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2016-05-30 07:31:40黄鑫翟鑫
南北桥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程模式

黄鑫 翟鑫

【摘    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园教师,而声乐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声乐实践教学与满足社会高素质人才需求等方面均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笔者从高职学生生源特点、课程设置、课程目标与内容四个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学前声乐教学  生源特征  课程模式  课程目标与内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45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特征分析

高职学院的大学生经过十余年的知识积累,已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学生的智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迅速发展,并达到最佳状态,其认知达到相对成熟水平,并具备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然而,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前教学专业的学生入学前不需要进行专业的音乐技能面试,音乐基础非常薄弱,因此入学零基础的现象越发明显。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近90%的入学新生都有比较严重的音准问题,而具备基础音乐知识的学生不到5%。这些普通高中学生,对音乐的接触仅仅局限于高中时期少之又少的音乐课,因此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音乐理论的认知能力非常差。据笔者调查而知,学生根本不知道学习声乐是什么概念,而他们通常认为的唱歌是把一首歌在不跑调的情况下唱下来即可,学生对于专业声乐作品和儿歌作品更是知之甚少,对于声乐演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问题、体态问题、呼吸问题、共鸣问题、咬字问题、等更是闻所未闻。

与此同时,更严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问题。高职学前教学的学生习惯了在高中时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突然进入大学学习环境、课程设置、上课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能快速适应这一变化的学生少之又少。众所周知,声乐专业的学习不能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而是需要课下大量的感悟与练习方可有所提高。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缺少主动实践的自觉性,并且自己练习与锻炼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进度非常之慢,出现上台表演紧张、跑调、节奏不稳、无法恰当表现音乐,最终对声乐教学产生不良影响。在充分认识分析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的生源特点后,更应该根据这一特点调整教学,优化教学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学前声乐教学课程目标与内容的不明确性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向幼儿园输送专业人才。据笔者调查得知许多一线的职教教师虽然明白这一培养目标,但在真正地教学中依然延续自己多年教授音乐表演专業的教授方式,以歌曲演唱、舞台表演为培养目标。这种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忽略了高职学生的生源特点,而且与学前教育专业的社会需求不相符合;高要求的发声方法以及单一专业歌曲的学唱不仅使那些连音乐旋律都唱不准的学生望而却步,而且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萌发厌学情绪。

因此,真正地学前教育声乐课程的标准不但要学习声乐演唱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教唱的能力。以讲课能力、示范能力、教育教学法及专业基本功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性必然带来教学内容的模糊。传统的学前教学声乐课上仅分为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两种,并以此为重要内容;儿童歌曲的学唱不仅曲目陈旧,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一带而过,会唱即可。这样教学内容的安排严重背离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初衷,如此培养的学生不明白儿童歌曲演唱的系统方法、不了解传授幼儿歌曲的教学方法等等。因此,任课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增减优化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培养幼师演唱和教学能力的课程内容。

三、学前声乐教学“集体课”式的课程模式

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受到社会青睐,近些年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加,在有限的师资力量与有限的声乐教学课时要求下,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通常采用“集体课”授课模式。而这种存在争议的授课模式必然存在其优缺点。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一般为2课时90分钟。集体课的授课方式不明思议就是“齐唱”。虽然齐唱的方式能克服很多新生演唱时的紧张心理,并且可以省略基础性的理论发生方法讲解的次数,提高声乐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却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和课堂管理。

声乐课教学有别于文化课的集体式授课,每位学生的嗓音条件不一,基础条件不一,感悟音乐能力不一,而在现实集体课的教学中不仅教师听不到每位同学的声音,很难分辨每个学生歌唱时存在的问题;而且在齐唱环境下学生自己也无法听到自己的声音,也就无法做出有效的调整和改正。因此往往出现的情况便是,齐唱时似乎每位学生都有能力比较完整的演绎歌曲,但逐个表演时缺悬殊极大。因此,笔者认为声乐课课程设置中,连续两年半的声乐课若都以“集体课”的方式授课最终学生们的收获将会少之又少。

综上所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声乐教学上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只有正面清晰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结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新形势下的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幼儿音乐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嘉幸.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1-8.

[2]李妍.高师音乐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探究[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6.

[3]汪梅娟.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的反思与改革[J].艺术研究,2010.2.

猜你喜欢
课程模式
我和孩子们共成长
基于“差异化”《活塞式航空发动机故障检验》课程模式的开发
价值工程(2017年4期)2017-02-16 11:50:52
建筑学专业建筑设计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44期)2016-06-21 19:07:16
职业院校《税法》课程更新机制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6期)2016-04-21 17:11:12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案例分析
谈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即兴口语表达教学模式探究
甘肃教育(2015年5期)2015-05-12 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