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桂英
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学生需要的就不仅仅是解答问题,而是在学习中能够因为质疑去提出问题。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一、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
1.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
在习惯养成阶段,教师一般采用的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只要记住最关键的知识点和结论就可以了,被动的习惯养成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懒的问了。或者有些同学心中还是会想到一些问题,可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中学阶段的他们普通内心敏感,并有紧张自卑的心理,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教师批评或被同学取笑,也就放弃的提问的机会。
2.问题设计不够精心
虽然很多老师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会提出很多问题引导学生,但在问题的设置和处理上不够精心,造成有的问题思维含量低,学生不用动脑就能回答;有的问题教师提的很有价值,但不给学生思考时间,问题的利用价值降低。
分析了以上现象和原因,如何唤醒和挽救学生正在失去的问题意识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就谈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在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措施
1.创设有真实性、可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方式,学生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又有什么用,这主要是因为有些问题设计的没有真实性、开放性和探究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尝试和探索历经解决问题的过程。放下老师的架子,鼓励学生敢于表达,敢于提问。
2.训练“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学生具备了主动提问的问题意识后,但并不一定能提出有质量的能体现重点的问题,学生思维活跃往往会提出不着边际的想法和问题,有可能与学习内容也毫无关系,浪费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模仿和学习他人的提问方式。
3.启发学生提问的方法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开口提问,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保护和强化学生提问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其期望理论中指出,一个人行为积极性的高低与其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的概率成正比。根据这一理论,要想使某一个体反复出现某种行为,就应使该个体对其因采取某行为而产生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因此,要想使学生踊跃提问,就必须保护学生提问积极性,尽量从不同侧面满足学生的成功欲。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十分注重从不同侧面对学生的问题予以肯定,比如对提出有一定深度问题的学生,我们肯定“学得深才问得深”;对于提出有点偏的问题的学生,我们肯定他提问题的角度新颖,思维具有扩散性和灵活性,等等。在我的鼓励下,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并因此也出现了许多偏、怪、难的问题,有些甚至通过查资料或者请教其他老师也解决不了的。每当此时,我总是这样鼓励学生:“这个问题老师现在也解决不了,希望你好好学习,将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到那时,请你将此题的答案教给老师。”这样,我们在“只有错答的问题,没有错提的问题”原则指导下,正确引导,多方鼓励,全面调动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2)教给学生提问的基本方法。启发学生提问,关键是要使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人们常说“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分为概念、观点、方法三个层次,然后分别就这三个层次教给学生不同的提问方法。对于概念,着重指导学生会问“是什么”。 对于基本观点,着重培养学生会问“为什么”。有些学生认为问“为什么”很容易,遇事问个“为什 么”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有时到处去问“为什么”,不仅不能把问题搞清楚,反而会把问题搞得更为复杂,比如对公理或定义问为什么,就会使问题变得复杂化。因此关键要培养学生“会问”。理清其论证思路,明确分析问题的角度,这样的提问才有助于能力的培养。对于基本方法,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怎么样”,学生的提问能力就会在模仿和思考中不断得到提高。在学生掌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方法和技巧后,再逐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能力,学生的提问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其提问的积极性也就会随之得到激发。
(3)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师生关系。根据影响学生提问的因素有许多与教师有关的实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师生关系。首先是改革教学方式,变填鸭式为启发式或讨论式,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思考,使学生有问题问。其次发扬民主作风,相信学生的才能,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求异,使学生有胆量问。再次,提高教师责任心,经常和学生接触,和学生保持等距交往,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问。最后,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研究答疑艺术,尽量使学生有兴趣问。对于那些因性格、生理缺陷等因素而产生较强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应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努力使他们树立起提问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在敢问善学中不断进步。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会问、乐问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师生之间的不断努力。只有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才能更好地去探究新知与未知,才能真正实现由“被学”到“要学”的转化,才能突破自主学习的瓶颈,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