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背景下班级小组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6-05-30 10:48吴贵玺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建设思考新课堂班级文化

吴贵玺

摘要:班级文化是通过班级这个载体反映出来的文化现象,而新课堂背景下的班级文建设的核心是班级小组文化建设。班主任应探索小组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建设策略,并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班级文化建设新体系。

关键词:新课堂      班级文化    小组文化      建设思考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011

班级文化是通过班级这个载体反映出来的文化现象,它分为班级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指物质文化(如教室环境),隐性文化指行为文化(如班级活动)、制度文化(如班规)和精神文化(如班风)。班级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状态、价值观念、学习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自从实施师生互动自主合作的五环节(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拓展、反馈检测、归纳总结)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我校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办学宗旨,确立了“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服务”的办学理念。我们的新课堂改革是以小组为基本的学习、管理单位开展班级活动的。班级文化的核心就是小组文化建设,我们要通过小组文化建设,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活动中,真正把班级管理权、课堂发言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做好班级小组文化建设呢?

一、班级小组显性文化建设

(一)先摸底,后分组

参照上学期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接受能力、个性特征及性别、学习兴趣等因素将全班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人,原则上每个小组都应包括按以上指标综合评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的学生各一名。将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综合因素平均分为A、B两类,每一类的1号和最后一号结合,能力较强的分别为A1、B1,较弱的为A2、B2,A、B二类搭配组合为A1A2和B1B2两个互助组,A1、B1分别负责A2、B2的学习。

(二)对号入座、分工明确

将每组学生从组长到组员按序分为二层编号,即A1、A2、B1、B2,全班学生都有一个代码,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A1号为小组长,B1号为副组长、A2号为记录检察员、B2号为中心发言人。组长为常任制(任期1学期,根据评价优劣委任),主要负责本组同学学习方面的问题,副组长为轮换制(半学期轮换一次),副组长负责管理本组的纪律、卫生等工作,以便更好地培养组员良好的养成习惯,内化相关规则。记录检查员负责观察、记录组员表现,统计分数等。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在全班自觉发言,可以定期更换,以便全组成员都能得到锻炼。

(三)座次的编排方式

分组后的座位设置采用前后桌式,A2、B2坐前排,A1、B1坐后排,4人一小组,2人一对组(对面而座),这样教师就能清楚地知道某个同学是几号,代表怎样的水平,方便管理与检查。同时也便于A2、B2号向A1、B1号请教问题,为实现组内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做好准备。小组成员坐得足够靠近,有利于他们交流信息和讨论问题,也方便全班学生的互动。

(四)起组名,拟组训

每组根据组员个性、奋斗目标,集思广益,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响亮的名字,拟定一条勤奋进取、互助合作、展示风采的组训。如组名“我心翱翔”“东风化雨”“雄鹰展翅”等;组训“不求最好,只求进步”“超越自己,让自己满意”,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团队精神。

二、班级小组隐性文化建设

(一)小组制度建设

小组制度是组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班主任主持下,通过分组讨论,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规范、管理规范等,细化小组学习、管理评价指标及考核要求,采用捆绑式评价,既突出组员的个体作用,又评价小组的集体表现,坚持量化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组动态管理

小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隔一学期,经过各学科诊断、小组综合评价分析后,教师可以对组长、组员进行个别调整。由于调整是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既增强了差生进步的信心,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开展小组活动

小组文化需要在小组活动中得到体现、发展。我们要把小组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班级管理的基本单位,开展班级活动,建设班级文化。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第一,保持教室、区域卫生。按照小组分配卫生任务,保证教室地面干净,窗明几净,区域卫生整洁,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第二,创新墙壁文化。开发墙壁文化,精心设计、布置教室墙面,让教室的每面墙壁都体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室的正面黑板上方是班风,黑板左侧是班级荣誉奖状、班级八荣八耻、眼保健操图,黑板右侧是课表、值日表、作息表、报警电话。教室左面的墙壁张贴名人名言,右面的墙壁是班级小组专栏,有组规、组训、组号,小组评价表等。教室后面是学习园地,展示学生习作、手抄报等。我们将教室墙壁的每一部分都划分给不同的小组,由各小组负责装饰、美化、更新。

第三,设立班级图书角。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由学生捐书和校图书管理员定期更换。各班图书管理都分配给小组,由各小组轮流管理,负责图书借阅、登记、整理。

2.班级行为文化建设

班级行为文化就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活动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

第一,开展主题班会。根据学校政教处安排和班级实际情况,每周一下午第三节是班会课。每次班会都要确立一个主题,会前班主任将任务分配给各小组,会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活动形式可以是讲解、讨论、表演等,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二,开展文体活动。根据学校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艺术月”“读书周”“运动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增长他们的才干。

第三,开展实践活动。结合节日和学科教学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参加给类社会公益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3.创建制度文化

制定班名、班规,班级公约、考核等制度,创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应该由学生分组讨论、班委会合议、全班学生民主表决产生,由学生自己制定、执行,奖励、处罚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4.形成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其主体就是班风。我们要把小组当做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形成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和成长。

猜你喜欢
建设思考新课堂班级文化
浅析中学体育新课堂教学
现代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