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描写:让人物立起来 (一)

2016-05-30 10:48石冯娟
读写算·小学中年级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灌篮高手李清身手

石冯娟

著名作家老舍说过:“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起来,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他来。”只有成功地描写出人物的动作,才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到作者笔下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人,充分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来。

“猛虎队员们,拼了!”冯林大叫一声,所有队员瞬间发力。瞧,我前面的“大力士”凯凯脖子青筋暴突,手臂肌肉紧绷。“小眼镜”龙龙头发根根竖起,身体仰成了大大的“钝角”。就连“麻杆”乐乐也憋足了劲,似乎要把双脚钉进土里。我也加了把劲攥紧绳子,只觉得手心被磨得生疼。

——王珂《拔河大比拼》

作者通过对拔河比赛中猛虎队队员动作的逐个描述,树立了一组奋力拼搏的人物群像,仿佛把读者带到了现场。

孩子们,为了班级荣誉,你们这是要壮士断腕吗?此情天地可鉴哪!暴青筋,绷肌肉,竖头发,简直是上天插地呀。这力气,简直是牛气冲天、气贯长虹啊!(错错错,“猛虎队”应该用“虎虎生威”才对!)气势之威武,势如破竹啊。对手岂有不败之理?小编我的脑海中瞬间闪现了对手支离破碎、溃不成军、一败涂地、四分五裂、落花流水的场景。(打住打住!此处妄加评论,还是省略若干字吧。)

敌静我静,敌动我也动,又一波激战开始!咱俩都想先撕下对方身后的名牌。她张开双臂扑来,我连忙飞速一跳,连连后退;她想窜到我背后,我立即一个迅猛转身,时时保住背上的“江山”。哼哼,绝不让她钻空子!我俩剑拔弩张,一会儿你弯腰,一会儿我旁攻,最后竟然如同摔跤般扭在了一起……

——李晨《三十六计撕名牌》

扑来、后退、转身、弯腰、旁攻……真可谓三十六计计计出动,招招上阵!这架势一点也不输“跑男”呀。

好身手!高手过招,胜负本在毫厘间。这场撕名牌之战,双方旗鼓相当,势均力敌,不相上下。高手之间棋逢对手,此乃快事。让我们这些看官也大饱眼福了!

李清弯着腰,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篮球,寻找着“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双手捧球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出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他的双手握成拳头,随后又伸出两指,做出“胜利”的姿势,举到了头顶。

—— 方林《灌篮高手》

作者的视线紧盯着灌篮高手李清,以一系列连贯动作推出了主人公成功投篮的“长镜头”,可谓一气呵成,干净利落。

这身手、这身形,怎么了得!这手起球落的身手,可不是三五天能修炼得来的呀;这见缝插针的灵巧劲儿,也是考智商的呀。下面的女生们,岂不尖叫连连?这不是在打篮球啊,这完全是“圈粉”来了吧!小编我也拜服!

同学们刚准备好,老师破口而出:“向左转!”这下子可把大家整惨了。妮妮一个激灵,真的向左转去,过了那么一秒回过神来,赶紧调整了方向;乐乐一直迟疑着,身子摇摇摆摆,仿佛停不下来的陀螺。“举左手!”老师又下达一口令。瞧那高强,先是乖乖举起左手,随即换成右手,接着又改为左手,真像小猴子在爬树!

—— 杨楷《反口令比赛》

老师这“反口令”还真够“绕脑筋”,所以才有同学如此慌慌张张,迟迟疑疑,傻傻弄不清!作者准确而活泼的描写,铺陈了一幅滑稽的画卷。

烧脑啊烧脑!这要是不会周伯通的左右互搏之术,怎么能灵敏如常哟。听惯了老师话的我们哪,辛苦了!老师啊老师,平常你们教导的都是“要做个听话的乖孩子”,我们已经驯化如常,如今又让我们反其道而为之,怎敢怎敢哪!要我们情何以堪?求放过!

比赛活动类作文,动作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超级妙招,连续而细致的动作展示,会带给读者现场观赛的酣畅淋漓之感。

猜你喜欢
灌篮高手李清身手
电影《灌篮高手》在京首映
久违了!《灌篮高手》确认电影化
“顽皮鬼”显身手
老年“灌篮高手”
火烈鸟
日漫《灌篮高手》和《排球少年》对比分析
看它大显身手(二)
看它大显身手
小试身手
纸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