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宗虎
【关键词】 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039—01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曾这样说过:“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便是和谐的、温馨的。”那么,怎样才能营造一个温馨的班级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用爱点化
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我们为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中,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我们既是他们学习上的好帮手,又是他们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毋庸置疑,现在的学生在学校一般最怕班主任,最畏惧请家长。为此,在教育这些特殊学生时,我偶尔也搞点心理惩罚,有意识地冷淡一下他,让他尝尝违反纪律后那种难受的滋味,然后再找恰当的机会教育他,给他讲道理,并特别告诉他放弃学业有哪些危害,这样做对他以后的人生有哪些影响。比如,我班有个男生,平常自由散漫,常常干一些违反纪律的事,我找他谈话时说:“很多同学都说你很聪明,就是自控力太差,管不住自己,所以学习成绩落后。你这事情一出,搞得我很被动。你是不是感觉在这里读书很没意思?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给你几天时间,可以休息,你好好想想,我对其他同学和老师就说你生病了。”我的话还没说完,他就说:“何老师我知错了,我的确是没有管好自己,对不起,我今后一定改正,你相信我吧。”通过这番谈话,我就顺水推舟地原谅了他。现在他果然变了,变得听话懂事起来,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了。为了不让他出现反复,每次在遇见他时,我都用鼓励的目光去看他,找机会关心他,使他真正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二、用心感化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一名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不要在冬天里砍倒一棵树》:有一年冬天,一位父亲需要一些柴火,他找到一棵枯枝败叶的死树,然后把它锯倒了。到了春天,令他惊愕的是,树干周围满是绽放的新芽。对此,他不无感慨地说:“我原来以为它肯定死了,现在我却看到这棵树依然有着生命的活力。”于是,这位父亲嘱咐全家:“不要在冬天里砍倒任何一棵树,不要在情况不明时作出任何消极的结论。”想想我们的学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我们不能抱怨学生的无知和犯错,学生正是因为需要教育才送到学校里来的,犯错也是学生成长的一种方式。教师看到的问题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之一,或者是学生成长过程某个阶段出现的问题。如果因此放弃,甚至是简单地否定一个学生,就会像在冬天里砍倒一棵树一样,就再也没有“复活”的机会了!
三、用行润化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老师个人的榜样,乃是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教育的机会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老师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我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要求学生学习要认真,我首先做到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一件事对我感触很大,上学期,有一天上早自习的时候,有两个同学走到下面楼梯口突然跑起来,边跑边说:“喂,快点,老陈站在那里!”我仔细一看,陈老师果然站在他们教室门口,难怪学生要跑。这说明老师的表率和督促作用的确很重要,这说明我们以前的做法没有错:学生上课我们上班,学生休息我们再回家,通过身教和言教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教育,让他们真正看清我们老师的人格和魅力,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感激我们,敬佩我们。
四、用德服化
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行业公德。而新时期对班主任的“师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表现在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对待自己的知识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对待自己的品行要从小节从严要求,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才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以奉献的精神实现自我的价值。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应注重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