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哲学视阈下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2016-05-30 08:15丁民
科技与企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企业文化创新发展

【摘要】在发展哲学视阈下,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是企业的文化,它不仅可以帮助员工规范自己的行为,还能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企业生产能力。站在发展哲学的角度看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从“人”出发,重点提倡人的发展,打造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将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核心进行突出,进而开拓创新,建立具有现代化理念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发展哲学;企业文化;创新;发展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就是利用哲学的理念来研究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哲学的责任是紧抓现在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社会前进的脉动,找出历史快速发展的动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要指导思想,明确之前认知上的误区,从根本上理解国有企业文化的内在含义,探究国有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而带动国有企业文化的发展,提高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的竞争力。

一、探讨哲学智慧与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

1.国有企业文化的关键要求是以人为本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是具有自己特殊本质属性和活动规律,同时人也是有关自己一切社会生活的主体。这些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本质的分析原则,也是国有企业文化发展的最关键要求。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集聚所有员工的共识,以这些共识为基础探讨所形成的行为规范、思想文化、精神状态以及其价值观念,进而达到对国有企业内部员工行为的控制。

2.国有企业文化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必须具有本身的规律性

任何形式的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受到劳动交际和人际交往的影响,企业文化必然会让国有企业具有凝聚力,同时文化还可以形成员工所遵循的行为准则、思想理念、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等,国有企业文化正是在这种前提下产生的。想要提高对国有企业文化的建设力度,必须按照国有企业的本质属性、运作规律去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在当前的社会中,掌握好自己的发展优势,凝聚各种力量共同发展国有企业,从而建立起优秀的国有企业文化。

二、哲学视阈下国有企业文化的价值分析

1.优秀的国有企业文化会影响到员工的行为规范

优秀的国有企业文化产生在国有企业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同时还伴随着员工的努力不断向前发展。另外,优秀的国有企业文化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内部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它不仅能够发挥出其最佳的精神力量,而且还能集聚员工的共识,从而提高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帮助形成国有企业的向心力。与此同时,优秀的国有企业文化也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社会意识,不仅能形成员工认可的价值观,还能指导员工正确的行为规范。将员工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整合在一起,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使员工团结起来,向着企业今后发展的目标一起努力,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的长足发展。

2.联系企业与员工深厚情感的纽带是优秀的国有企业文化

优秀的国有企业文化通常都是来自于群众生活,又回到群众生活中去,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是联系国有企业和员工感情的精神纽带。一方面,优秀的国有企业文化可以将员工未来的前途命运和国有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并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使员工可以在国有企业处于危难时挺身而出,与企业一起度过难关,进而促进国有企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优秀的国有企业文化有较强的感染力,不仅能让员工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决策,还能提升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其认可企业的发展理念、维护企业的外在形象、关心企业的发展趋势等。优秀的国有企业文化能留住优秀人才、吸引优秀人才,还能使国有企业赢得员工的深厚情感,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3.优秀的国有企业文化能够提高员工的精神状态,调动生产劳动的积极性

优秀的国有企业文化是员工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员工奋斗的精神理念和思想基础。以人为本是优秀国有企业的基本文化,它可以将国有企业和员工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在实现生产经营的同时满足员工对自己价值的要求,以提供个性發展机会和创造性职位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它可以将国有企业的人文氛围、人际关系调动起来,给员工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精神状态;它可以通过价值观念来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解决工作中所存在的基本矛盾,为广大员工攻克难关提供最坚实的后盾;它可以为员工创造和谐积极的工作环境,激励员工积极地学习,让员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

三、以哲学的视阈探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1.将员工成长和国有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构建拥有深厚基础的国有企业文化

国有企业文化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基础,同时文化建设还必须高度重视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员工不仅是企业变革的基本力量,也是企业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企业文化来源于员工的工作实践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企业文化也要服务于员工本身,为员工提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在今后的发展中奠定基础。一方面,为员工创造以人为本的福利条件、工作环境和健全的奖励制度,解决与员工紧密相关的事务,营造公平的竞争氛围和人际关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员工参与企业事务的积极性,为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创造以员工情感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构建以员工为本的经营管理体制,把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把优秀员工的发展归纳到国有企业的发展规划中去,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2.把握重点,突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

国有企业必须要把握住文化建设的前瞻性和系统性,同时还要有开放的眼界和俯视全局的眼光,既能抓住重点,还能统筹全局发展,掌握好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内容。除此之外,企业文化建设还要突出企业发展重点,坚持国有企业精神培育理念。企业精神是国有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更是员工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精神理念,因此,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一定要紧抓国有企业的精神建设,突出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工作的关键点,同时还要紧抓典型,给员工树立一个优秀标杆,使用正确的价值观念来引导员工工作,让员工真正做到为企业服务,例如每年进行标兵奖励,给予典型人物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鼓励和带动其他员工向标兵人物学习。

3.将自力更生和博采众长结合起来,创建内外力量联合驱动的国有企业文化

以内外因相结合的原理来引导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第一,国有企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时期,其发展历程蕴含着我国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老文化中提取有效信息,创造具有民族风俗的国有企业文化。例如儒家的仁德、法家的赏罚、兵家的谋略等,都可以为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内容和思想;第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就是国有企业,要勇于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取长补短,为国有企业文化发展所用,积极加入到全球文化发展的大家庭中去,从而为国有企业未来建设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增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质量,创造出可以面向全世界的优秀国有企业文化。例如,西方企业文化中的平等、人权、法制、自由等内容都是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国有企业可以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文化建设当中,使国有企业快速的跟上时代的步伐。

4.培育战略眼光,改造经营理念和发展目标,建设优秀的国有企业文化

优秀的国有企业文化永远代表着时代的发展。根据国有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要求、员工结构的变化,不断创新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理念,健全国有企业文化的发展体制,放弃一些传统的旧文化,创造适合企业发展的新文化。立足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及时掌握国家发展的战略方针和经济市场的变化特点,把握市场发展机遇,学习一些先进的经营管理策略,创造具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文化。要善于对国有企业自身发展进行总结,不断反思和更新发展目标,培养发展的眼光和远大的追求,使优秀的国有企业文化可以付诸于实践,促进未来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创建优秀的国有企业文化。

5.加强企业文化中的行动能力建设,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文化建设不论是理念的推行还是制度的落实其根本目的是要加强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员工不仅要在理念形成的过程中进行参与,还要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运用。行动能力的建设不仅需要有管理理念的指导,还需要完善的激励制度,例如宝钢在文化建设中就增加了“用户满意工程”,通过对用户满意度的调查和取证建立完整的用户满意管理,形成“我的下一道工序就是我的用户”的共同认识和运行机制,这不仅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追求,更是其文化建设中的魅力之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发展历史最长的国有企业,其文化建设要站在发展哲学的角度上进行考量,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利用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从而提升国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以及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为国有企业今后的转型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向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7):187-188.

[2]陈春明.论如何在國企建设中走好党的群众路线[J].现代企业教育,2014,(20):20.

[3]凌金铸,沈怡君,胡慧敏.文化行政模式与我国文化行政转型中的路径选择[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5,(01):175-189.

[4]李丽燕.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4,(03):57-59.

作者简介

丁民(1965-7—),男,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本科学历,工程师,主要从事政工类工作。

猜你喜欢
企业文化创新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