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要把握好“度”

2016-05-30 20:01廖雅琼
甘肃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学科整合教学过程新课改

廖雅琼

【关键词】 新课改;音乐;教学过程;学科整合;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078—0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已走过五年的历程。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广大音乐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验,在教学中扎实实践新课程理念,使音乐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动感和活力。音乐教学以传统的“显性、具体、封闭”的教学模式朝着“隐性、简略、开放”的方向改革发展。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容易偏离课改的轨迹,走形式主义,忽视音乐课程本身所固有的特点。新课改下,恰到好处地把握音乐课教学的“度”,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把握好教学目标与音乐教学过程的“度”

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其无形性决定了音乐教学必须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体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以“教”而教,只重结果,实际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这种单调、呆板、直接的固定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发展,把开启人类智慧、丰富个人情感、培养创造潜能的音乐课堂,变成“束缚人的牢笼”和“制造人的模具”。新的音乐课标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教学过程,把过程放在与结果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二者之间关系的尺度,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去把握,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

二、把握好音乐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度”

课改中提到学科整合,要求教师合理利用各学科知识的整合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但是学科整合的利用,不是让老师在课堂教学时漫无目的,发散性讲解。《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这段话指出了我们过去的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课改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可轻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而是要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整合,即“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三、把握好知识技能与表演的“度”

传统音乐课堂模式是教师“绘声绘色”地讲,学生“一本正经”地听或有秩序的教唱。而新课程打破传统,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于是,部分教师把“少讲”或“不讲”当成课改原则,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退出了教学的舞台而成为旁观者,致使课堂出现“失控”的现象。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过度强调音乐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传授,导致音乐课理论性强、专业性强。这是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音乐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新音乐课标中多注重情感的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自主”与“自流”、“放手”与“放任”的界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指导学生学习策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创新地学习。

四、把握好多媒体运用的“度”

首先,教师更多关注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忽略了师生间情感交流,连掌声和鼓励的话也都由电脑代替;其次,教学内容是聆听音乐,教师却剥夺了学生听的权利,出现了主次错位,把音乐配上情节、画面,让学生由“听”变成了“看”,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却不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训练,多媒体手段要合理、适度的应用才能起到最好的辅助作用。在音乐教学中精心布局、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不但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的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但这毕竟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冲淡音乐教学本身的意义。而盲目依赖多媒体技术,不仅教学思路受到限制,还使人成了机器的奴隶,改变了音乐教学作为人文课程的学科性质。所以,在音乐课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的需要,合理、适度地安排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充分发挥示范、引导和研究指导的作用,要把握好音乐教学中的 “度”,才能达到预计目标,让学生在音乐的殿堂里快乐成长!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学科整合教学过程新课改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