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张云 刘刘晓冰
摘要:智障学生同样有与异性发展亲密关系的需要,但由于自身发展的缺陷,他们难以使用恰当方式表达异性交往需求。本文运用访谈法、观察法、单一被试法对一名中度智障女生的异性交往失当行为进行研究,通过比较基线期和实行干预技术的处理期的数据得出:该生异性交往表达失当行为前后期有显著差异,该生行为有明显改善,因此本研究的干预技术可有效引导中度智障学生形成恰当的异性交往行为。
关键词:异性交往;中度智障女学生;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7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114-02
异性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渴望、喜欢与异性交往,是青春期心理、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表现。对于存在智力障碍的学生,同样需要异性交往,但他们由于身心存在障碍,心理水平的发育滞后于同龄人,特别是中重度智障学生大多存在社会适应障碍,自我控制能力低,易受自身本能冲动的影响;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低下,导致他们易受不良和有害因素影响,智障学生如果没有受到相应的教育与引导,他们将难以去维持一个正常的异性交往,甚至会出现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因此,作为智障青少年的教师,如何去面对处在青春期的中重度智障学生,对他们开展青春期教育,引导他们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及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是非常重要的。
一、研究背景
1.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阿彩,女,1998年12月生人,身高体重正常,性生理发育正常。IQ介于45~49之間,属于中度智力残疾,生活基本自理,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具有语言功能,能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无明显的肢体残疾。
2.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阿彩是名孤儿,8岁时被遗弃,随即送入当地福利院,第二年转入当地一所残疾人托养机构,并在此生活到现在,在此机构该生除接受日常护理外,从2009年开始在此机构附属特殊教育学校接受教育至今,在学校该生能力属于中等偏上。该残疾人托养机构位于城市边缘地带,附近居民较少,封闭式管理,实行终身托养制,院内多数为孤儿,少数有家庭,轻、中、重度残疾人皆有。院内服务对象集中供养,院内学校亦是封闭式全托养制。
3.研究对象的主要行为及成因。通过对阿彩在学校里的行为观察,相关教师和同学均发现阿彩喜欢在公共场合,特别是男同学面前故意将裤子穿低,露出臀部上方,将衣领拉低或者衣角拉高露出肚子。经常找机会与男同学独处,喜欢跟着学校内一名男同学,一有机会就靠近该男同学,主动说话并有拉扯衣服、抱其手臂的动作。该名男生不大喜欢阿彩的靠近,对其行为有口头上拒绝,但阿彩并未收敛,仍我行我素。通过访谈其各科教师,分析阿彩造成这些行为表现有以下原因:(1)生理因素。智障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同样会对异性产生好奇和渴望,对异性的关注和好奇,使他们产生了朦胧的性欲望和性吸引。(2)心理因素。阿彩幼年被抛弃的经历造成了她严重的心理创伤,时间长了创伤内隐,进入青春期后,阿彩分离的创伤和渴望得到疼爱和认可的心理表现在对异性的关注上。(3)环境因素。封闭式、集中供养的生活环境,阿彩人际圈小,平时较难接触除教师、同学以外的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单一被试法。
1.访谈法。访谈法[1],采访阿彩的主要接触人。纸质记录配合录音笔记录,搜集阿彩异性交往表达失当行为的相关资料,包括起因、行为表现、主要接触人的反应、生活细节等,为观察记录表的制定提供基础。
2.观察法。观察法,即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搜集分析事物资料的方法[2]。首先设定好观察记录表,在干预期与基线期对个案进行非参与性观察:两名教师作为旁观者置身于阿彩的活动情境之外,主要记录在特定时间段内阿彩的不当的异性交往行为的形式、单位观察时间内发生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3.单一被试法。本研究采取单一被试法,实验研究设计为A-B,A为基线期,B为处理期[3]。处理期是在施加干预技术的情况下,对阿彩的异性交往表达失当行为观察记录;基线期是在无施加任何干预技术的情况下,对阿彩的异性交往表达失当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三、研究过程
(一)实施干预
本研究采用较为理想的设计类型:A-B,即基线期—处理期。每一期观察时间为10天,观察时间为每天1次,每次观察1小时,其中10分钟为课间时间,50分钟为课后时间,使用设计好的观察记录表进行记录。
(二)具体的干预措施
1.积极关注,及时沟通。关心阿彩的日常生活,对其需要积极提供帮助,每天与其沟通交流,持着平等、耐心倾听、不责备、不呵责的态度,鼓励她勇敢说出心中的想法,肯定她异性交往的需求,积极引导她认识恰当的异性交往方式,让其学会使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2.常识教育:青春期生理卫生及社交礼仪教育。阿彩是一个爱漂亮的女孩子,在常识教育方面,笔者“投其所好”,一方面让她懂得经常露着臀部、肚子、胸部会容易着凉生病,一生病脸色不好,人就不漂亮了,引导其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对她进行社交礼仪常规教育,引导她认识到穿戴整齐、举止文明才是正确的自我表达与展现,正确认识男、女生的交往,保持一定的距离才不会遭到对方反感,并对其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异性交往场面进行分析指导。
3.同伴干预。在阿彩身边安排一些行为举止较为得当、文明的女同学共同学习生活,在阿彩出现一些异性交往表达失当行为时能及时阻止,再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起引导示范作用。另外,与阿彩比较靠近的男同学做个别谈话,要求他们对阿彩出现不当的身体表现时忽视并及时离开,对她近距离接触和跟随要当机立断严肃拒绝,并向她表示不喜欢这些行为。
4.实时干预与引导。智障学生对社会规则缺乏理解、自控能力差,较难识别自己在公共场合表现出的不恰当行为,也很难自我控制。因此,任何教师在发现阿彩发生异性交往失当行为时,均应及时制止,告知她哪个做法是不恰当的,可适时结合同伴干预,引导她逐步掌握合适得当的异性交往行为。
5.行为矫正。行为矫正主要是指依据学习原理来处理有关的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客观有效而系统的方法[4]。行为矫正技术主要有强化法(正、负强化)、惩罚法(正、负惩罚)、塑造法、模仿法等。
中度智障学生理解能力差,只靠说教式的社交礼仪常识教育,他们难以理解内化;但中度智障学生具有的一定的模仿学习能力,他们可以模仿一些肢体动作或者说话方式。因此,对阿彩主要采用模仿法,配合强化法,让她消除失当的异性交往行为,从而建立恰当的异性交往行为。具体实施过程为:根据日常的观察和访谈得知阿彩喜欢看电视,因此选择一些以恰当异性交往为主的电视节目,让其模仿电视中人物的恰当行为,同时再者找一名行为举止得当的女同学作为榜样示范。在阿彩出现恰当的异性交往行为时及时给予正强化,如微笑鼓励、赞许,并给予她更多的观看电视的时间。随着阿彩失当行为的减少,可逐渐延长给予正强化的时间间隔,直至消失。
(三)干预结果
阿彩经过干预训练,通过观察记录和与相关教师的交谈,大家都反映阿彩的异性交往行为明显有了改善,裸露身体部位,如臀部、肚子等的行为明显减少了,拉扯男生衣服、手臂的行为也明显减少发,男同学较能够接受她的行为方式,教师们也觉得她的行为较之前得体了很多。
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前后期(基线期和处理期)观察记录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因样本数据呈现非正态分布,故选择使用秩和检验处理数据,从结果可以看出不管是外露身体部位还是过分接触异性的异性交往失当行为的前后期表现显著差异(p=0.004<0.05)。
四、讨论
智障者虽然在身心方面存在缺陷,但是他們也具有发展的潜能。智障者同样有与异性发展亲密关系的需要,他们的合理需要符合社会规范。因此,智障学生异性交往的教育是我们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对阿彩异性交往行为研究探讨,认为此研究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同时还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
1.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在本研究中,对阿彩的异性交往失当行为采取了行为矫正、同伴干预、积极关注等方法和技术,比在平常教学实践中单纯靠制度约束或者口头说教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性。智障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难于将简单的口头说教或是制度规范和自己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本研究采用实时的生活干预,从个人行为、同伴影响、认知层面三方面综合干预,做到多管齐下,从而达到改善阿彩异性交往的行为表现。
2.本研究有待改善的地方。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差,行为易受不良影响而出现反复,因本研究持续时间的局限性,难以确保个案会在以后生活中出现行为反复,因此在平常的教育中可按照本研究的方法持续、反复干预,以消除他们的不良行为,并使出现的良好行为得到巩固。
本研究的个案阿彩是一名孤儿,自幼经历了被父母遗弃的重大心理创伤,她的一些不良行为表现反映出对家庭的渴望,对父爱、母爱的需求。除了本研究所使用的方法以外,相关密切接触者还需要继续加强与学生情感方面的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只有和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真正理解他们,才能真正了解问题所在并解决,从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和恰当的行为表现。
参考文献:
[1]王新波,孟万金.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家专业标准制定[J].中国特殊教育,2011,(1):75-79.
[2]杜晓新,宋永宁.特殊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8.
[3]韦小满.单一被试实验法在特殊儿童干预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4,(4):27-30.
[4]韩小兵.基于行为矫正原理智障儿童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3,33(1):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