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与发展探析

2016-05-30 17:50王大海陈亚男杨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0期
关键词:出路成因问题

王大海 陈亚男 杨红

摘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自2009年招生至今,规模已接近当初设定的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额50%的目标,但总观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还存在着与学术型研究生区分度低、特色不明的问题,同时也存在实习实践环节质量不高、课程设置不科学等问题。本文对此分析了成因并探折了解决前景。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问题;成因;出路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058-02

2009年教育部对研究生教育结构类型实行了重大改革,开展了以应届本科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目的是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计划到2015年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将各占50%。据公布的2015年度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可知,专业学位研究生占比43.93%,按增长趋势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50%的目标。站在2015这个时间点,全日制专业学位的招生与培养历程值得总结和思考。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与培养现状

就社会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与培养的总体感知看,其走过了从最初人们基本不知道、不了解到逐渐被了解、接受的过程,不过这种接受需要解读。

首先,从招生报考数据方面。2009年的5万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计划是临时增加的,报考阶段没有,从2010年起全日制专业学位正式列入招考计划,当年占总计划的23.31%,此后逐年增加至2015年的43.93%。表1为学位硕士历年考录数据,可以看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报名人数占当年学历硕士报名总人数的比例与当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计划数占当年学位硕士招生计划总数的比例相比,由初期百分之十几的差距到2015年的基本相当,表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得到了接受。

其次,考生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认知方面,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之初,因为是临时增加该种类的原因,考生对其认知无从谈起。此后,考生认识到全日制专业学位是国家正式研究生种类,但多数考生认为其不如学术型,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培养模式,担心不受社会认可。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计划的增加(对应学术型逐年减少),全日制专业学位考录比的优势受到考生重视。同时,招生培养单位的宣传和教育教学实际,以及就业上应用型与学术型的无差别对待,都给了考生正反馈,到目前考生从思想上基本认可了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再次,从社会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接受程度上看,全日制专业学位从有毕业生起就没显示出劣势,在部分学校的部分领域(专业学位的招生按领域招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及去向甚至好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恐要归于培养单位对学术型和应用型(专业学位)的“同等”对待。用人单位的感受会是培养质量相同,且学位名称更具专业色彩,所以乐于接受。如上所述,全日制专业学位已为考生和社会所接受,那这是不是就意味着硕士研究生培养转型成功了,达到了教育部设置这个类别的目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全日制专业学位被考生和社会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是:全日制专业学位是国家正式设立的学位类别,有双证;培养上与以往比也没有多大差别,质量没有降低。但实质上,这种“没差别”就是当下全日制专业学位面临的最大困境,探索其实质并摸索解决之道应是其发展的根本所在。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教育部2009年3月下发的教研[2009]1号“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为依据,观察各院校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特色不明显,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理论上每一种类全日制专业学位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上都有相当明确的界定,如法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专门型、实务型法律专门人才,工程硕士的目标培养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等等,所以关键是围绕培养目标制订适当的培养方案。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不足是体系性地,表现在课程设置上公共课部分与在职工程硕士相同或相似,与学术型差别也不大;专业课部分似乎都来源于与之相应的学术型各学科,体现不出领域、行业特色需求以及大工程、大领域的从业需求;实践性环节名称比较笼统、模糊,缺少细化和实施性;学位成果基本是按学位论文的要求提出,形式单一,与学术型基本相同。

2.实习实践环节缺少系统性且难于落实。实习实践环节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获得生产实际知识、专业技能锻炼的重要手段,也是在培养中与学术型研究生最应显著区别的部分,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按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须有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当前各培养单位对此的普遍做法是設定4~8学分的实践教学内容,以校内校外结合、课堂与实践结合的形式开展。这其中的细节落实、效果千差万别,但达到高质量要求应面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检视:①有工作经历与应届生的半年与一年实践教学的区别安排,同时工作经历与录取领域的关系如何考虑;②实习实践中校内、校外两部分的作用关系及协调;③实习实践中专业认识与提高的层次区别、职业实训与专业能力提升的协调安排和界定;④双导师制的落实及其在实习实践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⑤实习实践环节的考核、评价组织与标准。实现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学位成果形式单一、缺少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传统学术型研究生最没有区分度的就是学位论文,因为一般培养单位(特别是以工科为主的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学术型的论文研究也多以应用型为主,专业学位的硕士论文研究也有理论方面的。学位论文选题主要是由指导教师来定,而培养单位的绝大部分导师会同时指导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类研究生,给研究生选题时,研究生种类肯定不是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对老导师,以前没有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时,学位论文选题也有很大比例是应用性的,与当下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在学位论文上区分专业学位和学术型是困难的。另一方面,教育部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可以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案例分析、文学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但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形式基本上是传统意义上的论文。对此笔者认为,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等统称为学位论文不确切,它们是为获取学位而形成的各种成果,称学位成果较为恰当;其次,传统的学位论文完全不能彰显专业学位的特色及其所涉及的广泛领域,需要探索和变化。

三、问题形成的原因与出路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存在问题,与学术型的培养区分度不明显,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①全日制专业学位推出的时机与方式比较突然,培养单位思想与条件准备均不足。②培养单位的客观条件制约。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培养如果真要达到“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要求,是需要在师资、实验室条件、实习基地建设、培养经费等方面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种投入即使有也不是所有院校能在短期内完成的。③培养单位的紧迫性不足,探索与管理欠缺。④行业、领域的资源在专业学位培养中缺失是当下研究生教育中的一大困境。

基于上述分析,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探索方能达至目标:①稳定专业学位的招生种类与规模,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培养单位、企(事)业单位科学定位在专业学位培养中的角色,形成良性互动。②培养单位立足行业和领域,开阔思路,开门办学。在制订培养方案时不能闭门造车,要吸引行业内企事业单位参与,听取用人单位对人才评价的意见,吸纳行业专家对人才知识结构、素质能力的培养建议,把用人单位能够提供的实训条件综合到方案中。③培养单位在优化自身师资力量、实验室条件、经费投入等的同时,探索以高质量的实习实践为突破,点面结合,形成与行业、领域在人才培养上的互动模式。④探索多形式的学位成果形成与评价机制,活化学位成果形式,同时探索专业学位培养、学位成果与职业水平、职业资格的相互关系,使专业学位培养体现出应用教育、职业教育的特色。

综上所述,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将很快占到硕士招生总数半壁江山的情况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会为国家的建设输送出真正的应用型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邵延峰,任秀华,马永红.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3).

[2]张华杰.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价值工程,2014,(9).

猜你喜欢
出路成因问题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