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观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平衡探讨

2016-05-30 10:48梅花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0期
关键词:生态观平衡

梅花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个高校的招生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大,高等教育迅速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超出了其自身的承受范围,因而呈现出一种“饱和”的状态,从而导致了其“生态平衡”的破坏,最终呈现出高等教育事业在经费投入不足和发展需要之间、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等之间的不平衡状态,从而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问题的频频出现。为了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速度与质量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局面,本文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生态平衡”观对其进行综合性的探讨,重点分析如何实现其平衡性的发展,最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观;我国高等教育;平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003-02

生态学这一观念被应用于我国的教育界这一领域起始于20世纪初,教育“生态平衡”的提出和发展是教育事业的一大发展和创新,给教育界带来了光明和新的发展契机,由此出现了新的教育世界观、认识观以及方法论。后来,各种以生态观的视角来思考、探索、解决生态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性问题的研究越老越多,高等教育领域的生态平衡研究正式出现。

一、对生态观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平衡的阐释

生态学本身是一种研究生物和环境二者之间关系的一种学科。其中生态学的观点、理念等作为一种正确的认识论,各个领域也逐渐对其进行借鉴和应用,包括政治、文化、经济以及教育,政治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等各种名词也相继出现。将生态学这一观念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不仅与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所出现的问题相吻合,而且为其可持续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高等教育生态学这一观点,最早由英国的教育学家提出,逐渐被引入到中国,开拓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空间和范围,其中以生态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平衡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观念来确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具有很大的先进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关高等教育的体系,其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而又复杂的系统,其中各个因素之间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随着其动态的变化,会呈现出平衡和不平衡的两种状态。其中高等教育的生态平衡观是目前的根本问题,生态平衡观并不意味着这个体系各个因素保持静态的平衡,它是一个动态的体系,即需要保持在结构和功能之间,物质、信息等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平衡。高校教育体系的平衡观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据近几年来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各个高校的招生人数逐年呈现上升趋势,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了大众化的阶段。在这样的形势下,在面临着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其与资源的迫切的矛盾更加深化了,最终导致高等教育系统的失衡,为了维持自身的发展,这种失衡状态将会愈演愈烈,最终教育界出现了“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从生态学的视角,以生态学的认识论来分析这一问题,以其方法论来指导这一问题,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走上生态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生态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平衡发展的对策探讨

高等教育体系的生态平衡指的是高等教育这个体系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平衡性、运行的高效性以及功能的优异性等。要想保持高等教育体系的生态平衡,需要从根本上了解高等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高等教育的生态平衡观,从而推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中需要准确地把握教育生态观的实质以及要求,遵循其发展的根本规律,最终保持其生态上的平衡发展,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起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新时期的社会讲究生态和谐,其中人是促进和谐的主导力量和根本保障,只有在人和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的最终和谐。从生态哲学的角度来讲,生态指的是社会的主体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其中的各个生命要素之间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作为高等教育这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主要构成部分是学生,其主要发展的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将其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要想实现高等教育的生态发展,首先需要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生态观的人才培养目标。关于人才培养的生态观,其中需要做到促进人才的全面性、可持续性以及和谐性的发展,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生态人”。这一概念指的是其不仅能够做到在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做到顺应生态需求,实现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综合相关人的研究,本文认为生态视角观下培养出来的生态和谐发展的人才一般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保持着对生命的信仰和敬畏,将生态的整体价值放在首位。这样的人才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还将社会、生态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另外,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将整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从而保证社会利益和生态整体利益的和谐发展。(2)追求物质获得和精神享受的统一。生态观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的平衡,不仅需要培养出在追求自身发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基础之外,而且还能够将道德的追求作为自己所奋斗的目标。(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理念。可持续发展不仅讲求长久发展,还更加注重综合性地平衡发展,即经济、社会以及生态之间的共同发展,生态观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就需要具有这样的特征。高等教育的生态平衡发展首先在培养人才方面,需要将生态和谐作为根本的发展目的,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同时,落实人本思想,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最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生态平衡性发展。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需要做到保持一致性,将生态的平衡发展作为根本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高等教育一共分为三种类型的学校:一是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的大学,二是本科类院校,三是高等职业技术类学院,其三者之间虽然为三个不同的独立个体,但是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该保持定位的统一性,这样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在总体上的和谐、可持续、平衡地发展。

2.形成有利于高等教育系统生态平衡发展的生态环境。具有一个保持着平衡、协调、和谐的整体的生态环境,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如今这样一个大的教育环境和背景下,要想实现生态平衡的发展,各个高等院校就必须要做到使自身的教育系统与整个的高等教育相适应。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高等教育需要不断地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人才,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二是社会要为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对此,一方面高等院校需要在充分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对自身的教育体系不断进行优化和改革,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融入到自身的教学目标中,从而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另一方面,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生态发展,社会需要给予高等院校充分的支持,包括加大经济上的投入。在立法方面,建立健全高等院校教育的相关法律,优化高等教育的政策,从而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根据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中资源短缺是很多高等学院都面临着的严重问题,并且已经成为了限制其生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高等教育的自身的生态发展来看,首先需要在资源上保证充分地给予,不然将对高等教育整个系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最终可能会造成整个教育体系面临困难。要想保证高等教育资源的充足,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建立起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系。

3.全面优化调整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实现高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根据生态学的观点,生态系统要想维持自身的生态平衡,在其结构上需要保持一致性,在生物种类上需要做到多样化,这样的生态系统才是稳定的。高等教育系統也是如此,不仅需要在其功能上保持协调统一,还需要做到多样化,这样的高等教育系统才是生态平衡的。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性是需要不断进行优化的,一是适应性优化调整,二是战略性优化调整,二者都是为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服务的。在适应性优化调整方面,即在对自身系统进行完善的同时,从而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不仅说明高等教育系统不仅需要具备促进自身发展、培养社会人才等方面的基本功能,还应该具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并且保持其相互之间的平衡性。

4.坚持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高等教育体系逐年呈现增长趋势,一方面数量得到了增长;另一方面规模也迅速得到了扩大,然而高等教育的系统并没有在人才培养方面或者在促进经济增长上具有更大的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等教育系统的没有做到整体上的协调、平衡、可持续。因此,高等院校首先需要意识到数量、质量、结构以及效益这四者之间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一个互相共存的整体,单纯地做到规模和数量上的扩大,而忽略其他三方面的因素将对整个高等教育系统造成不利的影响,即导致其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各个高等院校需要具备一个全面发展的观点,保持其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生态平衡,从而做到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视角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面貌,它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观点,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长久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就目前众多高等院校的发展模式来看,其中仍然存在着各种违背生态平衡的做法,因此迫切地需要加强对生态平衡的重视,遵循生态平衡的原则,最终实现自身的长远而平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素玲,苏世宽.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教育生态学审视[J].高等农业教育,2008,(09).

[2]李晓霞,何绍福.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存在的生态失衡现象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7,(03).

[3]张璐伟.对我国高等教育效率与公平的思考——基于教育生态观的角度[J].东方企业文化,2013,(05).

猜你喜欢
生态观平衡
生态观在时尚首饰中的设计应用研究
论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观
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学生人际交往价值取向的培养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对一道杠杆的平衡试题的探讨
斯新政府想“平衡”与中印关系
李显龙谈南海争议玩“平衡”
希拉里释放“平衡”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