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漫谈

2016-05-30 13:29:53卢艳梅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目标语文课堂教学

卢艳梅

【摘要】追求课堂高效,是每一位教师都想要的,教师的教学方法、理念等都能对课堂效率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制定恰当的学习计划,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关键词】高效教学目标方法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教学都在教师“讲说为主”的教学方式下进行的,教师只管说,学生只能被动地听,严重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使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动机等正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课程改革中一直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所以,我们要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堂实践活动,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思想彻底贯彻,针对学生制定和实施课程改革措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相互探讨、积极思考,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

1.教学目标要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制定科学、系统、全面的教学目标,合理分配课堂的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节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讲解精要的课堂内容,根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学习目标。

教师与学生之间首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成绩的好坏划分学生等级,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学习心态。由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够主动地搜集课外的资料,并进行阅读与思考。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教师也要尽可能多地列举例子,补充其他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既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有着终生的意义,他们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总结能力等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相当重要。所以,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2.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内涵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小學语文高效课堂就是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生能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学习态度和习惯得以养成。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是教学观念新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优化、讲课精炼有效、学习方式革新、教学方式创新、主体地位彰显、师生关系和谐、教学目标达成。

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具体包括:

2.1、教学目标确定的高效:充分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阶段性目标,准确解读教材,把握课型特点,关注学生前期经验,合理确定课时目标。

2.2、教学内容呈现的高效:充分利用文本(课文、插图、注解、练习),合理使用媒体,教师教学语言准确简练。今天三节示范课在这点上都做的很好。

2.3、教学策略运用的高效:听说读写综合实践,激发动机有序建构,体现教学坡度的设计和教学层次的把握,实现师生互动,整合了资源,教学策略有效,有评价引导和评价激励。

2.4、学生学习状态的高效:学生全员参与,注意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关注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蟋蟀的住宅 》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有关蟋蟀的资料,让学生借助视觉、听觉更好地了解蟋蟀,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查找、筛选资料的能力。自学课文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4.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时,因为在前面我给同学们讲了一首送别诗,对于这首我让学生自学。首先,对于题目同学们就有不同的理解方法,有的同学说,“元二使”是个人名;有的同学说,“元二使”是元二出使的意思。这样同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古诗题目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对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这样既可以保护同学们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又可以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我认为想要把我们语文课堂变为高效课堂就应该让学生乐于学习,我们作为老师的应该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能够真正的飞扬起来。

猜你喜欢
目标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们的目标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