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征兵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深入推进,“自主、合作、交流、研究”的学习方式被所有专家和一线教师提到空前高度,但如何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还需要教师付出艰辛劳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耐心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记忆的最佳效果是调动学生各种器官去感知,去领会。因此,古人就提倡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以识记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教者必须放开学生,让他们积极“动”起来。
首先,要让学生做到“眼到”。阅读是从古到今最优秀的学习方法之一。新概念阅读教学提倡: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读书为主干,删繁就简,强干弱枝,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凡是学生能尝试运用自己的心力感悟获得的,就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那些无效的劳动,必须坚决摒弃。的确,让学生“动眼”去读,学生才能学会筛选信息,才会体会到文中所包蕴的情感、态度,从而“情动于中”,由别人联想到自己,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否则,教师的枯燥说教只能失去语文的审美教育、德育教育。其次要让学生做到“口动”。初中语文常规训练方法有:朗读、背诵、复述、回答问题、讨论、辩论、讲演、口头作文等,坚持不懈训练学生“动口”的能力,让他们有一张“好嘴”,一条三寸不烂之舌,有口若悬河之本领,这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前提。否则再优秀的学生个体难以融入小组合作讨论之中。让学生充分“动手”也是培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前要让学生动手去收集资料,或搞社会调查,或做动手作业,课堂上造一个句子,写一段话,做一篇文章,既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治疗“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教学的良药,也才能改变新课堂中看似“自主”实则“被动接受”的新弊。
二、宽严相济,让全体学生与语文老师等距离
初中语文老师对学生不能在主观上、学习中分类别、搞主次,切忌对“拔尖生”实施“优待政策”,处处偏袒;对“后进生”实施“时时紧逼,关注过度”。教师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关爱每一位学生,不仅要走近学生,更需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内在需要、情感特征、个性表现,做到因势利导,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多鼓励、多肯定,使他们获得能自主、敢自主的自信心。
“尊重信任”是点燃学生自信心的火种,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哪怕是后进生,他们的自卑心虽然较重,但其自尊心绝不会泯灭,只要予以“加油”、“拨亮”,就能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相反,如果老师不尊重他们,不信任他们,不寄予希望,就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使他们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同时,语文老师要善于赏识学生,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或有某方面的优势或特长,语文老师还要时时发掘、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用温馨的话语、赞许的眼神、真诚的微笑、爱抚的动作等给予肯定、表扬。让学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让每个学生昂起头颅,扬起自信的风帆。我们还要做充满情感的语文老师,帮助学生发现、捕捉、领悟、品赏语文课堂中的美好与乐趣,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不断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及时发现“希望所在”,促使学生从小养成自主高效的学习习惯。
三、把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
首先,语文教师要把话语权交还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善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说与别人不一样的话,不人云亦云,允许学生不举手直接参与讨论发言,给学生一个自主说话的空间。探讨问题时,力求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
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经常开展师生间、学生间、大组间、小组间的交流、讨论、互动,让学生自由的去想、去问、去说,让各种观点汇合、碰撞。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就必须使学生在平等的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中,去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去无所顾忌地思考探索,去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和见解。
四、语文老师要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语文学科因其独特的特性,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要给学生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同时老师要尽量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绝不会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师绝不越俎代庖;能让学生讲解的,教师定要退避三舍。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新的课堂教学要求创建生本课堂,让学生走上讲台,还主动权给学生,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在评价上提出了“以学评教”,而这个评价主体是学生,内容则是通过与学生相关联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性评价指向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保障学生健康的身心,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让学生在激情涌动下动手、动脑,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