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读文章,或许大家会对本文产生这样一个感受,这更像是一篇关于几款企业IM产品的横向对比测评。可是,在这样一篇“横评”中,却夹杂着作者对这一市场未来的判断和预测,以及当前市场环境下对单个产品的思考。而这也正好引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IM产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微信》和《钉钉》虽然是大公司出品,但却没能摆脱开发公司自身协作模式的束缚,既不成熟也不具备广泛的通用性。而在产品上比较成熟的《班聊》和《纷享逍客》,一个是收费点多,不适合初期创业者,另一个则是侧重点有失偏颇,无法很好的估计整个公司的所有业务。其实,在小编看来,企业IM想要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是简单、好用、通用性强,能解决企业协作过程中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同时还要便宜,让初期创业者也能无负担使用。
永夜已逝,互联网金融迈进“监管红利”大时代
自从“余额宝”推出,互联网金融就飞速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可在这两三年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没有相应的监管措施以及法规的尴尬。频发的资金安全事件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银行业的对立,也让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但是,随着今年有关部门推出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法规的出台,一些阴霾肯定会在短时间内消散,行业也会重回规范发展的道路上。滥竽充数的企业将会很快退出这片市场,让整个行业重新回到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上。同时,由于监管力度的加大,用户也能重拾信心,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去哪儿员工怒砸电脑背后,谁在杀死OTA
在小编看来,与其讨论是谁在杀死OTA,还不如讨论OTA该如何自救。首先,员工怒砸电脑起因是南航下架了去哪儿代理的机票产品,原因很简单:提供虚假客票以及对航班变动未尽通知责任等。虽然有人认为这只是摆在台面上的说辞,可说这话的人请想清楚,难道这几个原因还不够么?仅就机票这一项而言,消费者对OTA企业的投诉就已经连年居高不下,OTA有反省么?有整改么?没有,投诉量依然一如往昔。所以,这一切的一切对于OTA来说都是咎由自取。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积极进行整改的企业,是必然会被消费者和市场所抛弃的。
同类相残:二手车电商们都找错了对手
通篇看罢,小编只能给这篇文章如下的评价:写得真对。确实,目前各二手车电商之间的攻守转换已经达到白热化。可是,作为一个企业生存下去的根本—消费者,却没有多少企业关心,无论是卖车还是买车,消费体验都一如既往的糟糕透顶。毕竟,相对于淘宝几十上百的单价,二手车动彻数万的售价已能让消费者打起万分的精神认真对待,再加上二手这一特殊属性的存在,更让消费者的警惕性成倍提升。在这种情况下,还全力以赴打击友商,不得不说是一种短视。很明显,越是抹黑对手越是能让消费者觉得天下乌鸦都是一般黑,这一行业或许就是模式黑幕重重,猫腻太多。在这样的消费心态下,二手车电商们还有多少活路呢?
透过报告看中国专车市场二虎相争的格局
自从《滴滴打车》当年和《快的打车》打了一场惊世补贴大战之后,出租车、专车甚至代驾与快车等互联网新兴业务就和“补贴”一词有了断不开的联系。而随着Uber的入局,补贴大战或会再次上演。当然,这一次《滴滴出行》的对手换成了Uber,以及它背后的Google与百度。那么,到底谁能赢呢?本文作者从多个维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最终得到结论:从现在的情况看,双方是势均力敌,仗还有得打。不过,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小编认为这肯定是一件好事,因为大战意味着补贴力度的加大,消费者也一定能得到超乎想像的实惠。
俞敏洪都看衰,教育O2O真的无路可走?
在一个所有传统行业都向互联网转型的年代,传统教育行业也必须向互联网靠拢。可为什么作为传统教育行业代表人物之一的俞敏洪会看衰教育O2O呢?这或许和教育O2O企业业务配置不合理有关系。本文正是于此着手,比较具体的分析了教育O2O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该行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小编在看过这篇文章之后,有了这样一个认识,那就是教育O2O企业并没有发挥互联网信息的优势,现存的业务对于传统教育行业来说并没有颠覆性的创新,或许这也正是目前整个教育O2O行业发展的难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