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太阳

2016-05-30 10:48喻秋
亚太教育 2016年25期
关键词:太阳儿童发展

喻秋

摘 要:学前教育能否全面的认识到儿童的主体性地位,树立主体性的观念,开展主体性教育,关系到儿童的权利能否得到实现、儿童的地位能否得到承认、儿童的天性能否得到发挥。因此,学前教育价值的实现必须要建立在开展儿童主体性教育的基础上。本文以“太阳”为线索对儿童的主体性教育进行论述。首先解释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其次学习和借鉴瑞吉欧教育的优秀教育经验。最后对如何开展儿童主体性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儿童;太阳;主体性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TK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003-02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我国多数的“4+2+1”的家庭模式中,6个大人围着孩子转,对孩子“惟命是从”。但每一个教育者就好似太阳星系内的行星,他们的每一种素质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久而久之,孩子的“素质”可能就看不到它的存在了。而在教育中,儿童应该是能发光发热的、创造惊奇的“太阳”。

一、主体性和主体性教育

什么是“主体性”?本研究中笔者比较认同王道俊教授的观点,其认为儿童主体性的主要特征是:社会性、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①笔者认为,还应增加一个“情感性”。这“五性”构成了主体性的基本特性。在幼儿园活动中,儿童并非遵循已有的程序完成任务,教师也并非是为了达到理想效果而将答案直接告诉给儿童。而是能够在活动中不断对原有事物进行更新和变迁,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地利用和创造条件以为自身发展提供支持。

什么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即是一种为了实现儿童主体性的教育实践,主体性教育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也是过程。在对儿童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儿童的兴趣、特点和需要来制定活动目标和活动计划;通过多倾听、多观察,在了解了儿童是如何学的基础上去再去研究教师如何教。“决定孩子能否发挥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孩子的内因,没有孩子主体地位的真正回归与自身自然存在的主体性的释放,教师再怎么卖力对教育活动进行“发动”也是没用的,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在条件。”②

二、学习瑞吉欧方法

透过瑞吉欧教育的视角,分析其教育理念下的儿童主体性教育。瑞吉欧方法的创始人马拉古兹说过:“那些关于儿童和为了儿童的东西都是向儿童学习的结果。”

(一)合作性教育

合作性教育是瑞吉欧教育中的关键概念,通过同伴间、师幼间不同思想火花的碰撞,产生特多奇特的想法,创造更多的“意外”和“奇迹”。“在瑞吉欧,小组儿童之间的合作为验证不同的或相互冲突的观点,包括错误在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汇集机会。在认知过程中,答案未必一定是正确的,错误可能引起重要的冲突。儿童正是在错误和冲突中,在检查自己和同伴的错误中发展正确的认识的。”③瑞吉欧教育者认为,当提供了适当的环境和文化时,儿童就能够自己获得知识、检验知识甚至产生知识。

(二)与儿童对话

主体性教育绝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决策和行为,而是师生间共同建构教育的过程。瑞吉欧教育“与儿童对话的方式”,通过认真地与儿童谈论他们对某些重要事情,“刺探”他们的想法。“教师的作用是问一些有价值、开放性的问题,促使儿童思考和引发讨论,为讨论提供方便,进行一些必要的协调和耐心的引导,以使对话不过多地偏离话题,使每个儿童都尽可能有机会参与进来”④。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探索答案。

(三)家长、社区资源

家长是瑞吉欧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方案。在瑞吉欧,他们视家长为平等的伙伴,很多家长是学校管理顾问委员会的成员。家长有权利就教学质量的指标与学校进行沟通,他们自然会判断学校所提供的积极经验的效果,如果他们对教学过程有不赞同或者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展开讨论的要求。⑤家长参与并制定园内的活动,能真正体现家园共育的理念,创设家园共育的文化环境。

三、思考与建议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去开展儿童主体性教育?笔者对儿童主体性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思考:

(一)儿童观的重新定位

儿童是天才的探索家、想象的天才,成人要放慢脚步,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反思他们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我们要像瑞吉欧的教师一样“与儿童对话”,像安吉幼儿园的老师一样“多听少说”。然而实际上,对成人有害者,对成人无意思者,未必对儿童有害和“无意思”。⑥因此,在一日生活中,如果老师们看到“不可理喻”或者令你“抓狂”的行为,请你不要首先想到的就是责备,而是静下心来倾听孩子的想法,然后以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同时,儿童主体性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体现创造性,不应要求“请你像我这样做”,而是鼓励孩子“请你做的比我好”。只有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下,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自己去探索、去收集信息,获得个性化的发展。这才是给予儿童最大的自主。

教师要做的是观察倾听,是不是意味着教师身上的“担子轻了”呢?并不是。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直面生命的教育实践。树立儿童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发展观并不意味着教育的“不作为”,其基本任务就是在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尊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儿童学习和掌握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经验,促进和参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二)儿童文化的构建

当教育成为一种以成人文化为代表的社会实践时,“差”学生、“不听话”、“捣蛋鬼”等标签也就应运而生了。在一日生活中,我们习惯将自己看成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而莽撞的闯进儿童的世界里,对他们指手画脚。耶稣说“孩童嘴里出智慧”。我相信这话,因为我亲自观察过,如果我们愿意谦虚而纯洁地接近未成年的孩子,我们就能够从他们那里学习到智慧。⑦的确,儿童是成人之师、成人之父。儿童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儿童文化。

儿童文化包括儿童个人的知识、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等。因此,儿童文化必须要渗透于主题性教育中;主体性教育也必然要考虑儿童文化。由于儿童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因此,其文化也是不成系统的,带有一定的原创性。例如,儿童会将积塑片当成饼干,将纸盒当成行李箱,将被子当成话筒等。总之,儿童文化在根植与儿童游戏,并通过与成人文化的相互交流而得到完善、丰富和发展。文化视野下的主体性教育要求我们开展一种更为开放的教育,还给幼儿权利、自主和自由;我们也不应该无视儿童文化,当与成人文化产生冲突是,更不应该是打压,而是用文化交流取代文化替代。

(三)儿童环境的创设

一个人的提高与完善得益于我们生活的中心及其基本要素。如瑞吉欧教育得益于其先进的人文环境(社区和家庭)。儿童的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离开了对象—客体,发展就无法谈起,也不存在主体之说了。因此,主体性教育取决于环境的创设。

主体性教育中的环境创设,首先是有家长支持和参与的;家长尤其是父母作为儿童最初的依恋对象,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元素,在儿童主体性教育的开展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在目前社会的大环境的生存压力下,在家照顾孩子的责任丢给了祖辈,而爸爸妈妈很少时间陪孩子。因此,家长的参与能够满足主体性教育中的情感性,不至于造成儿童的情感缺失。

其次,注重幼儿园内的精神环境。如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师幼关系,儿童间的同伴关系,活动氛围、活动积极性等。在主体性教育中,物质环境如果是外壳,是保障的话;精神环境就是灵魂,是精髓。如果没有这些良好的精神环境,不仅物质环境得不到有效地保障和利用,而且儿童的主体性也更不可能实现。

四、结语

本文通过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总结出其成功的教育经验,提出“孩子是太阳”,幼儿园教育应该开展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主体性教育。文章写到最后,脑海中涌现歌词:“给小孩做梦的床,给小孩远眺的窗,看他们会带我们到多美地方;给小孩远扬的帆,给小孩勇气的浆,这世界一定会变得更明亮。”是啊,相信每一片云朵后面都隐藏着一个太阳,只有当我们去拨开层层云雾,放心大胆的“给小孩”、“还给孩子”,“太阳”才会更加美丽灿烂,绚丽多彩……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注释:

①王道俊,郭文安.关于主体教育思想的思考[J].教学研究,1992,(11).

②赵丽敏.幼教活动主体与幼儿主体性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2(6).

③Joanne Hendrick.学习瑞吉欧方法的第一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2.

④同上:77.

⑤卡洛琳·爱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134.

⑥刘晓东,卢乐珍.学前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3):49.

⑦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94.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卢乐珍.学前教育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49.

[2]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94.

[3]王道俊,郭文安.关于主体教育思想的思考[J].教学研究,1992(11).

猜你喜欢
太阳儿童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太阳几点睡觉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留守儿童
太阳花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