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军
合理叙述事件是一项基本的写作能力。中考作文不但要求交代清楚事件的基本要素,不平平淡淡,还要求在有限的篇幅内让叙述波澜起伏,增加文章的亮点。掌握一些叙事技巧,可以有效避免文章情节平淡这一情况的发生。
2015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作文题:
题目:补你一个______
提示:横线上可填“拥抱”“点赞”“道歉”“礼物”等。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要求:①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补你一个________”这个半命题作文题目,既保持了传统命题的形式,又不乏新颖时尚的元素,有利于考生倾诉自己的心声,传递社会、人生正能量,是比较接近中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个命题。写好这个文题,建议做到以下四点:
一、抓住关键信息审题意。一个“补”字,意味着事情已经发生,早就应该给予“你”的,现在给予虽然迟了,但仍很有必要,而且非这样做不可。比如“补你一个拥抱”,就是说早就应该给你一个拥抱,但因为某种原因“我”没有做到,现在要补你一个拥抱才是理所当然的。题目中的“你”一般理解是某一个人,亲友、师长等,写作时可以直接运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从整个题目及要求分析,“补你一个______”这个题目比较适于写成一篇写人记事或抒发情感的记叙文。
二、调动生活积累补文题。写作提示里给出四个备选词语供考生选择,而且除了这四个备选词语之外还可以选用其他内容进行补充文题。我们先分析“拥抱”“点赞”“道歉”“礼物”这四个词语。它们中既有“拥抱”“点赞”“道歉”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也有“礼物”这一表示实物的词语,这些都是可以给予别人的,让别人感受得到的。如果要补充这四个词语之外的其他词语,也要使题目顺畅,有利于写作。至于怎样补充文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亲身经历,这样写起来会更得心应手。
“姐,你看。”我顺着妹妹所指的方向望去。哇,好美啊。光秃秃的树丫背后是一轮刚刚跃出地平面的太阳,太阳、树丫构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我拿出手机,准备拍下这幅画面。突然,我发现在阳光的照耀下树杈上竟有东西在闪烁。走近了一看,不由得让我屏住了呼吸,心也收紧了。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因为我在掉光叶子的树杈上看见了表面带有水珠的嫩芽。嫩芽让我想到生长在石头下的小花,生长在崖缝里的苍松,生长在沙漠里的仙人掌……它们,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像默默为目标坚持奋斗的人!
小作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早春刚刚长出的嫩芽,她为自己的迟来感到懊悔,她要给嫩芽补一个点赞。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很难有这样的发现和感悟,也就写不出这样的文段来。由此可见,选材重在真实、细致,这样才更有利于自己的写作。
三、抒发真情实感深立意。有人评价说,“补你一个______”这个题目是让我们追寻曾经遗失的情感。的确,这个题目易于表达情感,那么,唯有抒发真情实感才能让文章更深刻,更有意蕴。
但是不拼到最后我决不放弃。正当我准备实施下一个计划时,却从书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与老人是隔代人,在思想和生活上都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理解老人,尊重老人。”看到这儿,一股难以抑制的羞愧涌上了心头。
现在,我终于明白,我对奶奶的那些做法其实都是在折磨她呀!对不起,奶奶,我补你一个道歉,我以后再也不会那样做了。
这是小作者在“好心”改变奶奶之后得到的感悟,这种情感是朴实的,发自内心的,因此很具感染力,同时也使文章的立意更加深刻。
四、巧妙安排情节忌平淡。“补你一个______”这个题目中一个“补”字,表明了事件发生应有一个时间跨度,中间会有曲曲折折的故事。巧妙安排故事情节,合理运用一些叙事技巧,让叙述有波澜,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更耐读。
怎样让文章情节避免平淡而又波澜起伏呢?下面几种方法值得尝试。
1.欲扬先抑法。这里“扬”是褒扬、抬高的意思;“抑”是贬低、按下的意思。写一个人,先说他不好,刻意贬低他;再经过一些事例,证明他确实很好,之前的不好是对他的误解,这就更能突出这一个人的品质。这种写法就是欲扬先抑法。这种写法能使文章情节多变,波澜起伏,而且通过前后鲜明的对比,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先写阿长的种种令人讨厌的习惯行为,如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时摆成大字,讲究烦琐的礼节等,这些其实都在为下文写她给“我”买《山海经》蓄势铺垫,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让读者对阿长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同时,文章这样安排情节也使叙述更加波澜起伏。写“补你一个______”这个题目的作文,比较适于运用这种手法。
2.设置悬念法。设置悬念也是一种让行文有波澜的叙事方法。这种方法是先设置一个悬念,前后不失时机地强化这个悬念,给读者造成强烈的阅读期待,急于想知道事件的结果,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作者会一语捅破悬念,让读者有恍然大悟之感。这样安排文章情节的方法很常见。如小说《蒲柳人家》一开头就写道:“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两句话,交代了爷孙俩的矛盾,留下了悬念,读者不禁会问:“为什么爷爷要把孙子何满子拴在葡萄架上?”带着这样的疑问,自然会急于阅读下文。一篇题为《补你一个礼物》的习作,开头是这样写的:
“佳佳,这是我补你的生日礼物,祝你生日快乐!”我把一个精致的小帆船模型从抽屉里掏出来递给了同桌佳佳。佳佳先是一愣,然后接过小帆船,另一只手紧紧地搂着了我的脖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幕,这里就是一个悬念,读者急于想知道,文章这样安排情节的效果就有了。设置悬念贵在巧,藏而不露,而且不能过早捅破悬念,不然设置悬念就没有了意义。
3.倒叙插叙法。倒叙、插叙分别是不同的叙事方式,在整个叙述事件的过程中,它们不是严格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的。比如《杨修之死》一文,开头先写曹操以“乱我军心”之名将杨修斩首,文章接着叙述了杨修平时的为人以及他惹来杀身之祸的原因。这里就运用了倒叙手法,开头先给读者一个紧张的气氛,之后的一个个事件逐步揭示了杨修被杀的原因,让读者渐渐“接受”杨修被杀的现实。文章这样安排叙述方式,就使情节有了波澜。再比如在鲁迅的《故乡》一文中,当写到“我”回故乡准备拜访亲戚本家时,情节突然中断,插入一大段回忆少年闰土的文字,与后面写中年闰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运用插叙的叙事方式一方面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另一方面可以使文势曲折变化,跌宕起伏。下面佳作《补你一个拥抱》一文在叙述方式也是不走寻常路,没有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从头写到尾。文章开头先写“其实,我也多么想张开双臂,给你一个紧紧的拥抱啊”,留下了悬念;接着叙述事情的经过,中间插叙了对儿时生活的回忆;然后接着叙述事件,最后写自己的所思所感,自然收束全文,再次点题。文章叙事巧妙,结构紧凑。
补你一个拥抱
河南省淮阳县一高初中部九(一)班 于剑君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歌声,我心底总是泛起一股酸楚。爸爸,原谅我没有勇气向你说声“谢谢你”,其实,我也多么想张开双臂,给你一个紧紧的拥抱啊。
忘不了,那个周末的晚上,很少喝酒的你在外边喝了不少酒,回家后,一向并不健谈的你拉着我的手絮絮叨叨。不停地诉说着从我出生到现在,你和我之间的点点滴滴。
“别理他,喝酒了话多。”母亲忙活着家务,随口说道。其实,此刻,我也正想挣脱你的手,让自己躲避起来。那时,我也认为你喝了酒是不冷静的。我越是想挣脱你的手,你越是紧紧地拉着我。更没想到的是,你说着说着竟然流泪了,第一次见你流泪,我更加惊慌失措,极力挣脱了你的手,逃也似的关上门躲进了我的房间里。
在房间里,我的心还久久不能平静,回味着你刚才的话,儿时的一幕一幕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在我的记忆中,你总是出差,我也就天天盼望着你出差回来,因为每次你必定捎来我喜欢的小东西。在我小时候,只要你在家有空闲,就会领着我玩耍,无论我怎样撒娇顽皮,你总是耐着性子乐呵呵地看着我。不知为什么,随着我年龄的渐渐增长,我们之间的父女关系也悄悄发生着变化。我不再依偎着你撒娇,更不敢在你面前调皮,心里的想法也要通过妈妈转述给你听,然后由你来做决定。
“哪有大人家在孩子面前哭哩!你这人真是……”在外屋,妈妈不依不饶地呵斥着你。这次,却没有听到你的回应。家里也渐渐恢复了平静。
第二天,你依然平静得像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样。但我已经明白一个事理:父爱如山,爱得深沉,爱得冷漠。其实你是真的爱我,你也爱我们这个家庭,但你“笨拙”到不会表达爱,只是一直默默地付出着;而你也需要关爱,心里有太多的话想要我们了解,却在张嘴的瞬间,又开始习惯地保持沉默,是那些酒开启了你的倾诉之门。
爸爸,我知道了,我会向你说声“谢谢你”,我也会补你一个拥抱,表达我对你的爱。
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习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扣题写作,首尾呼应。文章开头点题,结尾再次点题,做到了首尾呼应,结构紧凑,全文围绕一个主题写作,显得整篇文章浑然一体。
2.巧妙叙述,文生波澜。作为一篇叙事性作文,本文并没有呆板地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作,顺序、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的综合运用让文章情节不再单调,也大大
增加了文章的耐读性。
3.第二人称,亲切自然。文中大量出现第二人
称,好像在和爸爸做面对面交谈,拉近了人物之
间的情感距离,便于直接抒发情感,也使叙述
更亲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