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姚芳
经常能听到老师们烦恼地说起学生写作雷同的现象,比如写到小姑娘,就写“白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黑黑的长发”,哪怕写作的对象其实是个黑妞;写到好品质,就千篇一律地写拾金不昧或者舍己救人,却视而不见班级里图书管理员为大家服务的辛苦,分菜分饭同学日复一日无怨无悔的付出……这种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写作雷同现象并非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可以说在学生当中普遍存在。
学生为什么喜欢说言不由衷的话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普遍把写作当成一项负担,从心底里认为这是一项为完成任务而完成的作业训练;其次,目前的部分写作教育对小学生的要求过高,要求孩子写脱离真实、远离自然的生活场景、社会场景,而不是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造成小学生作文中空话、套话比较多,真情实感比较少。其实,孩子学习写作,不是为了写出华美的文字,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家,是为了表达、交流、应用,是为了从生活的点滴中获得感悟和体会。所以笔者认为,在小学这个作文的起步阶段,要引导孩子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用儿童的感触去体悟,用儿童的心灵去表达,引导孩子说真话、说小孩子的话,要让他们明白学会真实自然地表达,才是写作的最大技巧,才是真正的个性表达。
一、正确看待“我”的形象。学习我手写我形
写出真“我”是个性表达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我”是最熟悉的,也是最有话语权的,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库,可是却常常被忽视,学生常常舍近求远,舍易求难去寻求自以为精彩的内容。引导学生珍视自“我”身上的写作价值,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学写自“我”,是学生写出真我,学会个性表达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雷同作文的重要步骤。
三、四年级经常会有介绍自我、描写同学一类的写作要求。这时学生可以抓住优势特长进行描写:如可以写“我”钢琴弹得特别棒,平时怎样练琴,取得多少荣誉;可以写“我”喜欢阅读,经常孜孜不倦、废寝忘食看书的场景。但是,班级里不仅只有明星学生,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学生,更有一些问题学生。此类学生,没有这样的经历可写,怎么办呢?没有这样的经历可写,也可以写平凡人的不平凡,普通人的不普通。“高大上”的确让人羡慕,小缺点也亲切可爱。如有的学生爱哭,作业做不好哭,考试成绩差哭,家庭作业本子忘记在家里了也哭;有的学生不善沟通,不小心撞别人一下,不会主动道歉,最后还和对方打起来了;有的学生上课爱讲空话,自己的问题发现不了,别人一说话他却喜欢管闲事……这些小问题真实地存在于班级的学生身上,他们对这些题材再熟悉不过了,写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每一个“我”都真实存在,有长处,有缺点,有脾气,有个性,真是一个取之不尽的题材库。
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有了“米”之后,再讨论怎样烧,肯定简单多了。教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选材的肯定和必要的引导。教师可能会担心学生们写反面题材不健康,会影响他们的成长,事实上,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教师稍加引导即可。写缺点是为了更健康,写阴暗是为了更阳光。真实地写一写“自己”的缺点,看一看“自己”的行为,议一议有什么问题,想一想可以怎样改进,或许效果会比写检讨书来得更春风化雨。这就是所谓的“以文化人”。
二、客观看待“我”的周围。学习我手写我境
任何一个“我”都是与周边的环境紧密相连的。写出真实富有个性的“我”必然离不开“我”学习生活的客观环境。客观看待这种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学习真实描写是引导学生写出真我,学会个性表达的又一重要内容。
比如写《我的家乡》这一类的题材。学生常常习惯性地去写自己的家乡多么美,山多么青、水如何蓝、空气如何清新,诸如此类。假如真的美当然应该引导孩子写好那独树一帜的美丽。可事实上,很多学生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周边生活环境并不理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却让学生拼命描绘美丽的家乡,这无疑是让学生把写作文和讲假话联系在一起。假如学生长期经受这样的训练,怎么可能懂得个性表达,怎么谈得上对作文的兴趣。那何不让学生根据真相来写呢?假如家乡的河很脏,就让学生写家乡的河有多么脏,为什么会这么脏,以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希望,不也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吗?又如家乡的交通比较拥堵,就让学生写出堵车的“盛况”,这么堵的原因以及自己的建议,一样也是一篇很好的文章。
根据实际情况写作,引导学生说真话,才不会让学生觉得无所适从,而且,学生也能在实实在在的表达中提高写作能力,并最终在真实表达的基础上学会个性表达。同时还会让学生有一吐为快的愉悦,有痛快淋漓表达的成就感,享受到作文的快乐和喜悦。
三、真诚体会“我”的内心,学习我手写我心
通常说,文章有真情才能够感动别人。可是,情是摸不着、看不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善于沟通的学生来说,这比写客观的环境、人物更难。要真正把“我”写活,把“我”的周围写好,更需要学会情感的体悟和心灵的表达。真诚地描写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实现个性化的表达。
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二单元的作文,安排的是让学生们写自己的心里话。大部分的学生都选择了妈妈或者好朋友来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可事实上,也有很多学生平时不习惯跟父母交流,甚至连自己的妈妈都从来不沟通。而一些外来务工家长,平时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跟孩子做情感上的交流。所以这种心里话,这些学生并没有真正的体验过。让他们来写这类作文,很有难度。此时教师应想办法把习作内容与学生平时熟悉的生活、学习、劳动情境结合起来,特别是与一些偶发事件结合起来,这是打开学生心灵,开展情感作文教学的重要手段。
作为教师,抓住集体劳动、班队活动、课间活动、偶发事件等契机开展类似的引导,让情景再现,在真切的环境中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是打开学生心灵,开展情感作文教学的好时机。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小九九”,无论是谁,都是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遵守纪律、为人着想也都是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学习和体悟的!自私也好,小心眼也好,也都是成长的过程,写下来,看一看,悟一悟,也许会成长得更快呢!
虽然说写作是一项作业,是一项训练,但是,假如教师有一个写出真我的宗旨在心中,引导学生观察真人真事真情,鼓励学生写出真人真事真情,学生们的作文就不会只是一项作业,不会只是一项训练。因为人本身就有表达的欲望,就像是把小孩子放在有人的地方,他最终都能学会说话一样。当学生们真正懂得写作是写自己想说的话,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作要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就会慢慢学会我手写我形,学会我手写我境,学会我手写我心,也就会因为真实自然地表达而实现个性写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