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2016-05-30 02:33陈育新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4期
关键词:特点影响因素心理健康

陈育新

摘要:采用一般问卷调查、人格问卷(UPI)调查及面谈、网上咨询和电话咨询等咨询方式对某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029-02

作为大学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理工科大学生与一般大学生具有相同的心理特点,但由于理工科大学生自身特殊的专业特点、校园氛围和发展方向,理工科大学生又表现出与文科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增进理工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一、理工科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针对理工科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特殊性,选取一所国内知名的理工科大学,进行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1.一般问卷调查。从“大学生活你过得快乐吗”的调查结果来看,11.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29.4%的学生觉得一般、还可以;74.32%的人表示有人生目标,其中41.67%的学生相当明确。学业方面,正面占主流,如86.6%的人对所学的课程比较感兴趣,53.94%的学生大部分时间用来上自习,并且有很多事可做。朋友是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润滑剂,远离家人的学生非常需要同辈朋友的友情。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宿舍关系较好,凝聚型、松散型占多数,且有年级特点,即低年级的凝聚型较多。学生交往最多的人是室友和好朋友(分别为37.95%和45.68%),有心事也最愿意向知心朋友倾诉(52.65%),对室友亦较宽容,如对别人开应急灯的情况,只有14.77%的人认为影响自己休息。从一般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该校学生总体表现健康向上、学业努力、人际关系良好、对未来充满信心。

2.大学生人格问卷(UPI)调查。对某级新生共发下1862份UPI调查(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1,2]问卷,其中男生1524人,女生338人,最后共收回1829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属于第一类(明显有问题,必须尽快约来咨询,以面谈方式复查)的学生共150人,占总人数的8.2%;第二类(可能有问题,但不紧迫,可缓后约来咨询、复查)学生共480人,占总人数的26.2%;第三类(心理健康者,不必复查)学生共1199人,占总人数的65.6%,可见大多数学生心态正常。采用面谈、网上咨询和电话咨询等三种咨询方式对第一、第二类学生进行调查,获得学生心理问题的分布情况(见图1),结果表明学业、情感、交往是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区(各占50%以上),只是不同咨询条件下侧重点不同。调查中有24.02%的学生反映课业负担较重,12.88%的人把学习任务重看成不快乐的原因。

二、影响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理工科大学生有着特殊的专业知识结构、校园文化氛围和发展方向,因此其心理健康问题也有其特殊性[3]。造成当代大学生心理产生上述特点的原因有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四个方面的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价值失落、道德滑坡等不良社会现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非理性思想和行为无孔不入地侵蚀着求知欲强烈而辨别力尚弱的青年大学生,使他们常常陷入压抑、不安、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大学生面临毕业分配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等问题,社会向大学生提出了日益苛刻的用人标准,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以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未进入社会之前就感到紧张、恐惧,从而导致心理失衡。

2.理工科学校环境的影响。健康、高雅的高校校园文化能对青少年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他们自觉地接受文化的熏陶、感染,从而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树立高尚的人生观。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相对单调,普遍存在重理工、轻人文的现象,其结果是造成学生做事、做人两方面的“双缺”,使人陷入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和极端的利己主义,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有强烈的与他人交往的需求和愿望。

3.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家庭生活环境的各种因素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气氛以及经济状况等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5]。民主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专制或过分严格会使子女形成谨小慎微、孤僻退缩、缺乏自信等不良个性;父母对孩子缺乏认可和关爱会使孩子产生孤独无助甚至反社会的心理,过分地溺爱、保护子女则容易使子女缺乏独立性、适应性和自我意识;父母关系不良会使孩子形成冷漠、孤僻、自卑、多疑等不良性格特征,而与父母关系较差或很少与父母联系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忧虑;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的高低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性格、价值观等[6],高收入家庭子女的优越感可能让他们在同学中不被接纳,与同学关系紧张,而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常感到自己囊中羞涩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来自父母的强烈期望,一方面可以成为大学生勤奋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可能适得其反,这些家庭的子女在心理上背负着更大的责任,于是父母的期望可能成为大学生难以承受的心理负担。

4.个性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个性心理因素是影响、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因,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7]:(1)大学生个性已日趋成熟,但是部分学生的个性特征中存在着怯懦、自卑、孤僻、狭隘、冲动、易偏激、以自我为中心等人格缺陷,而人格缺陷会导致心理障碍。(2)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心理健康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不少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难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人愿望不满足的痛苦经常困扰着他们,焦虑不安会经常与之为伴,因此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3)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正确的认知压力,选择有效的应对方式,而大学生由于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独立生活经验不够,对社会、对自己常常缺乏正确的全面认识,不能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把不愉快的经历、暂时克服不了的困难凝固化,使人产生偏见,形成偏执[8]。

三、针对理工科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教育对策

1.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作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思想和政治知识的灌输,而心理健康教育只关注学生心理层面的健康状况。然而人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是难以完全分开的,譬如大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与其人生观、价值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心理背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要适时的以高尚的道德、崇高的理想加以引领,为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需要学校各方齐心协力,但是仅靠学校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同时保持和强化社会教育的补充和延续作用。

3.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想要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该构建一支较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高校在招聘心理健康教师的时候,一定要严格按照执证上岗的原则,招聘具备国家职业资格的人员,这样才可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的开展。

4.精心构筑宣传平台,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可以利用广播、网络、板报等形式来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也可以制作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片,组织学生观看,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除了运用相关课堂教育内容进行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和辅导,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开展相应的网络咨询方式,帮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意正面表达内心想法的学生疏导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江立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新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王冰蔚,王永泽,等.四届新生的大学生人格问卷测评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9):1117-1119.

[3]邱木华,李建邱.青年学生心理指导[M].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4]吴锋.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佟瑛,芦海英.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教育途径[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34-136.

[6]杨贤芳.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对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62-64.

[7]倪青,马庆玲.理工科大学生个性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5-77.

[8]张译丹,黄安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忧思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6,(3):156-158.

猜你喜欢
特点影响因素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