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发展现状分析

2016-05-30 10:37何芸何芳
校园英语·中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

何芸 何芳

【摘要】近几年来,MOOC教育成为国际趋势。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而言,慕课发展与世界保持了同步发展。早在2013年中国部分高校就开始关注并着手搭建大学慕课平台,在此之前,国内一些顶尖大学也开始制作本校的慕课。但由于慕课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出现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应当及时加以梳理归纳和分析,找到其困境与问题所在,方能使之真正向健康良性方向发展。

【关键词】MOOC慕课 中国大学慕课平台 高等教育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OOC becomes an international trend in education. For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t keeps the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with the world. Part of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gin to focus on MOOC education as early as 2013 and plan to build Chinese universities MOOC platform. Before that, some top domestic universities were beginning to make their own MOOC class. However, many inevitable problems appears for MOOC still keeps its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people should analyze and summarize its features timely, then find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order to make it real develop healthy and do good to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MOOC; China universities MOOC platform; higher education

一、前言

作为热门话题的大型网络开放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21世纪初掀起的一股在线学习浪潮。08年MOOC 这个术语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Dave Cormier 与 Bryan Alexander联合提出来。

1.国外发展现状。MOOCs一出现便备受各界关注,它与视频公开课教学设计以及传统课程教学设计都不一样(开课院校的注册学生和全球各地未注册学生可以一起学习本课程从而获取相应的学分),其教学设计强调顶尖大学经典的学习内容和优秀的学习支持,使学习者具有很强的学习灵活性和互动性。Fini (2009)介绍了MOOCs课程的由来,McAuley 等人(2010)提出MOOCs课程强调:连接于合作(connect and collaborate)、学习网络化(network)、融入课程(engaging)、分享经验(share)、参与讨论(participatory)以及学习群体分散化(distributed)等特点。C. Osvaldo Rodriguez(2012)探讨了学生参与CCK08、PlENK、MobiMOOC、EduMOOC课程的完成情况。Esposito(2012)探讨了MOOCs课程可能涉及的道德问题。

2.国内高校MOOC平台发展现状。2013年,MOOC大规模进军中国市场。国内部分顶尖大学加入 Coursera、Udacity、edX三大网络学习平台。根据Coursera的数据显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万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

2013年6月,清华大学召开大规模在线教育论坛。来自近30所高校的专家出席论坛。会上成立了“清华大学大规模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深入研究教与学的规律,促进先进计算和网络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同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在线教育发展(MOOCs)国际论坛。教育部、上海市教委领导,全球在线教育联盟机构Coursera,海内外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20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同意将在教育部支持下探讨如何建设中国MOOC,建立若干高水平在线课程平台,实现在线优质课程共享,推动中国高校教学模式改革。

在短短一两年间,中国高校MOOC平台已经初现雏形,其中既有国内顶尖高校推出的精品MOOC网站平台,也有知名高校以及地方院校联合推出有自身发展特色的MOOC联盟网站。比如2013年10月,清华大学发布了中国大陆第一个由高校主导的MOOC平台——学堂在线并发布由清华大学原创以及国内外优质MOOC课程。课程涵盖信息技术、数理化、经济金融、艺术、人文、体育等多个领域;2014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中文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正式上线发布,两岸三地四校的10门课程首批上线;2014年5月,由北京大学发起“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开通。通过翻转课堂将 MOOC 与校内教学结合,探索校内教学新模式,上线200天注册人次突破100万。除此之外,一些高校组成联盟共建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并探索学分互认机制,如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的优课联盟、由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台湾国立交通大学五所交通大学联盟组建的 Ewant育网,以及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的“三校联合”等。

二、慕课的优势特征

总体而言,慕课顺应信息时代受教育者的知识诉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学时、学校、地区、师资束缚,摆脱故步自封的小集体意识,能较好实现优势教学资源、平台和模式共享,效果也较明显。

1.发展势头迅猛。越来越多的人被MOOC所带来的便利、快捷以及授课模式所吸引。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超过200所高校加入了高校自己建立的MOOC网站平台。其中部分高校重复加入多家高校平台。不同的MOOC平台侧重点不同,有的主打引进国外顶尖高校的精品MOOC满足更多学习者的需要,有的针对国内学习资源不平衡进行高校联盟共同进步,各具优势。

2.授课形式独特。慕课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授课方法。尽管这些课程通常对学习者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所有的慕课会以每周研讨话题这样的形式,提供一种大体的时间表,其余的课程结构也是最小的,通常会包括每周一次的讲授、研讨问题、以及阅读建议等。因其独特的授课学习形式,的确让部分人受益。

3.开放资源丰富。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一些高校利用网络平台,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鼓励同学科、同专业教师上传课件,互相借鉴、分享资源、同步提高,并邀请一定量的试听学生进行信息反馈,能够有效实现教学资源的丰富。

4.学习范围广泛。慕课跟传统的大学课程一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学习课程的范围不仅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也包括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通常慕课学习是免费的,如果学习者试图获得某种认证的话,某些课程需要收取一定学费。除此之外清华大学还与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结成在线教育合作伙伴,搭建“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课程公共平台” 全面推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线教育。

三、慕课存在的问题

由于慕课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顶层设计还是具体环节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认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慕课的良性发展。

1.认知理念有偏差 慕课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的改变,更是一场深刻的巨大变革。但是目前许多人对它的认知还很不到位。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要么固守传统授课方式,从内心不愿意接受;要么过于乐观,只要鼠标一点、视频一开,就可以一蹴而就。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单纯盲目地认为只要是MOOC就一定是精华,而没有把这些慕课和自己所学专业课程系统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学起来轻松,也轻易地将之遗忘。实际上,在慕课模式下,校园学习中的教与学、师与生、效与评,都能够完整系统地在线实现,但至今许多人还不能真正地认识这一问题。

2.制作专业水平低 许多高校对于发展慕课提供的支持主要是经费,而对于最迫切需要解决,也是最重要的慕课课程制作人才队伍的建设有些疏忽,许多高校都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这需要包括摄影师、教学设计师、IT专家与讲台专家等在内的专业人士的积极配合与共同工作,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我国慕课发展的质量和层次显然得不到显著提高。

3.人性化互动不够 尽管慕课优势鲜明,但国内的学生使用频率并不算太高。学生对慕课平台反馈的意见是:互动形式比较单调、平台资源比较散乱、考查形式比较单一。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则认为课程建设环节和要求过于繁琐,因为课最终还是老师自己要管理的,往往时间精力耗费巨大却得不到相应的效果。综合而言,由于慕课当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平台还不成熟,人性化的技术设计和人性化的即时互动就显得极为紧迫。从某种程度上而方,人性化互动不够的问题,极大制约了慕课的利用频率学生的使用感受。

四、小结

科技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推进着慕课的迅猛发展,慕课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影响力也变得日益深远,由于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到这场教育变革实践中,慕课平台的建设和完善也更显重要,面对慕课我们需要冷思考,为了建设出高质量的慕课平台,学校直面查找梳理其诸多问题,进而认清其本来面目,方能有的放矢,找到良策,进而让慕课在中国得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敏.日趋成熟的“慕课”[J].北京:中国教育报,2014.01.14.

[2]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北京:中国远程教育杂志,2014.6.20.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创新分析
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的简单介绍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