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慧
内容摘要:目前,培养儿童审美情趣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怎样才能把美育渗入课堂呢?我从:“教师语言揭示艺术美→创设情境感受文字美→插图课件感受形象美→引导朗读感受意境美→启发想象体味整体美”几方面来实现美育的渗透
关键词:艺术美 文字美 形象美 意境美 整体美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新课程的语文教材,无论是插图,还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教材,作为语文老师,其本身具有双重的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那么,教师如何把美育渗入语文课堂呢?我根據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教师语言揭示艺术美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的最重要的工具。教师语言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语言深奥,学生就难以接受和理解。所以,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有条有理,声音抑扬顿挫。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如润物无声的丝丝春雨一样与学生交融。比如:《秋天的雨》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我在教学中,用各种不同的语言渲染,如:“秋天的雨都把颜色送小朋友们” “刚才你们在读书的时候,有位男孩子问我‘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他提的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相信他把第二段读懂了,也就明白五彩缤纷的意思了,我们先来看课文好吗?”“给谁了?这么多颜色,多漂亮呀”“ 是啊,‘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象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的、轻轻的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而‘飘哇飘哇让我们感受到红红的枫叶多象一枚枚邮票,轻柔的为我们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多美啊 ,谁再来读一读?”我用生动语言把学生带入文章中,感受自然界的美,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艺术美。这时的老师就像一位演员,要用精彩的语言吸引、感染学生这样的“观众”。
二、创设情境感受文字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但怎样才能让学生从文字中体现出作者所要表达美呢?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读等多种艺术手段。例如我在教学《荷花》这一课时,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先引导学生一边观察荷花的彩色挂图,一边配乐朗诵的课文内容,接着,我用生动的语言对图画进行了整体描绘,最后让学生表情朗读,口述等,将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意境中去。正如学生口述中所说的:他们仿佛闻到了荷花的香味,看到了亭亭玉立,千姿百态的荷花形象,自己也好象变成了一朵洁白,美丽的荷花,学生得到了一次真正的美的享受。還有我在教《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时,我用动听的语言范读了课文,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引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雪的世界。小动物朋友的出现又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们参与学习的兴趣。
三、插图课件感受形象美
在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方式存在的。在美的语言文字里,有一些事物是学生见过的,可许多是学生见不到的。这也是我们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难题,不光是学生,有些我们老师也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插图和课件将是最好的“老师”。如我在教《荷花》一文,有了插图的对照,学生就更形象的理解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美。还有在教《乌鸦喝水》一文时,我从电脑中下载了课件,动感、美丽的图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直观地感受了乌鸦的聪明可爱。
四、引导朗读感受意境美
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老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例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抓住课文形象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语感,想象荷花的优美姿态。再进行朗读,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话写出了荷花盛开时的各种姿态,在读的时候,要通过语气高低轻重的变化,强调荷花长势的不同特点,我先让学生单个读,再自读,最后齐读,让学生从读中更进一步的感受意境美。
五、启发想象体味整体美
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美。想象触角伸得越长,有文字所唤起的意象愈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就愈生动,愈深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其中概括着的、凝冻着的内容融化开来,再造意象的整体,从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拓展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必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依靠具体的视觉形象,比依靠抽象的文字符号更容易唤起想象。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才能更好的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