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玉玲 陈俊晶
摘要:为了进一步优化与完善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型硕士课程《运输政策》的教学方法,结合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引入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文分析了运输政策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设计了《运输政策》案例教学体系,提出了运输政策教学过程的规划与组织方案。
关键词:运输政策;案例教学;案例设计;案例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116-02
一、前言
《运输政策》是面向轨道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专业型硕士开设的专业课程,课程系统地介绍了交通政策与法规的理论与实践,相关政策涉及轨道交通管理、建设、环境、技术发展以及安全等领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交通运输政策的相关理论,把握轨道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与相关政策走向。案例教学法是运输政策课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适用于以培养决策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旨的学科的教学。而《运输政策》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理论性、实践性与决策型,为了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加强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
二、案例教学在运输政策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通过再现案例情景,使学生在短期内接触到各种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从而有效地弥补了课程教学实践的不足的缺点:(1)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输政策教学案例内容主要取材于铁路运输管理实践,通过对真实客观的案例的学习,使学生将运输政策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运输政策案例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及分析决策能力。运输政策案例教学的小组讨论和答辩,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和发声平台,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这一自主学习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分析与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推动者,而学生则是参与者、决策者。在学习与讨论的过程中,化被动接受者为主动参与者,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运输政策案例教学中案例分析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以小组整体表现作为考核主要依据。需要小组成员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在整个案例学习过程中共享资料,集思广益,取长补短,通过竞争与合作,共同努力提高小组成绩,这对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有一定促进作用。
三、运输政策案例教学存在问题
轨道交通相关运输政策與法规涉及范围广、理论性强,单一的课堂讲授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需要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发现运输政策案例教学存在如下问题:(1)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还需要拓展。目前,课堂讲授仍然是《运输政策》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只是安排了一些课外案例分析的大作业。为适应轨道交通运输领域人才培养的需要,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需要提高案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与“实战机会”。(2)运输政策案例库的建设还需要加强。案例教学要通过相关性较强的案例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需要选择启发性强、针对性强的案例。但是目前可供铁路运输政策教学选择的案例较少,不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四、运输政策课程案例教学设计
1.教学大纲的修订。运输政策课程原理论学习课时数为32学时,现调整教学大纲,减少理论学习的课时数至22学时,增加案例讨论的课时数至10学时。课程安排如下,在完成轨道交通投融资政策、轨道交通环境政策、轨道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政策、安全政策与定价政策五方面理论知识学习后,分别设置案例的学习和讨论,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完成讨论准备工作,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优化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课件的制作上更加注重PPT的视觉感受;设置课堂讨论环节,营造轻松自由的发言环境,加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通过改革,《运输政策》课程的理论学习与案例教学的学时应占课程总时数的70%与30%左右。
2.课程教学案例设计。(1)教学案例设计原则。①案例的选择与设计应与当前我国铁路运输管理政策发展动向相符。由于交通运输政策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学生对于最新政策发展情况、社会热点话题的兴趣和关注度较大,因此,交通运输政策案例的选择需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体现轨道交通运输领域发展前沿,使专业学位的课程教学应紧密结合轨道交通运输行业需求,适应轨道交通运输领域人才培养的需求。②案例的选择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具有严谨的逻辑。案例是实践性教学的体系,不能脱离教材谈案例,且交通运输政策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因此案例的设置需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撰写案例时要求思维缜密、逻辑严谨,并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为轨道交通运输领域培养决策型和运用型人才。③案例的难度设置应该循序渐进地增加。由于运输政策有较强的法律性,应先给学生普及相关法律背景知识,再学习具体政策条例。有时一个案例会使用到多个章节的知识点,那么在选择案例时应将特点鲜明的案例安排在相应的章节学习,让学生能抓住重点。对于综合性强的案例,可以安排在较后面的章节,让学生有一定经验积累与能力提升后适应新的难度。④案例的构架应该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一个教学案例应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案例介绍,应包括案例的基本信息与重要信息,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案例内容;第二部分是案例分析,应包括分析思路、分析方法、解决方案、后续进展等内容,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方法与技巧。(2)教学案例设计。《运输政策》教学案例按照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案例,由轨道交通投融资政策案例、轨道交通环境政策案例、轨道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政策案例、轨道交通运输事故处理案例与轨道交通运价政策案例等5个方面的案例构成,具体案例设计的内容见下表1。
每个版块的教学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知识教学与案例学习,其中案例学习是由案例准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案例应用四个部分组成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了解、吸收到掌握运用。运輸政策案例库的建设与不断完善,能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素材,提高教学质量,且能够促进高校间与校企间的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
五、运输政策案例教学过程的规划与组织
《运输政策》案例教学课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主要环节:(1)基础理论学习。教师根据《运输政策》教学大纲进行运输政策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以后的案例教学奠定基础。(2)任务布置。教师根据所学习内容与学习进度,布置案例学习任务。学生按人数进行分组,通常3~5人一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3)案例准备和撰写报告。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课堂效果,教师与学生都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与解析案例,做好案例的实施方案。学生需要转变学习态度,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课前认真研读案例,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对案例讨论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撰写报告。(4)课堂讨论。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单向输出知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讨论互动,同时把握好案例分析的主题方向。课堂讨论分为三个阶段:小组汇报、集体讨论和教师讲评。课后可根据讨论意见对报告进行完善。为加强与方便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将尝试设立专用的课外交流群,构建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由教师专门负责在线解答学生问题,并分析相关资料。(5)案例评分。最终评分是由教师评分与学生评分加权得到的。学生参与评分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习积极性。评分标准应包括:案例内容、表现形式、演讲表现和讨论分析。每个案例课堂讨论的课时为2学时。
六、结论
案例教学是全方位提升《运输政策》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轨道交通运输领域综合运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保障,是运输政策教学改革的重点。案例教学应结合课程知识体系,设计案例教学内容,同时规划与组织好运输政策案例教学的全过程,改变教学理念,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讨论互动,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协作精神。
参考文献:
[1]叶玉玲,刘慧敏.《交通运输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13,15-16.
[2]姚红光.基于案例教学的《运输经济学》教学改革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3,(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