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师范技能,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合格人才

2016-05-30 12:40牛菁
西江文艺 2016年24期
关键词:师范类汉语言师范

牛菁

【摘要】: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预备者,对于汉语言文学类师范生的培养,师范技能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也在各个高校有条不紊的开展,对于师范生的培养要求也需要做相对应的调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技能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从而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师范技能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个专业性强、历史悠久的专业,而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师范技能的考核尤为严格,强化师范技能是师范类高校需要长期贯彻的教学方针。但是由于近年来师范生质量出现令人堪忧的局面,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是所有师范类高校所要面临的严峻考验。笔者在此提出强化师范技能,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合格人才的几点建议,希望能达到强化汉语言师范生师范技能提高的目的,不仅要加强过硬的专业知识的教育,也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从而培为应社会之需,培养高素质师范人才。

一、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背景和发展概况

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的高等院校来说各有不同,高校是人才输入和输出的重要关口,如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在价值,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对于不同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最终培养出符合时代和社会真正需要的栋梁之才。

对于师范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此专业一门历史悠久的专业,专业性较强,人才培养方向为基础教育服务和对外汉语。本专业需要的是创新型、复合型和实用型人才。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新的变化以及社会对汉语言人才的需求情况,针对自身师范技能的不足,找出问题并加以改进和解决。师范院校无论是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还是在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评价方面都应该面面俱到,从而走出一条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正是由于汉语言文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导致就业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由于欠缺的师范技能,也就是学生实训经验不足,难免造成自身能力的不足,不利于专业技能的提升。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技能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觀念的误区

二十一世纪是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对于师范生的教育培养观念却没有与时俱进,高校在重视教育的同时却忽略重点培养师范生的使命,从而导致师范技能的缺失以及汉语言专业人才素质难以得到提高。

(二)学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师范类的专业过度重视专业性课程,却忽略了师范实践技能的培养这种教学内容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尤为普遍。专业色彩过于浓厚一定程度上是学生的硬性指标,但是从长远看导致学生与实际教学环境的隔离,师范性与实践性技能大大缺失。过高强调教学内容,却忽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下正在努力改善,但却是一个相当漫长和艰巨的任务,至少在短期内这样的课程设置仍是要长期贯彻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学生的师范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不足

学生的求知精神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让学习事半功倍。但是由于繁多复杂的教学内容和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导致学生虽然接受大量的专业知识,却不是最有用的,没能掌握真正的实践技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教学规章下一点点消磨,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无法适应社会人才的需求。

三、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技能的途径

(一)合理的课程设置,立足专业性

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最大的特色就是专业性,因而利用其优势合理的设置专业课程,精选基础课程,帮助学生打好牢固的基础,另外,开设一些选修课程,以供有需求的学生自行选择。这样,以应用型为主导的课程设置能够快速让学生在课堂和实践教学中适应,学生在面临就业时能以自身过硬的专业素养从容自信应对。

(二)丰富的教学实践,拓展技能性

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知识传达,也要加强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力的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实践能力的欠缺,学生普遍反映就是实习机会少,因而需要学校将实践课程贯穿于学生的日常教学中,教师也要灵活的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且亲身示范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是相辅相成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的语言类专业,有其特定的专业课程,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小说、古今汉语等都是基本的课程,需要保留并加强基础教育。另一方面就是实践,也就是课程的应用型,所以师范类高校的课程设置要在专业性的基础上更加偏重适用和创意。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要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二十一世纪是倡导应用型人才的时代,如果只是单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却缺乏实践能力,那么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因而,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四)社会、学校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首先,社会需要高度重视师范类教育,政府部门要制定有效的扶持政策,对于师范学生的政策照顾,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给予学校充分的教学便利。其次,学校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课程和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也要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最后,企业要为师范学生的实习提供更多机会,及时发布就业岗位,为师范学生开辟就业绿色通道,缓解就业压力,为他们提供光明的就业前景。

四、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合格人才的有效措施

(一)改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专业兴趣,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此外,也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求知知识,引导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增加课堂的学习氛围,营造轻松良好的师生共处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基础知识的普及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各种文体的阅读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能力和信息调研能力。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加以引导和解决。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并将其引导到课外实践中,因而要精心设计师范性课程,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课堂引向课外,提高学习效率。

(二)建立合理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评价体系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教师能力水平如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等,要考核教师的平时课堂表现,实习情况以及专业技能,从而全方位对教师进行考核,培养出优秀的教师人才队伍。制定“教师专业实习鉴定考核方案”和“教师教育实习考核细则”,分项分级测评,树立导向标杆,使学生能力的培训落到实处。其次,建综合教学体系,不仅包括文学类、语言类和写作等汉语言基础课程,还要设置要构口语等应用课程。夯基础、精学技、出特色、改模式,只有全面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突出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特色。在课程设置上突破传统的教学内容限制,在实践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式,制定专业阅读、口语、写作水平能力等级测评方案、基本能力综合等级测评方案。

参考文献:

[1]刘思聪,文俊沣,郝丹丹.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技能培养现状与改进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4,11:28-30.

[2]秦军荣.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的学科体制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4.

[3]林啸.构建创新能力与师范技能并重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陕西理工学院为例[J].时代教育,2014,19:33.

[4]王振军.地方高校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1:62-66.

[5]吴金涛.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技能培养的现状與对策——以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7:128-130.

猜你喜欢
师范类汉语言师范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