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静
一个内心有爱的人,才会感恩、才会明白自己的责任、才会树立正确的目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会学生做人”。“做人”这个提法太大、太空,我认为应从教学生会“爱”开始。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十几年了,实践证明:只有爱的教育才是有人性、有灵性、有生命的教育。
缘起:疲惫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爱就意味着用心灵去体会别人最细微的精神需要。”2012年,我接手初一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开学前的班主任培训中,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告诉我,班里有一位女生小晞两年前因为患了白血病,休学入院治疗,现在病情稳定决定复学。因为与白血病人从未有过接触,更没接触过患有白血病的学生,因此,我只应了一声便将此事搁在一边。
开学那天,忙碌地给学生报名、领书、安排清洁……最后,一切妥當了,点名。当点到“小晞”时,我猛然被惊醒,注视着她:一个高高的、瘦瘦的女孩,小小的脸庞还带着些许稚气(其实,她当时已是该上初三的年龄了),但掩盖不了的是满脸的苍白与淡淡的疲惫,病痛的躯体散发着几许悲哀与迷茫。那一瞬间,甚至还有些胆怯和羞涩。我只觉得一阵揪心的痛!这是一个多么乖巧、可爱、可怜的孩子啊!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帮她,尽我所能帮她!
施爱与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关怀别人、合理的善良,是儿童集体生活应有的气氛,是师生相互关系应有的主要品质。”关怀——这是多么美好的词,同时又是多么深刻、复杂、多方面的、有人性的词汇。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时时处处关注她,但又不敢惊扰她,担心她意识到老师的特别关注而引发伤感,只能悄悄告诉我们班的任课老师有关她的情况;轻轻地告诉她,因为她的基础好,可以只选做部分作业;再偷偷地背着她,告诉孩子们有关她的病情……
当我告诉孩子们,在我们身边盛开着一株顽强的太阳花时,孩子们静静地听着,我知道,爱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播撒。我也暗暗期盼这些种子能发芽、成长。渐渐地,围绕在小晞身边的孩子越来越多,有人为她接开水、有人为她搬桌椅、有人为她背书包……小晞的脸庞也渐渐舒展,更多地展现出淡淡的笑容和默默的坚强,小晞在爱中成长,孩子们也在施爱中成长。
不幸与坚强
2013年11月,不幸的消息传来:小晞因白血病产生并发症——股骨头坏死!我和学生们沉默了,那一段时间,悲伤笼罩了我们这个大家庭。慢慢地,大家脸上的悲伤淡去,呈现更多的是——坚强!这是顽强的小晞传递给我们的力量。迅速地,班长组织大家开会讨论,然后做好捐款箱,将6名班干部代表分成两组,每天中午午间会走向各班教室去募捐。那时,孩子们才13岁!
于是,那段时间,每天下午的课间,我和孩子们都要干一件事——数钱!数着那一元一元、几角几角的零钞,心被填得满满的,有时不知不觉中已潸然泪下。小晞的希望之火在一点点蔓延!我除了自己捐款,还通过私人关系,找来两家媒体对小晞的病情进行报道。消息登出当天就有人联系家长捐款。
德国教育家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虽然,这一笔笔善款离小晞的手术费还很遥远,但那一颗颗爱心就仿佛一缕缕希望,让我们相信,有爱,就有奇迹出现!
收获与感恩
2014年的春天,小晞的病情稍有稳定。母亲节,小晞送给我一个她亲手做的康乃馨花样发夹;期中奖励时,小晞主动提出她来负责网购班级活动奖品的工作;午间,她动情地教同学们唱着《隐形的翅膀》……同学们也上演着连续剧:小晞累了,有孩子为她轻轻捶背;小晞睡了,有孩子悄悄为她盖上衣服;小晞的午餐总是孩子们为她送到教室,我不知道有没有专人组织,但有一点确定——从不间断!
英语老师告诉我,我们班的孩子很有灵性;数学老师告诉我,孩子们很懂得体贴人。家长神秘又高兴地问我:孩子们什么时候长大了?会关心父母、会主动做家务了!
我欣慰地笑了。我想啊,生活在爱的阳光里的人,都会成长为太阳花吧!笑对挫折,将爱传递。
苏霍姆林斯基说:思想好比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用师爱画一个圈,我和我的53个孩子就生活在这个圈,幸福地生活在这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圈!即使岁月匆匆、时光流逝,我们曾经共同的记忆仍会让我们的心永结。
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始终相信,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并将爱的种子播撒,孩子们不仅在爱中快乐地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也会将爱传递给他人。一个班级有了爱,在繁重的学业和复杂的生活中将会迎难而上、无坚不摧!所以,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制度管理是其次,爱心感染是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