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娜
“十二五”期间,我省全面推动深化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让土地“动”了起来,农村资源“活”了起来,农民富了起来
2015年3月,达州通川区磐石乡王家桥村村民王礼治等人从乡政府领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房产证、林权证等六个印着国徽的证件,成为达州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六权同确”试点工作的第一批受益者。
同年6月,成都邛崃市向牟礼镇旭东水产养殖专合社等3家水产养殖合作社、企业颁发了首批农村水面养殖经营权证。拿着这个“本本”,负责人陈旭东准备立即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
农村发展的动力是改革。作为全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十二五”期间,我省推动农村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全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在2015年完成75%。
放活经营权,让土地“动”起来
成都崇州市青桥村农民罗万才,已许久未操心过家里的4亩多地。即使什么都不做,每年大春结束后,他仍能从土地上收回两三千元钱。
几年前,罗万才以参股方式,把地交给青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由合作社出面聘请农业职业经理人管理田间大小事。罗万才把土地交给合作社后,自己常年在合作社打工,“每年工钱就可以拿到差不多两万元,比以前自己种田好太多了。”
罗万才的经历正是“十二五”以来,四川土地制度改革之下农民生活改善的一个缩影。
在备受关注的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四川土地制度改革思路严格按照中央要求,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坚持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改革方向。
2013年,省委“一号文件”就提出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明确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特别提出了探索确权登记颁证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改革试点。这项改革试点的指向很明确,就是要在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后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2014年9月,四川召开全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省委书记王东明在会上指出,四川深化农村改革的主攻方向: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王东明强调,在农村改革中,必须抓住“土地”这个农业生产中最重要、最基本、最广泛的生产要素,紧抓土地“所有權、承包权、经营权”的生产关系,带动农村其他改革攻坚突破。
为了让土地“动”起来,四川持续积极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承包地,让承包地经营权真正“活”起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省已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级平台8个;截至去年6月,全省流转土地总面积1547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26.5%。
铺开改革试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没想到,我凭农村土地经营权证也能贷款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眉山市彭山区谢家镇农民骆洪其感叹。
骆洪其去年到公义镇马林村流转了180多亩土地开办家庭农场种植水果,但因后续发展面临资金压力。去年9月30日,他到刚成立不久的彭山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用区农业局颁发的农村土地经营权证,通过农业部门窗口登记、专家窗口评审、银行窗口办理,很快就拿到了60万元贷款。
在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础上,四川省农村改革再涉“深水”。“从国家到省级层面,四川农村改革试点项目有二十几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省委农工委改革处处长毛业雄说,从国家层面部署的改革试点来讲,有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先行先试,探索改革路径,目前这项改革还在继续深化。2014年,成都市、内江市市中区、巴中市巴州区、眉山市彭山区等4个地区获批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
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彭山区,在为农村产权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又专门建立农村产权评审评估平台、抵押融资平台、流转交易平台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从而形成了健全、闭合的农村产权无障碍流通体系。所以骆洪其才能凭农村土地经营权证顺利地贷了款。
为了让农业生产的各项要素进一步“流动”起来,最近成都市正试点颁发土地经营权证,同步开展养殖水面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小型水利设施所有权确权工作。同时,成都还对大棚、机械设备等具有固定资产性质的农业设施按申请确权颁证,然后进行抵押融资,而且基于成都花卉苗木产业,还可以用花卉苗木作为抵押物。
在省级层面,四川有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房产权确权登记等试点。省委农工委副主任杨新元表示,“这些试点项目主要围绕放活土地经营权、创新农村金融服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
去年,四川省农业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方案》,在全省10个县(市、区)首批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这将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收入持续增长,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责编:史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