且根据对应的时间,也觉得很有意义。然后由此引入欣赏并比较一些相关的民歌,如阎维文的《母亲》、彭丽媛的《白发亲娘》、刘和刚的《父亲》。平时学生都不喜欢听这些民歌,此时他们却非常认真地听,很多还跟着哼唱,有些还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很多学生感慨万分,有的说:“父母养育我们很不容易,应多在平日生活中多关心父母才对。”有的说:“父母对子女付出爱的同时,子女也应及时向父母回报这种爱。”效果可想而知。
总之,音乐教师一定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巧妙地借助流行音乐,并渗透于传统的经典音乐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愿意和教师一起去探索课本内外的音乐艺术领域,让他们真正享受音乐的无限乐趣和美感,进而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