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6-05-30 10:48李元梅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教师

李元梅

哲学家狄德罗说:“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现代社会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对未来的人才提出了更为严格和苛刻的要求,不仅要求人才具有较全面、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而且要求其具备健康的心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中小学阶段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有效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当代中小学阶段教育所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实施情感教育

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放在了重要地位,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也将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是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发展学生的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等,要求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改。

2.中小学生的情感发展需要实施情感教育

当代中小学生,总体上积极向上,主要的心理品质是好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是缺乏爱心、私心重,不愿关心别人。对学校或社会发生的事表现冷淡,对学校班级大事、荣誉缺乏责任感。凡事以“我”为重,以“自我”为中心,对帮贫助困、募捐、义务劳动等活动不愿主动参加。这些现象的普遍存在,说明在中小学生中进行情感教育十分重要。

3.情感教育现状需要学校加强实施情感教育

一是家庭教育欠当。目前很多家长关心的焦点是智力才艺的发展,而对情感、意志、兴趣、爱好、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却没有足够的重视,致使孩子有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不良的情感、性格表现。二是情感教育边缘化。情感教育虽已写进学科教学目标,引起了许多教师的关注,但在其具体实施中,情感教育仍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巩固教师教学效果的手段和途径,并未真正的渗入到学生的心灵。教育者对情感教育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有的教师认为情感教育只适用于包含情感因素的人文学科,理科对情感教育的实施无能为力。三是教育效果不明显。当前学校的情感教育,主要着眼于学生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等高级社会情感的培养,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感关注不够。且对于学生的一些消极情感,要么重视不够,要么作为一种思想问题加以简单批评、说教的方式处理。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提高素质,人格引领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情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发挥施教者的情感传导作用,以情感陶冶受教育者的情感。一是教师要拥有积极、乐观的职业态度和情感。体现在教师身上的积极、乐观的职业态度和深厚的职业情感,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坚定信念、克服困难的乐观情绪和坚强意志,能够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使其摆脱由挫折、困难造成的消极情绪的影响,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二是教师应增强良好情感的感染力。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是一项艰苦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经常重视、赞赏、鼓励学生,发挥情感的驱动作用,很容易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健康的情感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流露出的期待、疑问、鼓励的目光,温暖、满意的笑容,生动丰富的肢体语言等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积极良好的情感状态,为学生的智能发展提供了和谐的心理氛围,能够带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2.付出情感,走近学生

情感只能渗透,学生情感的获得不能靠简单、空洞的说教,情感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情感教育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情感教育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必须把握渗透性原则。教师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针对当代中小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和渴望平等、渴望受尊重的意识,教师应放下架子,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进行平等、真诚的交流,要摒弃说教的方式,让学生下意识地尊重教师,亲近教师,最终构建起亦师亦友的理想师生关系。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的,要以同志式的态度、朋友般的情谊对待学生,注意以诚换情,和学生产生共鸣。

3.挖掘载体,强化落实

一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善于对各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挖掘,提炼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音乐、体育、美术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手段,也是提高人的情感素质的有效课程资源。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也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体现出个人的修养素质。在音乐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体育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人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态,而且也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顽强、勇敢、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以及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术可以培养人的美感,在美感的陶冶和享受中,不朽的美术作品,能震撼人的整个心灵,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因此,我们应加强开展音体美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健全个性品质。还有,如生物学中“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内容可以进行关爱健康的教育,化学中“空气质量的探究”可以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二是挖掘实践活动中的情感教育因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学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的、科学地组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向灾区奉献爱心、为父母做一件好事等活动,培养学生仁爱、真诚、感恩的道德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三是利用家庭、社会有利的情感教育资源。教师要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途径,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的理念,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并动员家长积极与老师配合。同时,利用社会中那些健康的、富有责任感的大众传媒、大众文化进行情感教育,可以丰富情感体验、拓展情感认知、补偿情感需求、提升情感品质和提高情感能力等。四是以境育情。利用周围环境或创设相应的教育环境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环境影响是陶冶学生情感的重要方法。好的社会环境能丰富青少年的自我情感(如自豪感、自尊感)、社会情感(如爱祖国、爱人民)和高级情感(如理智感和道德感),这些环境有:节日环境,利用联欢,升旗仪式、入团宣誓,各种比赛以及教师节、“五·四”、“一二·九”纪念日等不同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革命圣地,利用烈士陵园等革命圣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氛围环境,利用班级内的环境布置,如名人名言、名人画像激励学生发奋读书、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校园内绿树成荫、地面干净,教室内窗明几净激发学生自我约束的道德感;良好的校风、班风,正确的舆论肯定学生积极的情感,否定学生消极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稳定心理品质的形成。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