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调查

2016-05-30 10:48:04齐丽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20期

齐丽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三十多年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生产力的承载能力不断被释放,目前家庭联产承保责任制于国民经济的发展的趋势有一些不适应也显露出来。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应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应县的土地流转率在朔州市也是首屈一指。应县土地流转的特点或多或少的反映着中国北方农村的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个切面。应县土地流转的基本特点:农业劳动力人口的年龄与土地流转的愿望成正比;土地肥沃程度的高低与农村土地流转率成反比;经济附加值高的农副产品带动土地流转价格和规模等等。应县土地流转也存在一些问题:土地流转时间不长;土地流转规模不大;土地流转价格不高;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不完善等等。

关键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久不变;土地流转率;土地流转规模;土地流转价格

一、土地流转的大背景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何去何从?

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三十多年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生产力的承载能力不断被释放,目前家庭联产承保责任制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的不适应也显露出来。这种不适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因为农户单个的超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的要求的矛盾;农民的恋土情节与发展规模经验需要的矛盾;制度制定之初按家庭成员人数平均分地与按效益的原则配置土地资源的矛盾。因为这些不适应的存在,社会上有些人开始推断土地制度将会出现大的转变,甚至有些学者鼓吹农村土地即将私有化。我们国家的土地制度何去何从?成了全社会以及相关学者探讨的中心话题。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向在哪里?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是事关“三农”发展的大事,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预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这次决定亮点就是“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长久不变”,这个“长久不变”给这场无休止的论战终于划上了句号,同时也给广大的农户吃了一粒“定心丸”。随着农村土地的确权工作的不断推进,农民的租赁权从30年延长至50年。真正做到农民有证在手,心中不慌。无疑,这个“长久不变”为农村的土地流转进一步深化铺平道路,同时也为农业机械和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基础。

查本次调查以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为例,希望通过对应县的调研可以对华北地区的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及问题有个更加深的了解,并找到问题的关节点。

二、土地流转现状以应县为例

(一)应县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状况

应县地处山西北部、朔州东端,辖3镇9乡298个行政村,30万人。应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在“以粮为纲”的时代就以产粮大县享誉三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应县的粮食生产有了新的飞跃,总产突破了15000万公斤大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应县的蔬菜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畜牧业、林果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应县在册耕地89万亩。应县农业产业化、工业化程度较高。已建成了具有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的粮食、蔬菜、奶牛、林果、牧草、甜菜六大基地。近几年来,应县的土地流转率在朔州市也是首屈一指。

(二)应县土地流转的基本特点

1. 农业劳动力人口的年龄与土地流转的愿望成正比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老龄化问题尤为严重。经此次调研发现,农村从事耕作的农户的主要劳力30-50岁的人口只占到劳动人口的30%,50-60岁的人口占到农业劳动总人口的50%,在采访中发现,很多70岁的老人依然承担着家庭农业生产的主要任务,80岁下地的老人也大有人在。

2. 经济附加值高的农副产品带动土地流转价格和规模

在三年前,应县的旱地流转价格在50元/亩,而今天因为外地商人投资种植经济作物黄芪,使得本县的旱地价格也涨至200元/亩。所以黄芪的种植给地方财政带来了收益,也提高了广大农户的土地流转收入。

规模化的黄芪种植需要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经营,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所以现在应县有部分村子的土地整存转租给外来商人进行黄芪的种植。然后由外来商人统一进种子,化肥,统一进行技术培训,三年后以后按事先谈好的价格进行收购。这样农户可以土地流转中得到收益,还可以继续进行自己擅长的耕种活动,并获得进一步的收益,同时不必承担市场的风险。

所以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有益于带动土地的流转价格及规模。而大规模的整体转租也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规模经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整体转租必将成为今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方向。

(三)应县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1. 土地流转时间不长

目前应县的农村土地流转时间普遍偏短,大多为一年。由于时间短,租赁方无法种生产周期较长的作物,也无法对土地进行长期规划,不愿意投资购买农业机械,这些都制约着土地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影响了流转土地的收益,进而也影响流转方的流转积极性。所以土地流转年限太短是导致农村土地流转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地流转规模不大

规模太小使得租赁方的积极性不可能被完全调动起来,同时也制约了租赁方的主动性。流转规模不大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的,其中,由于土地分散于各个农户中,而不同的农户流转的意愿不一样,土地无法成片流转是制约土地规模经营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土地流转的价格不高

农业本身就不是一个高回报的产业,所以用于农业用地的土地流转价格不可能过高。再加之农村的信息相对较为闭塞,而耕地农民的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土地流转的途径有限,农民手里无力耕种的土地只能在本村范围内的村民进行流转,这也使得土地流转价格往低于市场价格,也使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不强,所以流转价格不高也是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4. 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不规范

土地流转市场目前还处于一个不健全、不规范的时期。最主要的形式是民间一对一的流转,也基本是以口头形式进行流转。土地流转中介组织较少,缺乏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评估机构。政府应该发挥其服务职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有流转意愿的农户使其土地顺利流转。并在流转过程中起到监督作用,保护流转农户的利益,使农民没有后顾之忧。

三、对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一)明晰产权

加快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顺利推进,使农民的土地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农民才会有证在手,心中不慌。明晰的产权正是“长久不变”的基础所在,农村土地的确权工作不仅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为土地的稳步流转做好了必要的制度准备。

(二)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为了防止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和个人变相地通过各类集体建设用地渠道私下占用和转用农业用地,保护有限的农地资源,在建立健全农地物权制度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更为严格的上地用途管制制度。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的监督和管理职能一定要体现出来。

(三)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建国之初,为了保证我国工业化的顺利推进,防止农民流向城市,建构了一种户籍管理制度为核心的二元社会的结构,使得大量的农村过剩劳动力堆积在有限的土地上,这一制度导致了我国农业在始终处于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的状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使这些剩余劳动力逐步进入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同时也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样的教育权、社会福利保障权等等。唯有如此,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才会真正的深入下去。

(四)促进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等交易平台的建立和完善

当前的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尚不健全,土地流转信息基本局限与很小的范围之内,土地流转合同也有很大一部分为口头协议。所以建立和完善中介组织,就是要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相适应的配套环节,促进农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实现农用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经营。

四、结语

应县作为一个山西省农业大县,农村土地流转相对来说搞得比较好,应县土地流转的特点就像中国北方农村的农村土地流转的一个切面,而应县在土地流转中所反映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搞清现状,发现问题,寻找出路,也许就是此次调研的真正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吴淑莲.构建集体上地用益物权体系完善农地保护的制度屏障[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01).

(作者单位:首都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