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2016-05-30 05:12周国芬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0期
关键词:兴趣效率

周国芬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的一项具体要求。阅读中,学生不仅受到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影响,而且还受到中西文化差异的干扰。我们应该在阅读课中进行有效地文化渗透,让学生在获得语言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课的效率。本文通过就如何在阅读课中进行文化渗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有效阅读教学;兴趣;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273-02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英语教学大纲中一项具体的要求。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在培养学生运用一定技巧和策略进行阅读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在阅读中进行文化渗透。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时,常常对于一些既无词汇障碍又无语法障碍的句子或段落不知所云,究其原因是他们对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够。每一个社会文化的交流都拥有自己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风俗和生活方式,如果学生不了解其文化、历史、价值、思维模式、风俗习惯、宗教和生活方式,就不可能理解篇章的真正含义。

新课改以后,我们的教学已经明确地把文化教学放到了英语教育的重要位置上。新教材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也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力求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知识,不自觉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这些都要求我们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为目的,在阅读课的实践当中,将阅读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文化差异渗透到阅读的各个环节中,并以此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浅薄的经验和所听的一些课的案例来谈谈如何在阅读中进行文化渗透,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二、阅读中文化渗透的内容

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曾说过:“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和文化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信息,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思维特征,但同时语言又受文化的制约,随着文化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语言正是因为有了文化才具备了丰富的内涵。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字眼,包罗万象。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定义过它。我国杰出的英语教育教、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胡文仲教授把文化内容分成了五个方面。

仔细研读现在中学英语教材,虽然没有很系统的文化内容渗透,但是以上五个方面却都有所涉及。例如语言交际方面,初一上第一课就介绍了中西方人名的区别;非语言交际方面,高一“Book 4 Unit 4 Body Language”介绍了肢体语言的差异性;交际习俗与礼仪方面,初一不少课文介绍了谈论天气、问候、年龄、工作、餐桌礼仪文化等;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上,初一已涉及到介绍家庭、朋友、结交笔友等阅读材料;而在价值观上,初三下Unit8单元提到了中西方送礼文化的差异。笔者觉得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将文化教育渗透到阅读的环节当中。

三、如何在阅读课中渗透文化教学

1.渗透英语词汇文化内涵。词汇教学是阅读课很重要的内容,而英语中有很多能表达他们民族文化的特有词汇和习语,英语中的大量词语植根于与汉语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来自不同文化的读者可能不会经历与文化有关的障碍,一种文化中的许多词却在另一种文化中找不到对应词,因此,了解其与汉语在表达上的差异,对于英语阅读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2.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激发阅读兴趣。初中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同学,争取做到人人基本达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同时给予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对于一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及早指出,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介绍所学内容的一些背景知识,包括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等背景知识能唤醒学生的文化意识,以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在讲高一的“Book 4 U4Body language”一课时,讲到“V”形手势时,我们可以介绍一下它的历史来源,提问是谁最早使用这个手势语,也可以找一些图片把各个国家肢体语言的不同更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再如高一“Book 3 Unit1 Festivals”,我们应突出中西方节日的差异,包括食物、人们的活动等,并且适当地补充一些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以及历史来源。如讲到“Thanksgiving Day”的时候,要让他们知道不是所有英语国家都过这个节日,即便是都过感恩节,日期也是不一样的。

4.创设真实语言环境,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阅读文章,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生词的处理和设计几个简单的阅读步骤(如找主题句、判断正误、复述、挖空或者问答等)的层面上,而应该对文章里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设计一些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学习英语语言、运用英语完成跨文化交际任务,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活动既可在课堂上开展,也可在课前或课后开展,形式多样,有知识竞赛、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话剧表演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课后对这些话题做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例如,在学习“table manners”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教师可以在课前就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组,每个组七个成员,分别代表不同的国家,让他们自己分配好职责,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找资料,找出不同国家的餐桌礼仪,然后让他们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了不同的礼仪,比如以演小品的形式、以做成PPT的形式等,然后录制一段学生们自编自演的Video,让学生能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东西方文化差异和生动的肢体语言演绎出不同国家的餐桌礼仪。用这样的形式来上一堂阅读课,学生热情高涨,收获的除了知识外,还对中西文化有了十分深刻的体验。再如,八年级上“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这个单元,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环节,如学会怎么邀请别人(提供常用句型)、邀请外宾要注意些什么、怎么亲手制作邀请函、参加Party时要注意的事项(礼仪、着装以及时间)等,以此来打破纯粹的阅读课的格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语言和文化,并且能够真正地运用语言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有效地完成了阅读任务。

5.开发文化载体,让阅读更具时代气息。我们的教材更新速度并不是很快,必然会出现一些过时了的、学生不感兴趣的话题,那就需要教师对课本阅读素材进行认真地删选,并且不时地挑选各种阅读材料或者挑选一些难易适当地歌曲、视频来供学生观赏学习。而这些素材往往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时代气息,更能吸引学生去阅读。例如,初中很多单元都提到了给笔友写信的话题,并且要求学生写回信或者介绍自己的笔友,可是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没有笔友,而是流行网友。这时候如果我们能把话题转换成“net pal”,应该能更利于学生展开讨论和想象。在挑选阅读材料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尽可能地挑选一些原汁原味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语言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信息的获得或者阅读技巧和策略的运用,而是在阅读当中重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深谙中国文化和英语所代表的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的对比意义,并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来教授。只有这样才能在适当地时候及时地对文化差异进行点拨和挖掘。如果说阅读是给英语学习者打开了一扇放眼世界的窗的话,那么文化就赋予了这个世界的色彩和立体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2001.

[2]王振亚.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M].北京语言大学业出版社,2005.

[3]李立贵.谈谈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方法[J].国外外语教学,1998,(4).

[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宋飞.文化背景在外語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教学,1998,(2).

猜你喜欢
兴趣效率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