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照灯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5-30 20:51:59杨勤
科技风 2016年24期
关键词:问题及对策检测

摘 要:汽车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大量高科技汽车前照灯得以研发,并逐渐投入车辆生产中。前照灯作用在于,为驾驶员提供明确行车路线,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汽车前照灯检测工作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对车辆动力性、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评价,也是车辆鉴定、质量维修的关键手段。对此,本文先对汽车前照灯检测标准进行分析,其次阐述前照灯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最后说明检测期间应注意事项。

关键词:汽车前照灯;检测;问题及对策

汽车前照灯的存在,不仅是驾驶员照明设备,还是驾驶员信号联络的主要装置,对此,需确保前照灯发光强度、照射位置和方向在规定范围内。由于车辆在行使期间,会出现振动,从而影响前照灯位置的变化,致使照射方向和预计方向出现偏差,加之灯泡长时间运作而老化、反射镜污染、聚光性能受限等原因,严重影响汽车前照灯亮度。然而国内一些研究学者,俞万鹏[ 1 ]介绍了实践证明,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技术措施,可使前照灯检测合格率上升,能有效地解决前照灯检测合格率偏低的难题。戴晓锋[ 2 ]介绍了鉴于灯光检测合格率较低的现状,建议有关部门开展区域范围内检验机构能力验证活动等等研究。针对此,为了有效保障驾驶员人身安全,应做好车辆前照灯检测工作,保持其发光强度和照射方向处于合格标准。

1 汽车前照灯标准

对于机动车而言,其前照灯主要采用近光光束,其与屏幕间距约为10m、光束转角与中点高度需在0.6H至0.8H范围内(其中H为汽车前照灯中心高度),水平方向处前照灯左右间距允许误差在10cm;若汽车前照灯为四灯式,和屏幕间距应在0.85H至0.9H之间,水平方向内,左侧前照灯允许误差值为10cm、右侧前照灯允许误差值为17cm;针对远近光自由转换的机动车,其前照灯光束以近光为主,若机动车为单向远光束,应采用远光光束;关于机动车远光强度设定,需满足以下要求,如表1所示。

2 汽车前照灯检测问题及对策

2.1 光电池组件

在针对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中,会因时间的差异,导致同一车辆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即下午检测值较小于上午检测值。产生该种现状的原因为检测仪由于处于长时间作业,使自身光电池组件出现衰退的状况。现阶段,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各项参数:温度:0-40℃、电源:DC6V或变压器(AC220V-DC5V)、发光强度:0-80000cd、检测距离:1m、重量:22kg)主要通过光能吸收,实现电能转化的光电池,其采用照射光电流比例,对前照灯光轴斜量与发光强度进行测量。

具体操作流程:将光电池、光度计进行连接,在规定范围内利用机动车前照灯对光电池进行照射,通过光度计指针变化,判断前照灯发光强度。从整体上来看,光电池作为光电元件,分为硒光电池、硅光电池等多种,当汽车前照灯光源照射至检测仪时,其会使光电池产生电动势,利用回路连接原理,产生相应的电流。一般情况下,电流大小则可证明前照灯光源强弱。

在本次实验中,前照灯检测仪主要为硅光电池,通过对四块电池组合形成光电池组,即S上、S下、S左、S右,在光源照射后,其受光量在不等的前提下,会自动产生电流差,利用相关电路处理技术,判断汽车前照灯发光强度、光轴偏移量。

另外,以光电池为核心的汽车前照灯检测仪,分为屏幕式和投影式、聚光式与自动追踪光轴式等多种,其中前三者属于手动光轴追踪,第四种具有自动光轴追踪与自动光源测量的优势。

2.2 光柱位置

关于前照灯检测仪,标准光源需处于中心位置,且在上下左右各项指标检测中,标尺均为零。当前照灯直射检测仪时,理论光源强度值应为最大限定值,证明检测仪属于理想状态,而实际光柱、机械光柱中心点重合。在此期间,只需判定灯箱高度,即可对机动车前照灯发光强度进行测量。

然而,在实际检测中,由于机械加工误差数据、仪器系统调试误差等制因,导致机械光柱和实际光柱难以达到完全重叠现象,使光柱位置出现不准确问题。对此,为了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对检测仪测量结果的影响,可通过以下工作的开展,对其进行合理控制。利用校准仪对前照灯光柱位置进行校准,即采用螺栓调节、上下位置调整等手段,当发光强度数值为最大时,即光柱处于中心位置,从而判断因仪器自身原因,对其测量结果造成偏差。另外,高度仪和其它量具的存在,可对前照灯发光强度高度值进行精准判断。在该项工作开展期间,依据JJG996-96将测量点设定为三点,0.5m、0.8m、1.2m。

2.3 前照灯保养

结合《道路运输条例》,可知处于营运状态的机动车需对前照灯定期开展二级维护,并送至检测站,做好检验和维护质量测量工作。然而,在针对送检车辆检测中,前照灯保养工作难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即只针对车辆刹车部位进行调整,甚至在某些车辆中,大灯破碎、灯罩水雾、灰尘与泥土淤积、无法固定等状况尤为明显,从而导致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

另外,对于运行时间相对较长的车辆,前照灯照射位置、发光强度显著下降,均无法达到合格标准。当代轿车的悬架系统对于前轴和后轴负荷的变化比较敏感,当轴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前、后悬架高度较明显的变化,从而造车前照灯的照程变化。宝来、迈腾、奥迪A6等很多中档以上轿车配置电控前照灯,能控制前照灯开、关;随负荷变化或道路倾斜调整照射距离;随弯道變化改变照射方向等。针对此,为了加大驾驶员对车辆前照灯保养工作的重视度,可从汽车维修厂的角度入手,针对前照灯未经调整或检验不合格出厂行为进行严格处理,同时驾驶员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是实现机动车前照灯保养目的的关键。另外前照灯在测量过程中,停车是否严格平行于行车线(垂直于前照灯受光平面)、停车距离能否保证按仪器要求、引车员的体重、轮胎气压的大小、地面及灯光仪导轨的水平度均影响光束垂直及水平偏移量的测定及评价结果。对引车员尽可能使车身摆正(或使用车身摆正器、车身偏移电子修正仪等辅助设备),尽量保证停车距离,保证标准轮胎气压,尽可能同一车辆初复检由同一人引车。

3 汽车前照灯检测注意事项

机动车前照灯检测工作,早期以屏幕观察为主,近几年,逐渐演变为仪器检测,而CCD、DSP检测技术的应用,有效实现前照灯检测工作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

屏幕观察检测一般在灯具检测中较为常见:

1)仪器检测适用于机动车前照灯检测工作,其原因为具有检测快的优势,而数据误差大也是仪器检测无法广泛运用的制因。

2)以CCD检测技术为主的检测仪,利用感光技术,实现光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加之对图像采集卡的运用,经过A/D板将电信号逐步转化为数字信号,最终采用计算机数据测量方式,获取相应的检测数据。

3)从整体上来来看,CCD检测技术具有测量快、精准度高的特点,使得其在前照灯检测仪中得到有效利用。

4)依据机动车前照灯检测原理,在进行实际检测工作中,应对以下事项进行高度重视:检验仪处于水平位置;在汽车空载、驾驶员操作的条件下检测;避免外来光源对检验仪造成干扰;电源系统需保持充电状态。

4 结论

当前汽车前照灯检测问题,可通过多部门协调互助的方式,努力做好前照灯生产、安装、维修与保养工作。如加大对前照灯保养工作的监管力度;对汽修厂生产技术进行严格规范;采用专业仪器,提升前照灯检测水平与质量;对车辆停放位置不合理问题进行有效控制;采用合格前照灯,用于车辆安装;对检测人员定期培训;宣传车辆常规检查与保养工作的意义等,从而确保驾驶员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 俞万鹏.汽车前照灯检测一次合格率低的原因分析[J].科技风,2013(14):249-249.

[2] 戴晓锋.提高汽车前照灯检测结果正确率的策略分析[J].汽车与安全,2016(2):118-121.

作者简介:

杨勤(1983-),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机动车前照灯、环保尾气检测仪等电子设备的工作。

猜你喜欢
问题及对策检测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不等式”检测题
“角”检测题
“几何图形”检测题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财会学习(2016年19期)2016-11-10 03:47:15
浅析供电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导报(2016年12期)2016-06-17 16:12:42
小波变换在PCB缺陷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